英國喜劇演員Ricky Gervais自編自導自演的「烏龍特派員」(Special Correspondents)大大地諷刺了美式濫情與假新聞現象

文 / 謝啟彬


這幾週比較忙碌,沒有時間紀錄之前一段時間看的電影「烏龍特派員」(Special Correspondents),主演、編劇與導演都是英國喜劇演員Ricky Gervais。

講到Ricky Gervais,熟悉歐美娛樂文化的人一定很難忘懷,他五度擔任金球獎頒獎典禮主持人的超級毒舌開場白,以及典禮進行中對於劇情、藝人明星們的嘲諷與挖苦,在Youtube上除了有很多影片外,甚至很有很多解讀藝人明星們反應的分析影片。


我覺得這也是西方文化當中對於喜劇 - 或稱單口相聲脫口秀 - 的專業尊重,其實在華人傳統相聲中,也是充滿了諷刺與自嘲,但是西方的尺度更大,Ricky Gervais的絕招是他不會直接針對藝人明星,但是會去講他們的相關人事物,甚至是電影公司、製片公司或幕後醜聞等。

所以藝人明星的反應就很好笑,想笑又不敢笑太用力,而旁人則是笑翻了,也見識到所謂接受批評與諷刺的「雅量」。而Ricky Gervais總是帶著一杯啤酒上台,一副你們好萊塢到底還要搞多久的表情,金球獎是由駐好萊塢的外籍影視記者協會主辦,所以請一位英國演員來主持甚至發表觀點,本來就有一種幸災樂禍的「人設」。


不過不表示這位主持人沒有翻車過,幾位大牌影星在台上也用力用致詞時間反擊,或是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因為他們知道全世界的媒體都在看著他們。所以像Chris Rock跟Will Smith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衝突事件,就真的算是一個踩到雷,一個Hold不住的狀況。

回到「烏龍特派員」這部電影,其實英國人Ricky Gervais很明顯地也是要大酸美國文化的媒體做假與浮誇現象,他飾演一個原本算是紐約當地小間廣播電台的音響技術人員,經常要跟台內的萬人迷記者Eric Bana合作,而這位記者經常違規越線搶獨家,卻也因為這樣闖出小小名氣。

加上Eric Bana很會掰故事,一個小小的場景或是線索,都會被他講得很生動,加上他的性感嗓音,電台主管總是說:「給他一支麥克風,他就可以給我們一個新聞!」顯見新聞的浮誇,反而受到大眾的歡迎,本應報導真相的新聞變成了即興發揮的廣播劇。


事件就發生在兩人奉派到南美洲的厄瓜多去報導戰爭新聞,這部分一來凸顯了美國人對中南美洲的既定印象,只要一直給他們聽起來像戰爭的新聞甚至是聲音就可以了,真相不重要,二來整個做假的過程可以像網紅一樣,輕易地達成。

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出國!Ricky Gervais因為老婆想離開他,連夜寫了一疊文情並茂厚厚的信,但因機票護照也是裝在信封中,他下定決心要去“冒險”時把機票護照丟進垃圾車,因為他以為丟掉的是那封信。

兩人因此困在紐約,但是又不能告知電台高層,否則會被炒魷魚,絕望的他們回到電台對面的餐館,拉丁美洲移民夫妻檔老闆老闆娘好心收留他們,Ricky心生一計,在餐館的閣樓用他擅長的音效剪輯與混音,加上Eric的瞎掰功力,「炮製」出一段又一段宛若身歷其境的新聞,甚至後來還搞失聯與被游擊隊綁架!

沒想到不但觀眾“買單”,整個電台也相信了,媒體效應連其他的媒體也開始跟風,為假新聞做了更多假新聞,有一段是兩人在電視前看到他們的競爭對手,聲稱他也掌握獨家消息,還甚至跟後來綁架他們的游擊隊領袖(虛構人物)談話過,深感不齒與荒謬,但此君道貌岸然,是所謂的公正媒體、資深媒體人...

事情愈搞愈大,連美國國務院都相信了,除了要當地大使館全力搜尋救援外,還計劃派出特種部隊前往營救。而Ricky的老婆原本是個想要追求媒體曝光度的女人,因為這樣的理由她當初才嫁給Ricky,也跟Eric有段一夜情,她見機不可失,便展開媒體公關計畫,宣稱要救她老公回來,需要美國大眾捐款籌贖金,很快地理智線薄弱又特別容易受到媒體感染的美國大眾,紛紛踴躍捐款,供她中飽私囊。

劇中有一段就是在諷刺用一首歌或是一個行動,就能操控群眾的心理,大家不但信以為真,還紛紛感動落淚,繼續捐款,而Ricky老婆不斷出新專輯或規劃新的商品推出,就為了要賺取名利,而整個媒體包含電視與網路,都成了這種「濫情」的幫兇。

兩人見東窗就要事發,只好想辦法從東岸的紐約開車到西岸的聖地牙哥,然後找到船老大偷渡到厄瓜多,這段因為是喜劇電影,就不要太計較,從東岸很快可以開到西岸,然後可以順利找到走私客也太荒謬了些,而且兩人很順利地就上岸偷渡入境了。

而在此就更好笑了,他們竟然遇上真正的土匪綁架勒贖,最後要靠自己殺出重圍,而Ricky老婆遇上真正的勒贖,自然是不願意付贖金,也讓兩個人都夢醒且決定重新面對人生。

總之,Ricky Gervais自編自導自演,並在Netflix平台推出這部電影,大大地嘲諷了美國從人民到政府,都深深被媒體綁架的現象,製造假新聞與利用媒體賺聲量,甚至賺取財富的,絕對不是只像電影演的一樣,而是經常出現在偽善的所謂公益、真相中。

雖然「烏龍特派員」的知名度與預算遠不及另一部後來出品的「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但我個人認為,後者也是美式大堆頭浮誇文化的展現,同樣的概念,美國人就拍成大片,英國人則拍成小品。

本片還有一個諷刺大家都聽不懂爵士樂的場景:當兩人進入土匪聚集的Pub時,在門口聽到鋼琴發出類似砸和絃的敲擊聲,Ricky說:「哦!天啊,是爵士樂」一開門發現是酒客打架,一人抓著另一人的頭往鍵盤上撞,Eric看到後即說:「哦太好了!幸虧不是爵士樂」

你看看,身為爵士樂手,我們聽到嘲諷爵士樂的笑話哏實在太多了啊!我們有翻臉嗎?哈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