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聲重唱唱法在爵士樂中的表現

文/張凱雅



「合唱團」或「重唱團」兩種組合對大多數的人是很常見到、常聽到的,長久以來許多人對於這兩種形態的演出已經產生了既定的印象,例如雙手擺在身後,全體一致地左右晃動、或者大部分仍是以非常古典優雅的神情、及聲樂式的唱法來表現歌曲等。雖然大眾傳播媒體的發達,不斷地帶給個個世代不同的音樂種類與表演風格,但這兩種存在於世界上許久的歌唱方式,其藝術貢獻是無人可否認的。

不過,我們不能夠忽視新型態事物的發生,看看全世界:有多少大於你我所認知的音樂、表演者、團體…正在蔓延流行中?其實,台灣已經有了處處可見的古典音樂環境,而辛苦耕耘戲劇、表演、舞蹈、爵士等的專家們也相當多,每一個領域的發展都已日趨提升。這是身為爵士音樂家的我,所感到的些許欣慰與感動。



在台灣新世代的朋友們,是如何熱衷起這類型音樂的呢?我想,男歌手陶吉吉的一首《望春風》,以及近來許多國外的R&B與嘻哈團體,都是讓無伴奏重唱流行起來的誘因,但就像爵士音樂一樣,它仍是需要更多人來欣賞、了解、推廣與支持。所以既然兩廳院能夠邀請到這個領域的專家,那怎能輕易錯過呢!首先要亮相的即是「紐約之聲」(New York Voices)。

靈巧地運用麥克風,來展現各種可用嘴巴唱出的音符與效果,是這類重唱團體的特色之一。2003年於兩廳院夏日爵士系列裡,雖然「塔克與貝蒂」夫婦為吉他與人聲的二重奏,但貝蒂很精彩的玩了一整晚的「人聲與麥克風」“特技”,再加上塔克異於常人的吉他演奏,早已不像是二重奏了,看過的觀眾一定難以忘懷。

如果大家仍意猶未盡…可以再次從紐約之聲的演出上見識到「玩人聲的藝術」。而能夠讓麥克風活靈活現的最重要關鍵,除了聲音的改變以外,就是「節奏」。這些演唱家不能只有古典的節奏概念,他們必須要關心生活周遭的各種聲響、各種音樂類型如搖滾、藍調、爵士、拉丁等律動、甚至不同型態的樂器組合所能產生的聲響等,就像是著名的「破銅爛鐵」(Stomp)用盡生活中的各項器具,來表達節奏的有趣之處,這回全都得由數張嘴、數支麥克風一同來呈現囉!



但是一定會有人不了解,為什麼紐約之聲的和聲會又美又有張力?答案就在「能夠撞擊的和聲」中。如果有人聽過早期的爵士大樂團,樂團所奏出的那種Swing又明顯的管樂和聲配置(Voicing)即為最好的例子。可是如何才能聽懂這種聲音,就得學學古典和聲以外的爵士和聲理論囉!



大多數的觀眾是以純欣賞的角度,來看一場演出或聽一張專輯,如果稍微進一步懂得欣賞一些元素、由來,大家的感動鐵定會更深更紮實的,可別再看到理論出現,就如同洪水猛獸逼近一般,嚇得溜走哩!

讓我來舉一些基本的實例,是經常出現於爵士大樂團、鋼琴與吉他當中的,同樣的這些和聲訓練也能使得歌手迅速接觸到“不尋常”的聲響。長期累積這些穩固的和聲基礎後,將基本聲響以密集、開離或其他方式堆疊呈現、再加上前面提到的節奏、聲音變化、麥克風及舞台動作等,就會有別於傳統合唱的聲響產生。



以下為各個實例:

A. 基本七和絃的轉位認識(以大七和絃Major7為例)

Do為根音、Mi為3音、Sol為5音、Si為7音


B. 加入變化音的七和絃(以大七和絃Major7為例)

1:由Major7變為Major9,此時的原根音Do必須去掉,改由9音Re代替。


2:由Major9變為Major13,此時9音依然保留,將5音去掉,改由13音La代替。


C. 順階和絃的認識:


D. 順階和絃變化1:在此稱為Drop2,即是將和絃上方算來第二音放到最底下。


順階和絃變化2:在此稱為Drop2&4,即是將和絃上方算來第二與第四音放底下,造成較為寬廣的和聲。


E. 運用以配置好的和聲,於其前後加上鄰近半音的和聲,並安排適當的節奏,即容易產生有如彈簧般能縮能伸的音效,在許多黑人福音詩歌或R&B中有不少這類型的唱法,可聽聽像Take 6、Boys ⅡMan 或All 4 One等團體的專輯。


以上和聲的範例可將其分部練習,它們不像簡單的三和絃那樣易學,需要耐心與習慣來演奏演唱。所以當大家聽著紐約之聲的演唱時,應當可以感受到他們那種和聲層層相疊、前後大小幅度挪移的美妙。

這次紐約之聲還帶了專屬三重奏來台一同演出、第二天更要與台北愛樂大眾管絃樂團合作,原來就已經夠嗆的人聲團體,再配上另外的兩個樂團,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天的演出,是否真能夠嗆個夠囉!


(2004年三月4、5日刊載於紐約之聲來台音樂會節目單)



延伸閱讀:

認識爵士鋼琴上的和絃配置(Voicing) - 基本的Voicing方法

Voicing就像是正確保養肌膚的方式,不只是化妝品-不只在爵士樂中,「drop2」(抓兔)和絃配置的重要性

不只需要辨認和絃,還要讓和絃發出對的聲音—古典與爵士音樂的差別除了節奏、旋律、即興格式、和聲外,還有很重要的「Voicing」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