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即興可以從容開始與結束,不會發生三長兩短 - 「反進反出」的運球概念介紹

文 / 謝啟彬


這個練習的本意,原來是製作給吹奏樂器的學生,為的是要大家習慣不要總是正拍開始與正拍結束,也可以出現更有律動的句型。最重要的也是藉由這樣的練習,確實掌握你自己的「位置」- 就跟球場上運球一樣,何時傳球、何時接球?才不會在和絃與節奏同時開始進行時,就不知道如何“出手”與“收手”了!


依這樣的排列組合原則,會跟之前的「蝦巴都巴泰國菜?—更掌握Swing 8th的律動並進而學習Scat與Dynamic Comping」「連續三個搖擺八分音符句型的介紹與應用」有重疊之處,不過沒關係,因為想法不同,應用的方法也不太一樣,在此你也可以把這個練習想成是一種「位移」(Shifting)與「重拾動機」(Motif Pick-up)的概念,譬如「第二拍反拍進的3」接到「第一拍反拍進的3」,造成一個順暢的兩小節句型,然後使用同樣idea的方向發想,試試看就知道囉!


接下來更是重頭戲!為了要維持那個“運球”的律動,很多時候在記譜時的長音,反而會讓人忽略Swing Groove,以及何時該「止音」(不寫慣用的「休息」或「休止」,是因為其實音樂的律動並沒有休息或停止)?所以我們可以先看看第2個,至於第1組一個音反拍的只能輪流在第一拍到第四拍的後半拍出聲,就先跳過去囉!


1-2-A就是應該要記得的長度與“內容物”,我有時會開玩笑形容,有點像豌豆的豆子或是鳳凰木果實中的種子排列一樣,排多長算多長,所以即便記譜是1-2-B,也要想成1-2-A,重點就是要維持那個運球的Groove,不管是想成連結線(Tie)的同音,或是圓滑線(Slur),要將實際的長度與斷句處給內化起來。而1-2-C則是最後一個反真的“彈起來”的感覺,這樣思考用音,就會在Groove裡頭,也不會搶拍或是太慢囉!

1-3-A到1-3-C也是一樣的模式,只是長一點!從這裡開始,變化就多了,因為音變長變多了:1-3-D跟1-3-E是一樣的,但是想成前者會比較容易掌握不掉拍,而1-3-F則一樣可以將「反拍出」練得很好,尤其有重奏團或大樂團的分部練習時,先這樣好好練習,會勝過直接要大家視譜演奏然後試圖合在一起的成效喲!

同理,1-4-A跟1-4-B一樣,然後1-4-C是同一組變反拍出;1-4-D跟1-4-E一樣,然後1-4-F是同一組變反拍出;1-4-G跟1-4-H一樣,然後1-4-I是同一組變反拍出。實際經驗上,愈長的愈難練,所以要有耐心練習,排列看來很簡單,實際上運用時還得放在曲子的和聲架構中來進行才是,而這樣你也能夠跟節奏組樂手的聲音更為契合的。



最後的延伸練習,更是非常有用!簡單說就是同樣「反進反出」的長短與重音交錯練習,這樣你在即興或合奏時,就不會出現“三長兩短”的危險了!(冷...)打X的地方就是所謂的「幽靈音」(Ghost Notes)- 沒有出聲,但是存在,所以每組的第一小節與第二小節概念上還是一樣的,只是不同表示,甚至強化輕重以造成搖擺感(Swing Feel)及切分(Syncopation)。請分組去循序漸進練習,更棒的方式是跟同學朋友一起練習,並自己錄音起來檢討,很快地就能掌握即興的「發聲特色」囉!

當然,如果全要練完的話,還得練2-1-X、2-2-X、......4-4-X......等,自己排定進度活用它們囉!


還是那句老話,因為「系出同源」的緣故,所以當你練好了Swing的這部分,表示同樣的概念就可以援引到巴西風格如Bossa Nova、Samba,或古巴加勒比海風格如Cha-Cha-Cha、Calypso,甚至美國的16th Funk Feel上囉!掌握即興,最重要的就是那個「開始」與「結束」,而不是填好填滿就叫做好即興,這是很多接受過古典樂教育的學子,所需要適應與習慣的!尤其像是長音的使用,跟休止一樣,沒有“彈性”的長音或休止是沒用的,只要能夠知道何時進何時出,也能演奏出像Miles Davis那樣,深具「空間感」卻仍搖擺不已的solo的。






延伸閱讀:

「蝦巴都巴泰國菜?—更掌握Swing 8th的律動並進而學習Scat與Dynamic Comping」

「連續三個搖擺八分音符句型的介紹與應用」

保加利亞的傳統音樂形式,藉由西方樂器詮釋出來,更可看出音樂技術的水準不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