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Pop其實只是對以前東西的新叫法而已,多首實例證明,從角松敏生作品聽起

文 / 謝啟彬



City Pop其實就是日本七〇至九〇年代的流行音樂,大量受美式節奏藍調、靈魂樂、爵士樂、拉丁樂、融合樂的影響,不同的是唱日文,而且是日本本國音樂人


以前沒有這個名詞,台灣當時會說是Fusion,但不管叫什麼,主要是演唱曲,也是主流受歡迎的流行歌曲,City Pop其實只是對以前東西的新叫法而已


圖片中就是這些音樂的大宗出產者,當然還很多,基本上就是日本「上一個世代」的音樂人


正如先前所說,City Pop復古風潮再起 - 其實我還是覺得有點好笑,因為這是美國人開始這樣分類,結果是「事主」的日本人,也跟著美國的熱潮腳步 - 所以現在日本的雜誌與店家都開始做這樣的企劃


今天到二手CD店Book Off很明顯的就發現,那些本來很便宜可以買到的專輯,現在已經沒有280日幣或500日圓的價格了!譬如像角松敏生的舊專輯就變成中古高價版


一切都跟市場經濟有關啊!原本都是擺在那邊沒有人要買的,現在就可以哄抬價格賺一筆,流行音樂真是風水輪流轉~




這不是Doobie Brothers的《What A Fool Believes》嗎?角松敏生還借了兩次

所以我一直強調,這波流行音樂復古風就是在看當年日本人怎樣學習更早五年的的彼時美式音樂,而且幾乎都是黑人音樂



然後日本音樂人再於其上疊床架屋,譜寫出日文歌詞的新旋律,或加強編曲豐富度,或延伸架構⋯



還是得追本溯源學習啊!

詳見:「流行音樂聽眾為了要突顯自己的品味,所以喜歡聽到創造新風格名詞」與「Charlie Puth接受Jimmy Fallon節目樂曲風格大改編挑戰的爆點」等文



角松敏生的這首《初戀》(Hatsu Koi),不就是The Emotions的《Best Of My Love》嗎?由Earth, Wind & Fire的Maurice White製作,詳見後方連結



我覺得可以找凱雅一起來做個直播好了,眼罩試聽(Blindfold Test)這些所謂City Pop或AOR的曲子,然後告訴大家和絃進行、編曲、音色與曲式段落的「由來」,也就是“原曲”是哪一首?或是是哪一首加上哪一首...如何?^^

詳見「Cheryl Lynn的《Got To Be Real》跟The Emotions的《Best of My Love》為何聽起來那麼像?除了音樂風格外,還有一些牽連,跟Earth, Wind & Fire有關係」一文

4:11時的鍵盤手solo,故意“露餡了,告訴你這首角松敏生的《After 5 Crash》,Groove根基、和絃進行與編曲概念來自Boz Scaggs的《Lowdown》 ,而吉他手的節奏式和絃刷法,來自吉他手Nile Rodgers彈在The Chic的《Good Times》中 ,而這首的和絃進行又是影響前一首的祖師爺級,以及後面一大票黑樂 ^^



不用懷疑,這首《Off Shore》讓我即刻聯想到Luther Vandross的《Never Too Much》 ^^



詳見:「現被稱為Japanese City Pop的另一大音樂編曲影響來源 - 八〇年代的Luther Vandross《Never Too Much》與Gloria Estefan諸多名曲


久保田利伸學習模仿的對象,以及其時代氛圍



先從山寨開始是正常,但是要學到精髓,慢慢走出自己的風格出來

City Pop就是日本人在80年代對美式流行音樂的山寨,然後現在開始流行聽這些“仿製品”,因為美式流行音樂現在反而已經沒有這麼慢工出細活的作法

真的用耳朵去聆聽比較與學習,就大大勝過那些執著在名稱上打轉的樂迷,這是一個六年級音樂人的看法

---

謝謝有樂友回饋我的看法,見解也是一樣的,因為真的對實際聽那些音樂長大的人而言,新名字愈分類反而真的愈籠統,我們以前沒人叫它AOR,後來有這種分類,然後最近又來個新名詞「City Pop」指的是同一個範圍裡的日本流行音樂,即便叫「昭和J-Pop」,但昭和年代很長(1926~1989),有64年,那要不要叫做「昭和晚期J-Pop」呢?...我覺得名詞頂多只能定錨歷史時間點,而我們是一直從音樂的源流與傳承來切入,就是美式流行音樂如何影響日式流行音樂的「一整個浪潮」

以下是樂友砂蟲的寶見:

「確實打中我的疑惑,大概十幾年前因為岩崎宏美開始回頭聽7-80年代的日本流行樂,那時為了方便YT歸類看得懂而把清單用 "昭和J-POP" 命名,也猶豫過是不是該認知為歌謠的一部分。大概這兩年才知道這個類別叫City Pop 可是真的太模糊了,像岩崎宏美當年會直接選英文曲唱,又譬如說小川美潮我整個不知道該怎麼歸類最後也是丟進昭和J-POP

也許歸類跟命名對好音樂本身就是多餘的。」



延伸閱讀:

更多有關「City Pop」

現被稱為Japanese City Pop的另一大音樂編曲影響來源 - 八〇年代的Luther Vandross《Never Too Much》與Gloria Estefan諸多名曲

哈密瓜有一種哈味?淡定紅茶喝了就淡定? - 有關「瞪鞋搖滾」或「數字搖滾」這些炫名詞

從DJ Cassidy的兩首動感歌曲幕後製作看真人樂器樂手的素養重要性

別再一直切割分類以為懵懂了 - 為什麼學習爵士樂很重要?我指的是完整而有系統的學習

音樂的分類到底是怎樣 - 好的分類讓你事半功倍,不好的分類讓老師跟大家都很累

後?前?新?舊? - 再論音樂風格分類與一些奇怪的現象

在多元音樂藝術的發展上,其實我們不需要趕日超韓,因為早就已經徹底落後太多了!該做的是擷取所長、找出病灶、學習態度

羨慕日韓流行音樂的蓬勃發展,但是你有看到重點嗎?-不是在於爵士樂本身,而是在於爵士樂的底藴已發酵許久

一種東西在你的生活中不存在,並不表示它就不存在 – 喜愛或想發展爵士樂,不能只認識爵士樂,需要全面補足

流行音樂的口味總是風水輪流轉 – 深入分析你喜愛的《Get Lucky》與《Treasure》等曲

學習音樂與欣賞音樂最常因為「文字」而進入「誤區」(影片)

試著去找尋日本流行音樂製作人的底子與影響來源

Cheryl Lynn的《Got To Be Real》跟The Emotions的《Best of My Love》為何聽起來那麼像?除了音樂風格外,還有一些牽連,跟Earth, Wind & Fire有關係

流行音樂聽眾為了要突顯自己的品味,所以喜歡聽到創造新風格名詞

Charlie Puth接受Jimmy Fallon節目樂曲風格大改編挑戰的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