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運動?另一種音樂層面切入的探討

文/謝啟彬


2011年高雄國立中山大學講座:60年代的搖滾、爵士與拉丁樂與其對台灣民歌運動及庶民音樂的影響(Keynote)


這不是踢爆,也不是嘲諷,希望有看我文章或聽過我們講座​的朋友別斷章取義

我們是從音樂的本質出發,帶入時代中的人文變遷,而傳統​上都比較常聽到以後者為主,前者為輔或說不清楚的狀況出​現

曲風與格式相近,其實嚴格說來不能算抄襲,不過一直以來​,我們對於流行音樂創作人的過度神化,可能會抹煞掉編曲​者與樂手的貢獻,這應該比較是我想表達的

中國醫藥學院畢業的醫生羅大佑,當年出道時是個憤怒的搖滾青年,​不過我們也知道了這首其實跟他們的偶像—Led Zeppellin的《Stairway To Heaven》非常像!



聽到後面你就知道囉!跟鹿港小鎮的副歌唱在一起看看:



亞細亞的孤兒,歌詞非常地震憾人心:



但編曲、配器與曲式很明顯地是“借用”這首,我們等於用愛爾蘭的聲音來表達華人世界的故事:

《Mull of Kintyre》 (Paul McCartney)



也難怪羅大佑會向過去告別,寫下昨日遺書這本書了!呵呵

其實民歌運動也好,憤怒搖滾青年也好,所做的事情就是「西體中用」—西洋歌曲的形式與樂器,但填成中文歌詞:



別跟我說你沒聽過這首歌:

《Unchained Melody》 (Righteous Brothers)



聽什麼歌長大的,就會有那些歌的影子,這樣的曲風在台灣被稱為「Slow Rock」,其實是六〇年代「Soul」的一種:

《Only You》、《Great Pretender》 (The Platters)




台語歌其實在深受日本演歌的影響下,早就把這樣的曲風運用得淋漓盡致:

《港町ブルース》就是《誰來愛我》也就是《苦海女神龍》





所以說,除了語言(歌詞)以外,其實台語歌使用外來西式節奏還更早,光聽音樂實在很難有所謂雅俗之分。

其他更多知名的台語歌,請參考這篇:從台灣流行歌壇(或作場圈)認知的"Jazz"談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學的音樂

吉他三指法民謠歌手John Denver的名曲《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台灣的葉佳修老師就從學習他開始,也寫了《​鄉間小路》、《外婆的澎湖灣》等等




1973年,我出生的年份,這位歌手的吉他彈奏技法與歌聲,到​今天都還被許多流行歌手學習模倣,我是到了大學才知道這人

《Time in a Bottle》 (Jim Croce)



我小學時阿姨們以自彈自唱並重唱時,必學的曲子!我也會​唱啊!聽聽看跟樓上的相似味道吧!^^

《秋蟬》 (徐曉菁.楊芳儀)



再次強調:曲風與格式相近,其實嚴格說來不能算抄襲,不過一直以來​,我們對於流行音樂創作人的過度神化,可能會抹煞掉編曲​者與樂手的貢獻,這應該比較是我想表達的


最後再回到一些音樂社會學者的文獻資料,來作為較為客觀的佐證:

臺灣民歌運動簡史(本文節選自陶幸主編的《流行音樂手冊》)

不過我們在準備過程中,沒看過這篇就是(而文章裡頭有些人名是有​錯字的)

校園民歌 - 維基百科

然而我們還是比較習慣用音樂本身的異同​與發展來探討就是





延伸閱讀:

從李泰祥老師的逝去再論「西體中用」的台灣流行音樂傳承與發展方向

小美人魚跑到上海去邊喝蘋果西打邊跳扭扭舞—回溯國語流行歌曲的音樂風格影響(一)

為什麼我們的流行音樂走入困境?(文字版)

從「動感歌曲」與「芭樂歌」的分界談起-我們認識的流行音樂都還有其他你不知道的面貌

不要再過門「咚東董」啦! – 三等分拍型在不同音樂風格中的概念釐清



(註:本文歷久彌新,為十三年歷史經典舊版重新潤飾更新,將從舊棧陸續搬家,也即將集結出版實體書籍!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