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況外」與「狀況內」的差別—台灣學生與日本學生到底差在哪邊?有哪些才是真相?

文/謝啟彬


關於台灣學生跟日本學生(或說外國學生)的差別
其實已經寫過太多了,不需要再長篇大論
簡單來講,就是「狀況外」與「狀況內」的差別而已

台灣學生覺得日本學生超屌超厲害
去台灣直接可以當老師或是幹掉一堆職業樂手云云
但是日本學生壓根還沒想到這些,他們只是認真在學、在進步而已
那台灣學生是否就應該回頭想想
是大家對於「老師」或「職業樂手」的定義或標準有問題吧?

台灣學生覺得日本學生平平一樣年紀
怎都超厲害?(同樣狀況跟各國比,結果都一樣)
大家會以為他們都是天才
但是任何有留學海外學習爵士樂的人,包括我們,包括一些我們的學生
都很清楚,事實根本不是如此,加上我們從事爵士教育多年
可以很斬釘截鐵地告訴你:大家一開始的起跑點根本一樣
只是日本學生有方法知道如何進步
台灣學生太多喇賽與消極心態—“過就好””有就不錯了”
這樣子要求進步,當然很難


台灣學生覺得日本學生環境好、資源充沛
但是實際上可能日本學生搶不到琴房、需要打工賺學費
練琴時間不多,所以格外需要「效率」
台灣學生跟蠻多台灣老師,就是那種很糟糕的「有就不錯了」心態作祟
或是主流的「場邊評論」「鍵盤評論」與「滔滔不絕」“提出問題”
結果「可能性」很多,「畸零時間」很多,「可以看可以聽的」很多
卻缺乏直接的行動,與持續的堅持

台灣學生覺得看到日本高中生大樂團好厲害、“靠這太強了吧?”
...喔我應該修正,是連台灣管樂老師看到都不可置信或感慨不已
所以呢?到底是什麼問題?其實,還是「方法」的有無問題
因為對於日本音樂圈來說,這只是「最基本」的程度
還有「更好」的、「更進階」的、「藝術水準更高」的樂團
專業的、職業的,真正的PRO,或是中學以上,大學、音樂院程度的大樂團

台灣學生常會覺得爵士的“最高境界”就是做「Fusion」
錯錯錯!大錯!「Fusion」只是Jazz的一種
也有很高境界的「Jazz」,也有很膚淺的「Fusion」
這是通常從搖滾或流行音樂切過來的樂手/學生,會產生的謬誤
但是因為他們的老師,嗯,都這樣說,他們老師的老師,也都這樣說
沒有足夠的資訊,告訴你「身為一位爵士樂手,你該知道多少曲目、程度該如何?」
所以,台灣在講、推爵士樂,還要特別提「真正的爵士樂手」該如何?
但在日本,怎會有「不真正的爵士樂手」存在呢?


台灣學生覺得Open Jam很熱鬧,可以很精彩地看到不錯的(但是大部分時間是看到爛爛的)
日本學生知道,Jam只是Jam,但是能跟更高程度的樂手「先拜」Jam,那才會學到東西
有趣的是這正是我們辦了八年TISJA Reunion Jam的宗旨與意義
但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所以「狀況外」的還是比「狀況內」的多很多

有太多看法,卻欠缺做法
有各種理由,卻沒有方法

我所講的,不是一直批評所謂的“還在學習的學生“
還包含了許多“老師”或“線上樂手”
這不是幹譙誰或跟誰結怨的膚淺
而是—剛剛講的「狀況外」與「狀況內」的差別

如果「標準」是這樣,結果你覺得太嚴苛,或甚至覺得「在地有在地的苦衷」云云
那其實根本就沒有規勸、教育的必要,因為你已經失去了「追求更好」的鬥志
如果你周遭的人,或你的老師、你認識的“老師”
跟你說「生活也要顧」、「錢歹賺」、「不用這麼用力」…
那當然不用顧忌、不用“聽話”,甚至最重要的,別跟著世故、跟著喇D賽混下去了
因為他們沒有提供出「方法」與「作為」,卻要你跟他們一起悲觀,或好玩玩玩就好
反正「有就好」、「只是個興趣」而已…
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最不能接受的態度與觀念
這絕對不是他們“留一手”或是“耍心機”,事實的真相是“沒有手可以留“
他們比你還恐慌,那你為什麼要跟著恐慌、或悲觀、或世故,甚至反智與盲從呢?

話講久了大家都不容易聽進去,不過正值在日本帶團交流之時,還是再度把這些「不是給我們的衝擊」寫下來,而現在我們的幾位學生們,也都接受到了這樣的衝擊,譬如正在甲陽音樂院學習的學生,但是我們是一直積極在「找方法」的一群~


有些資深點的學生現在變老師了,我在師資教育訓練時也不斷強調,沒有那種「老師我其實也不會、不熟,沒關係我陪你練,我們一起進步」的態度!這樣子就沒有資格當「老師」了!“誤人子弟”本是自謙,別講到後來整個成真!

你不能再用坊間樂器行學樂器教學的態度來要求學生與要求自己,因為那是慢性自殺,喪失的不只是理想與鬥志,甚至基本功自己都沒打好,又要如何做好音樂?又要如何受人尊重?我想,不只爵士樂這塊領域,所有音樂類型都應該是這樣的態度的。

我們一起加油,不是我不會,我跟你一起慢慢來
我們一起加油,是我比你強,但是我能夠給方法

文章連結跟後面的延伸閱讀,可以看看,但是不要看過就算了!






延伸閱讀:

來到日本神戶交流,繼續分享教學的態度與扎實的內容

教學態度不分語言,學習態度也應堅持—寫於2012帶團至以色列耶路撒冷音樂院交流研習時

日本高中生的激動眼淚

我的「國際觀」—主動出擊,改變成見,清楚地表達你的特色與識別

教育不是坐在旁邊指點,教育是一起參與行動與示範—我們全心全意地在實踐什麼叫「老師」

當中國正在接收全世界的長處時,台灣的音樂人,當然也要變成世界性音樂人

只是多一種或幾種選項而已—再度帶團來日本參加2012甲陽音樂學院國際爵士樂研習營之我見

為何他們聽起來“就是”在打爵士樂的?—打破成見、突破框架,才有希望

學生態度認真努力面對學習,前輩老師誠懇傾囊相授—After 2011 TISJA日本東京洗足學園音樂大學交流之旅

知道問題在哪裡不夠,要突破萬難堅持去做才夠—音樂水準的追求要靠徹底體悟與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