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好好地專心跟著樂手的演奏與互動,聆聽爵士樂」呢?

文/謝啟彬



這種樂團如果來台灣,我覺得一堆寫宣傳文案的人,大概會完全無法下筆,最後一定又寫一堆融合、跨界、變色龍之類的沒營養介紹詞。當然就名氣上,他們現在已經夠紅了,得了2014的葛萊美獎,那這可能是唯一賣點。

這是爵士樂嗎?當然是!但是不是輕鬆搖擺?恣意奔放?慵懶情調?甚至都會風情?

當然都不是!這是用爵士樂的概念,結合每位樂手的音樂背景與知識以及能力,在爵士樂這個「載具」上發揮的優秀作品,甚至是現場之一。

在台灣,連Chick Corea、Herbie Hancock都會有人說聽不懂太高深的狀況下,這種已經完全是聽Chick長大、把Herbie當精神導師的音樂,自然會被歸類到高門檻聽不懂的天平上。


但是,那真的不是「困難」的音樂,有很多樂手觀眾很喜歡用「難不難」來評論音樂水準高低,其實是很封閉的想法,那是創作者與演奏者在延展他們在「爵士樂模式」中的張力到最大極限,我從來不覺得創作者與演奏者本身,會去想說「我現在要來做一種很困難的音樂,甚至來操死觀眾的聽覺」云云,那只是聽者角度出發之一種。

重點是,如果觀眾不會「聽」,不知道怎麼「聽」這種音樂,甚至不專心「聽」這種音樂的起伏與發展,那這些音樂也不過就是一堆很吵雜的噪音而已。

所以,你還是得知道「怎麼聽」,我常很悲觀卻也很樂觀地說,如果你能聽馬勒聽蕭士塔高維奇比聽到內涵、聽出郎朗跟阿格麗希的差異,甚至效果器音響器材用銅線或鎳線聲音不一樣,或是Android跟iOS系統的差異.........

那你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地專心跟著樂手的演奏與互動,聆聽爵士樂」呢?

就這麼簡單,跟什麼風格、名字根本無關,跟那個聆賞習慣與對音樂的態度有關。




補充:Snarky Puppy是今年得葛萊美獎的團體,成員大多是就讀北德大爵士音樂系時的大學同學



延伸閱讀:

愛上爵士樂,其實不需要理由!今日的爵士樂表現方式,早已不受歷史流派的限制了!

新的時代裡,老師的身份是「變形金剛」?-學習就是專心將老師引導與整理的東西做到紮實

你懂得行銷你邀請的爵士音樂家嗎?

三大乍看成理其實卻不可信,或過時五十年以上的音樂書寫文案及想法

張凱雅「經典爵士鋼琴大師的音樂世界」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