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爵士樂即興前要做好哪些準備動作? - 以Baptiste Trotignon為例來示範感知「流動」(Flow)的重要性

文 / 謝啟彬



以我認識的BT,跟從我自己跟他親身接觸的角度,加上自己的爵士樂演奏經驗出發,我可以說:

這種演奏模式,在爵士樂即興手法中,被“歸類”為「動機發展」

但是更簡單地說,你的「身體」(耳朵、頭腦、雙手)必須要整個投入、浸泡到音樂的「流動」(Flow)中,才有可能做到這樣流暢,與所謂的「靈感源源不絕宣洩而出」

「流動」(Flow)來自哪裡?

第一,和絃進行的橫向性(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Harmony)

第二,時間的長度與規律性(Awareness of Time and Tempo)

因為他(包含許多傑出的爵士音樂家)能夠感受這兩種流動,所以他能夠“駕馭”(Ride On)其上,自然他與同團樂手,可以在上頭「做文章」,好像在演戲一般。像這首Jazz Standard,他即興演奏了至少十二分鐘(影片總長十四分鐘)

其他的,其實大多都是多講的風花雪月或穿鑿附會,而有心將爵士樂即興學好的人,不該被困在那裡,或以為那些是該知道的事


所以你得靠「大量且正確的聆聽」與「大量且正確的練習」來慢慢抓到這兩種「流動」,跟漁夫知道從哪股潮流的什麼時間可以下網,就能捕到魚一樣,而且捕到足夠的漁獲

而練習和絃的「縱向」是第一步,練習和絃進行的「橫向」是重點第二步,也就是剛提到的「動機發展」,或是術語上常講到的「Voice Leading」或「Tension - Release」等,你不能只有測「深度」(縱向),還要測「潮流」(橫向),在海上甚至包含了風向與船載重,甚至魚的習性與季節性等等...

基本動作做得好,你就能更快上手,不然就是一直紙上談兵,羨慕別人抓得到魚,然後看著一堆「洋流圖」或「專業名詞」嘆氣或沮喪而已


最後補充感想數則:

1. 如果一個問題裡頭有很多的「假設」,那這就不是個好問題,甚至不是個問題,只是個「假設」,如果問題都要對應答案,那假設只能對應到假設

2. 台灣教育制度讓我們太習慣「標準答案」跟「會不會錯」,但是其實不但沒有標準答案,甚至是「可以更對」,也就是不要怕錯,而是要多去試,有試才會累積經驗,更多經驗就可以再面對更多即將成為經驗的經驗

3. 太多人將音樂,甚至是廣義的「夢想」好了,講得非常浪漫,說在大海中有無限的寶藏,要向偉大的航道前進云云。但是我們內心都知道,大海那麼大,你沒有具體目標或甚至航海的方法,怎樣都到不了的不是嗎?

4. 又,很多時候相信有經驗的討海人,甚至是老船長的指點迷津,可能真的會省下很多時間與力氣的。譬如哪裡比較容易捕到魚?而不是聽說哪裡可以捕到魚,或是只做出捕魚的姿態卻不動作,甚至迷信自己。

5. 又又,就算是魚群或漁場,也只是個範圍,他們都會移動的,所以你也要跟著移動才行,動態的生物加上大自然的氣候與潮汐變化,雖然瞬息萬變,但還是有個規律可循的,別明知暴風雨要來還開進去,或是退潮了卻想登陸





延伸閱讀:

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我們仍然相信好音樂存在的必要-憶起Baptiste Trotignon來台的往事

更多爵士樂學習的實戰心得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