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差已經大到無法挽救 - 在「體制外」與「體制內」教育之間的移動與切換

文 / 謝啟彬


從每週一開始的教學到週二晚上的講堂,再一直延續到週三一整天在台中。從週四開始,就是準備深呼吸一口氣,進入所謂“體制內教育”的兩所大學音樂系(與研究所),去面對跟前三天「完全截然不同」的學習動機與受教對象,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在此便不再贅述。

有老學生問說,覺得老師怎能總是那麼正面對待?尤其現在在大學裡頭高教根本就是崩壞的狀態。Well,要說不在意是不可能的,我也不是那麼現實功利的個性,不過,就是要在一片混沌中,找到一絲生機,或許也習慣做這樣的事情太久,原本都是不想放棄學生,然而面對組織與體制的冷漠與無情,長年下來的傷害,其實還是存在著的。


姑且分享三個現在體制內音樂系小朋友的對話小紀錄,讓所謂“體制外”“知道我們厲害在哪”的學生或朋友們看看,就可以知道這落差有多大?然後老師們需要具備多強大的心臟與心境轉折,甚至在學期末還要生出一些結果出來,不然感覺好像我們欠學校錢似的,呵呵

1. 音樂系裡頭的學生問音樂系外頭的學生:「老師上課講的,你們在外面學,會真的認真練嗎?會真的好好去做那些功課嗎?」後者聽完驚呆了

2. 音樂系裡頭的學生聽完老師的示範與講解:「哦所以說即興爵士樂反應要夠快才行!可是我很遲鈍耶...」後者聽完沈默了

3. 音樂系裡頭的絃樂學生跟移調樂器學生說:「你們很奇怪耶!為什麼不要直接一開始就教哪個音就是按哪裡?為什麼要搞這麼麻煩啊?這樣不是會造成別人不便嗎?」後者聽完傻笑了


至於缺席啦外務多啦什麼的,就不說了,總之歷史共業我們也知道,時代浪潮我們也知道,識時務者能跑的早就跑了,但是那就有種逃避放棄的感覺,而不逃避不放棄的老師呢?就繼續在等待何時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不是我們對音樂系或音樂班“正科班”學生有仇,請別又說我們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而是一整個心態與來源去向都出問題了呀!但是整個體制與制度的病入膏肓與苟延殘喘,是大家都公認的現況呀!何必怕得罪人?

然後你卻還看到各校各系所一直在推出菜單招攬顧客,什麼新班新學程新學位的,學生或家長看了宣傳文案就以為這就是我的未來了,然後錢就丟進去了,然後呢?

在台灣,沒有人管然後。


老師要不要比學生認真?我覺得當然要
不過老師有沒有責任要督促學生練習或要求進步?
我覺得很懷疑,因為這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

我可以接受現在的大學生年紀輕,還沒看到社會
也還沒辦法感受未來不可能再有這樣的學習機會與長時間
但是我認為讓我們這種兼任老師常會感到無奈的是
音樂系裡頭的「主修」「必修」「樂團」課等等才是重心
而學生在四年中,除了玩跟兼差外,其他就只要顧上面三種就行了
甚至造成一種假象 - 讓學生很忙,忙了四年,但其實真實收穫有限

我不是那種假道學的老師,也沒有要講什麼為了藝術而生而死之類的
只是單純覺得,在學習力最旺盛的年代,卻讓學生有了世故與被動的態度
自然在學習力與體力開始衰退時,會開始怨天尤人或讓事情無法正向發展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就是我們這種老師叫「業師」
不過我是覺得年輕人會比較迷戀那種藝能演藝圈的五光十色類型
殊不知,我們這種「業師」,是他們迷戀的偶像或藝人
以及幕後工作者如樂手、編曲、音響工程人員等
在外頭的老師 - 也就是得付更高的代價來跟我們學習的

沒有一個我們在全台灣或是亞洲地區的成人學生
不會羨慕這些大學裡頭能修到課的學生「好好哦!」的
只是我們的這種「業」,好像已經變成業障比較重的那種錯誤認知
但我們卻一直在用「消業障」「積功德」的方式,來期許大家前進呢!
真正的業障,well,XX心裡苦,但是XX不說的哏又可以拿出來套了...

我在所謂「體制外」的學生
每次上課完會自己整理筆記與練習作業
然後根據老師要求的進度繼續努力

我在所謂「體制內」的學生
還需要老師先說明該學的是什麼
然後不知道該如何整理筆記或是練習作業
每週老師很忙很累地趕到學校
「體制內」的學生好像每次都得重新開機一樣

是的,「體制內」的學生年紀都比較小
就是因為年紀小,所以需要教需要帶
不過我是真的覺得,那種自己想學習的動機很重要
「體制外」的學生,珍惜學習的機會
自己花錢付學費來學習,會把握機會
「體制內」的學生,尤其又是當今台灣音樂系的學生
都是父母付錢唸大學的,還沒感受到如何把握與珍惜

最重要的還是我說過很多次的
我不認為唸音樂系、會樂器
就可以比別人還要不注重未來自己的發展
以及社會的脈動與時代的變化






延伸閱讀:


大學教育跟手機門號一樣,已經變成了繳滿學費吃到飽,卻可以自由選擇與浪費資源的狀況

你在乎的是有個爵士音樂系可以念,還是你真的想學好爵士音樂?

你以為很多東西音樂系裡頭都有教,但是其實那還是古典音樂系,樂器與樂風的學習是有限定的

我們總是在推動且改變著,許多你以為很熟,卻帶有很多偏見與盲點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