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同樣的東西,你確定用英文反而比較能吸收嗎?所謂的出國深造,該期待什麼都不會然後老師一步一步帶你嗎?

文 / 謝啟彬



同樣的東西用英文講
嗯嗯聽不懂,但是好厲害
先按讚轉貼分享就對了
或是覺得花大錢出國學才能學到

同樣的東西用中文講
感覺有些人蠻討厭中文的
看到中文寫的就比較沒價值是第一
第二是看到熟悉的語言會嫌煩

所以這就是一種矛盾 - 用英文理解會比用中文理解還好的矛盾啊!



對我來說,「理想上」,採譜分析系列是應當成為獨立的一門課的,學生要花一到兩堂課的時間,跟著老師一起分析與找出關鍵,並回家練習,如果可以的話第三堂課可以將初步練習成果拿來應用實戰

有誰想參加這樣的課呢?出書的話以現在書市的狀況是不可能的了,除非自費出版,但是非常適合有才能也有決心想好好學習,卻沒有多餘資金出國學習的人。

不然網路分享或是你一言我一句然後好棒棒下一題,講實話只是“暴殄天物”或又覺得“老師要求太高”罷了

然而我多年來教學生的東西,反而都是靠這樣的功夫自己累積起來的呀!



張凱雅倒是出了一本爵士鋼琴大師採譜分析與風格介紹的書了,之前日本與南非鋼琴家看過,直問能不能出日文版或英文版的?


這種課開在現今台灣的各大學音樂系,絕對是自殺行為,所以不用考慮了

開在爵士原力研習的話,就是要參加這種課以前得先將學生的基本功調教到一個程度才行

開在爵士原力講堂的話,就得考慮到因為「專業」,所以會有「市場接受度」的問題,而且較不適合一般愛樂大眾,會覺得太艱澀太困難,所以講堂就會因為參加人數少與付出成本多而賠錢

或許,集合一些有心的學生,以一期一期「Seminar」(專題工作坊)的模式來進行,老師提供音樂與譜例,學生一起分析聆聽,不偏離主題,會是個不錯的方式?


很多人會說,老師,你的道行太高,學生們都需要一番解釋才能理解你講的東西

當然,這就是為何我是老師,不是網紅或藝人的緣故

因為我除了講得很簡單外,最重要的是那個正面的教育意義必須出現,而且不只一種

如果學生連閱讀與理解都不願意,那他們自然也很難深入走這條路,不管是流行或爵士

一篇文章幫學生解釋完本來需要十篇文章與三十倍預算才學得到的東西,我很慶幸在我學習的過程中,曾經遇過好幾位非常會融會貫通,能讓我心服口服敬佩不已的老師,所以,這是我的作法

從Justin Timberlake的《Can't Stop That Feeling!》找出好聽的關鍵 - 經典Bass Groove、調性內和絃以及下屬小調和絃(SDM)






延伸閱讀:

27首我到今日還能倒背如流的爵士樂錄音與即興段落 My Favorite 27 Jazz Solos

一段成功的即興,就要像一場成功的簡報一樣-放大格局來看如何掌握「說故事」的節奏

可收 可放 是需要磨練的 - 掌握音樂風格的表現特色,就不會事倍功半

採譜分析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