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把「追求好聲音」的態度,放到“古典音樂以外”的音樂上而已

文 / 謝啟彬



已經不只一次聽到很多人說, 張凱雅的Voicing很不一樣,不只是很滿,甚至有種“國外的味道”,還有那個很“誇張”的左手,飛也似地在鍵盤上來回奔馳著...

但其實我們都做過很長一段時間,台灣流行音樂的幕後工作,所以在地的口味想怎樣,我們何嘗不知道?即便時代在進步,有些觀念還是承襲很久,大家都有耳朵,其實都聽得出來

所謂國外的味道,其實我們也不是唯二“去國外學習過”的留學生,但是如果要我比較從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切入,我覺得重點是我們不會把爵士或古典或是拉丁或是流行“一刀切開”

像爵士樂常見的就是比較偏中高音域的solo/comping法(很多學校這樣教,我們也會教),但是光是爵士樂裡頭,也有很多大師高手的左手極其驚人,我們也都看過好多人令人咋舌的現場,一台鋼琴或鍵盤,全音域展現,那個完整的音樂性都在,而且極好

這真的不是說我們多學了什麼拉丁或是古典什麼的,而是音樂本來就是無窮可能的,只是有時候你不知道還可以這樣表現而已



另外一個就是追尋正確的聲音 - 不管是Voicing或是Groove的部分,譬如說這首R&B_Soul的經典《After The Love Has Gone》,真的就是16th Feel,得這樣彈,這樣表現,而要先有那個Groove Feel在心裡,才能表現地出來,而不只是“彈鋼琴”而已

當然,還有所謂的Voicing的藝術,原譜的記載都是和絃而已,但受過相關訓練的鋼琴家或鍵盤手,就要能彈出正確的聲響,也要先從臨摹開始,不是視奏五線譜大譜表就可以的

傑出的古典鋼琴家,也絕不會只受限於樂譜記載,他們會知道什麼作曲家的風格,要怎麼表現,或是哪個時代哪個樂派的作品,詮釋上應該怎樣才是對的。

我們只是把這樣的態度,放到“古典音樂以外”的音樂上而已,而在這個領域中,大家經常會錯認覺得就是自由發揮或是藝術創作不設限,所以好像怎麼彈怎麼自圓其說都對,這就是一種「吃豆腐」了

我們不會去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不過亞洲其他國家真的在這些音樂的學習上,就多了「嚴謹」兩個字而已,沒有真的更蓬勃到哪裡。只是在台灣,這樣的音樂常會被認知為”懷舊老歌“、”過時不流行了“,跟對爵士樂一樣差不多的認知偏差



像這段放在張凱雅老師的音樂教學網的隨手示範,一直在網路上瘋傳,有很高的點閱率。我們很自傲,練過的功夫沒有荒廢,但這並不表示你做不到

因為當你看到台灣以外的世界,很多人都把這樣彈鋼琴當作是家常便飯的時候,可能真的會開始想一想,我們在這塊領域,好像離世界的距離蠻遠的不是?














延伸閱讀:

原來莫札特應該當爵士樂手?而巴哈應該很富有?蕭邦、貝多芬、柴可夫斯基與拉赫曼尼諾夫都是流行樂高手?

瞬間填滿!2017第十二屆大眾爵士樂欣賞講堂開跑!歡迎繼續每週來報到,絕對不虛此行!

跟著啟彬與凱雅 這才是夢想中的音樂課! - 你知道每年我們在台灣都會舉辦爵士原力講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