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有教無類」的無私並不是自私,而是無我與利他

文 / 謝啟彬


請先閱讀:哈佛校長開學禮致辭:教育的目標是確保學生能辨別「有人在胡說八道」

標題下太好,事實確如此

內容也很值得一看,然而我比較悲觀的是在台灣有能力的人已不在其位,在其位的人都只想自己能生存下去就好

教育 - 我指的是「真正的教育」 - 就變成是一種包裝過的商品,而且賣相不佳,整體市場體質病態下去

很多人也不是真的胡說八道,但是就是在講「不是真的全對」的話(選擇立場而選擇角度),加上「不用真的對做過的事講過的話負責」,最後創造出許多模糊混淆,然後在這種環境中,仍然 - 很悲哀地 - 求自己生存而已,講為了下一代只是應酬話或文案而已

讓下一代都聽你的話奉承你說的都對,那就完蛋了

讓下一代可以受惠於你,成就他們的未來,那才叫教育與傳承

所以我才會一直認為從事教育事業或志業,是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客觀甚至是無私“絕情”的 - 當下你必須放入許多專業與情感,但是你不可能只有一個學生或一群學生要教要帶,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都有必須要專注的學生與內容

但是學生不一定每個都能體會老師的這種堅持與心境,所以惜才還被認為是偏心、糾正還被認為是找碴、心力交瘁還被認為是不夠公平、格外付出還被認為雞婆自作多情,甚至才能不到,反過來誤會老師的也不少

最多的都是自認自己OK的,聽不進去經驗值較多的前輩幾句,但你會繼續看到他們的載載沉沉就是

我雖然不是音樂正科班出身,但從小也學古典音樂,後來也去唸大學古典音樂系,那種分門分派、這邊打壓那邊那邊衝康這邊、或是老師帶著學生一起接場搶地盤的戲,又曾少看過?後來去做流行音樂,也是遇到過不少次,人家招兵買馬希望你投靠他變成禁衛軍以壯大勢力的社會鬥爭,真的,看太多了...

所以我從十幾年前才會立下心願,希望能夠從事「良性的改變」,但路途十分遙遠且坎坷,但直至今日,並沒有到達終點或不走了呀!只是對人性的理解,又更深刻了吧?

至少我知道我沒有在胡說八道,我也沒在做歪的

最後再分享另一篇:人生路途上的「意外」,有時會把你帶到有趣的地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