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特務穿西米羅吃蒙古烤肉配月亮蝦餅配春卷跟壽司感覺很趴哩趴哩

文 / 謝啟彬


有關蒙古烤肉這個名稱的由來,我知道的是資深相聲演員吳兆南先生,幾十年前開餐廳時推出這種「改良式料理」,本來要叫做北京或北平烤肉(相聲哏:說相聲的不得都是北平兒來的嗎?),後來改成蒙古烤肉,但是蒙古人不是這樣吃的。

就跟泰國菜的月亮蝦餅也是台灣人發明的,而牛肉麵源自甘肅蘭州(我有教過那兒來的學生),在台灣也被改良成各種口味如紅燒等等。


若要論蒙古烤肉,真正的“蒙古烤肉”是我們今天麥當勞吃到的美式食物「漢堡」,在蒙古西征歐洲時,遊牧民族將生肉剁碎著吃的方式傳入了歐洲,昔日歐洲也當然包括了今日的德國北部城市「漢堡」,而從那些地方移民至新大陸的德國後裔,把絞肉煎熟了放在麵包裡吃,再進化到美國後大家習慣看到的兩片圓麵包中間夾“漢堡肉”那樣的形式。

(圖片來源)

地球是圓的,歷史是長的,世界上各種民族遷徙來遷徙去的,要說到有什麼“純料理”還真的是不多,譬如日本的洋食與中華料理,就是兩個很經典的例子。

我又想到日本移民很多的巴西,當地的壽司,也有外表看起來一樣,但裡頭是米跟「奶油」的結合,據說很多日本遊客第一次吃的時候都會嚇到呢!呵呵

再補充一件事:我們在西歐留學時,因為房租較便宜所以住在所謂的中東移民區,除了中東烤肉外,常會在土耳其移民的快餐店,,吃到一種叫「Lumpia」的食物,看起來就很像我們亞洲的春捲啊!而且在西方都是用炸的,所以英美系講法會說成「Fried Spring Roll」或直接叫春捲的音譯

但是我還是一直記得「Lumpia」這個字,因為我是台灣來的,聽起來就很像台語或閩南話中的「潤餅」啊!只是在華南地區,潤餅不是炸著吃的,而且是冷的,但是流傳到東南亞地區,就跟「福建麵」或「肉骨茶」一樣,被講閩南話的移民發音「潤餅」,然後又傳出去,再變成「被炸的一方」了吧?



延伸閱讀:【你所不知的 MIT】蒙古烤肉不是來自蒙古!台灣獨創料理入選 CNN 全球最佳烤肉榜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春卷」


因為台語歌曲《青蚵仔嫂》歌詞的關係,「西米羅」是台語中經過日治時期之後所留下來對「西裝」的講法,要知道這些並不難,就是需要多一點好奇心,對於一些奇特的名詞產生聯想即可得



我當初的切入點是從縱橫幾十年的007系列電影,英國情報員James Bond都會穿訂做的西裝啊!


至於跟年輕人用電影「金牌特務」(其實角色發想也是從007而來)串起來介紹這些典故,就是橫向聯想與縱向探索的工夫而已,跟宅不宅、冷不冷沒關係啦!^^

中文台語音譯:西米羅 = Savile Row = セビロ

宅知識不宅,只是聯想,冷知識不冷,只是檢索

台語跟閩南語的差異就在這裡,因為廣義講起來台語在歷史上又混進來很多外來語



台語中老人家也會講人穿得很時髦叫「趴哩趴哩」(請參照李嘉的《逛夜市》(“迺夜市”)),也是時代性的日本風尚轉成日語再滲進台語而來,因為日治時代的二十世紀初期,法國首都「巴黎」(Paris)是時尚之都,所以講兩次「Paris Paris」就變成了形容詞(法文中s是不發音的)。另一種說法是從「Party」 (派對)或「Party Party」演變而來,不過根據時代的時間軸,我會比較相信前者,跟法國比較有關係


延伸閱讀:[看電影玩世界] 金牌特務的西裝店-倫敦薩佛街 (附左撇子的訂做西裝開箱文)



延伸閱讀:

看007,聽007—了解電影音樂的區別、風格變化及時代演進

《Despacito》為何會爆紅?其實那都是累積已久的一波波浪潮,找到源頭就找到關鍵

更多歷史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