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看過王品集團的老闆講過
他開很多店,目的就是要賺錢
因為是商業模式,所以他不會推新型態的料理
他說凡是需要「推廣」的,就不會賺錢,因此他不做推廣,他只做最大化
回過頭來說,就是因為很多音樂的型態
在本地非常冷門,甚至少為人知
包含很多張冠李戴或不知標準的狀況
所以推廣起來,自然很容易吃到閉門羹
或被嫌為不實用、沒有辦法靠這謀生等
我不要用那種容易惹惱人自尊心的說法
也不會說在國外這些音樂學習是常態
不只是學校,而是類型音樂都有基本市場
退一萬步來說
我們只是想介紹這些音樂也有其質感與程度
跟學習古典音樂是一樣的概念,不全是創新
簡單說,就是他們很好而已
至於適不適合台灣?實不實用?
現階段看當然都是不行啊!但不能否定它們的好
啟彬與凱雅是兩個人,所以在一路走來的過程中
我們會聽到很多不認同、甚至陽奉陰違的狀況
譬如彼此都會耳聞,覺得凱雅老師講的太理想化
啟彬老師要求的其實不用真的練...之類的
其實現在方法真的很簡單
相信的,你就練,你就進步,懷疑的,就慢走不送
練了、進步了,是為了你自己,而不是什麼功利取向
如果學習藝術都是功利,而不是真誠喜歡也想做到
那就變速成、補習的概念,現學現賣頭過身就過云云
這也就變成一個環境很難講「精緻」與「質感」了
單純只是覺得在這麼漫長的路途中
經常會被包含歷代學生或同行質疑:
如果你覺得好,那你自己也要做好才行
你做好了,我們再跟著你做看看
而我們就動手下去做了,也做好了
不是為了別人,而是自己真的很喜歡
「以身作則」與「自我要求」不是說只有自己對
但是真的能齊心向前,有同樣遠景的不多吧?
我們在臉書上的不同音樂人朋友,都在熱烈地支持、推廣、努力著他們喜愛的各種音樂 - 古典、現代、流行、電音、嘻哈、黑樂、爵士、國樂、創作、配樂...
而我們也是一樣,就是把我們喜歡的音樂給好好地介紹出來,甚至想學的,我們好好教,也有蠻多在台灣屬於冷門類型,或是看似熱門實卻冷門的,我們會花時間與精力,去分享他們的質感與內涵
而我們喜歡的音樂,當然不是只有大家想像中的爵士樂範疇,即便連爵士樂,也有太多好料值得去喜愛與尊崇
所以熱切地分享給學生、給聽眾、給讀者,倒不是什麼使命感或任務,就是「喜歡」兩字而已,你要跟上來,很歡迎,不想跟,也沒關係,但別因為不了解,就輕視這些音樂,或是我們的「喜歡」
延伸閱讀:
無關乎音樂的高低優劣,只是音樂表現的形式不同 - 你可以像這樣即興,而且即興得很精彩嗎?
其實,我只是想要介紹流行音樂應有類型市場,不是要說你喜歡聽的歌不好或不對
演奏爵士樂不是應該專精爵士樂就好?老師怎麼這個教?那個也教?
我們會的東西或是教的東西「不實用」或是「沒有市場」?那是因為你沒看到世界潮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