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華人,新加坡人不會遇到的學習障礙,但台灣人會遇到的是...

文 / 謝啟彬



教學如果要講很細的話
我的十分鐘也是這樣過去的
其實原來的音樂大概沒有30秒

但在學習即興的音樂時
這是分析的基本功
然後還要學起來、練起來
還要能活用,尤其是移到其他調

講堂或講座時我就不會講這麼細了
因為對象不一樣,但是這樣的學生
真的畢竟是少數,尤其又了解要這樣學的
通常都要相當有程度才能聽得懂,甚至想學

我也常常遇過一種連影片都沒看、書都沒讀
就說老師講的都聽不懂,或是文字看不懂的
所以要「講難」其實不難,只是學生會退縮

但是我也極度討厭那種就開始酸學生或酸流行的
那種所謂爵士老師,他們不願想法子去“爭取”
爭取認同者,可以說是學生,也可以說是觀眾
真的,不要說啥有的人就是嘴巴壞但是心地好
我如果在認真解決問題,卻有人只會出一張嘴

總之學生百百種,老師也百百種,一樣米養百樣人
有緣分我能教到,我會好好付出心力教
而學生也要有耐性,要相信老師
再怎麼快速幫你打通關節,也需要時間調養血路
身體才會強健起來的,音樂教育不可能速成
尤其是最講求反應速度的爵士樂與相關音樂

同樣是華人,我上週跟新加坡學生來訪吃飯時
就聊到這話題:對新加坡華人而言
他們看這種影片絕對沒問題,馬上就可以吸收
但是對台灣人來說,一是語言,二是相關背景常識
這是兩大阻礙,語言不通,直接放棄
不知為何而練,萌生退意,需要不斷加柴點火

新加坡學生愣了一下,才回說
他沒有想到這問題
因為新加坡人從小就是雙語教育了
同是華人,接收資訊的管道就會因為語言
而多一條或少一條



延伸閱讀:

面對含金量很高的網路資訊與書本知識,大部分人欠缺的反而是「淘金力」

在台灣學習爵士樂想要再更進步,所遭遇的障礙是什麼呢?

當你覺得在即興上有挫折時,有可能你對爵士樂的理解是有誤的,你以為爵士樂只是樂理的一種

始於TISJA的緣分 - 謝啟彬(台灣)與許凱翔(新加坡)的爵士樂對談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2 Asian Jazz musici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