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Park The Car?」 - 從《Tenor Madness》的切分主題旋律真正學習爵士語彙與了解爵士傳統

文 / 謝啟彬


1956年由兩位次中音薩克斯風大師Sonny Rollins與John Coltrane,攜手共同錄製的「Tenor Madness」專輯,是兩位高手的最佳過招,第一首同名曲《Tenor Madness》整整十幾分鐘都是經典樂句,這也是一首Bb調的12小節藍調曲式

關於此專輯的更多資訊,請參閱「Miles Davis第一代馬拉松五重奏徹底攻略之番外篇—「Tenor Madness」」一文;關於12小節藍調曲式,請參閱「和聲篇」一書

今天我們要將重點擺在很多初學者或古典、流行音樂背景音樂人不熟悉的切分節奏句型上,如果你也有「節奏篇」一書的話,可以搭配以下章節來輔助學習:

2. 超級視譜大法—「正反空」節奏的排列組合與應用
5. 切分(Syncopations)的介紹與應用
6. 常見爵士搖擺節奏範例與練習
8. 從容開始與結束的即興—「反進反出」的運球概念介紹
9. 搭上Groove的軌道—跨小節線的切分、反拍與收尾練習法
34. 巴西音樂之基本拍型律動之關鍵提點—高高低低的組合也很重要
36. 不只學曲子,要學曲風—《St. Thomas》不是「Real Book裡的一首」,而是Calypso

這個節奏被資深爵士樂手們暱稱為「Who Park The Car?」,用唸的就會明白,不要死死照樂譜算哦!要多練多唸好幾次:


聽聽1956年五月時錄製的《Tenor Madness》,第一句與第二句主題就是如此,當然最好是整首都學起來,但不要找樂譜看譜演奏演唱,我自己就是在剛開始學習爵士樂時,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家Jazz Pub的Jam Session中學會的

這句「Riff」(短樂句)是爵士樂中很“Folklore”(民謠;圈內人都懂的行話或習慣用語)的音型,對於前述背景的學習者而言,最大的問題在於「起頭」以及「反覆」,這在實際的教學中,我都會特別地加強訓練,因為大家總是會晚開始,因習慣古典正拍的緣故,以及措手不及要反覆,但是重點是當練通了之後,就不會有「節奏語法障礙」囉!

可先聽聽《Tenor Madness》:



節奏上的表現比較像是這樣,所謂的「反覆」,但是與其說是古典的「Repeat」,你應該想成Groove音樂的「Loop」,才會搭上那個Groove:


正如前述,這首曲子或這段旋律在爵士樂中,你會聽到很多人演奏它,甚至是一樣的曲式、一樣的調,所以作曲者是誰其實不是很重要,重點是要拿來起個頭,然後就開始依據12小節藍調曲式來即興或編曲了!

所以也有人說鼓手Kenny Clarke在1946年錄製的《Rue Chaptal》比Sonny Rollins的《Tenor Madness》還要早十年出版,雖然作曲者掛Kenny Clarke,但是線索在於有位小號手Kenny Dorham參與其中,等等我們就會看到Kenny Dorham好像“蒲公英”一樣,將這段旋律或是這首藍調“散播歡樂散播愛”給大家!

附帶一提,Rue Chaptal是法國巴黎第九區的一條路名,這裡就是鼎鼎大名的「皮加勒區」(Pigalle),著名的紅磨坊(Moulin Rouge)就在附近,也是所謂的夜生活區,爵士樂在二戰前就已經在此盛行,二戰後許多美國爵士樂手也旅居法國巴黎討生活,就在此地,可以參考真實爵士樂大師Dexter Gordon主演的「Round Midnight」



而Kenny Clarke何許人也?就是跟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Bud Powell、Charles Mingus等人,一同開啟「Bebop」爵士新世代的鼓手!他可以說是將爵士鼓的角色在小編制爵士樂團中更彰顯出來的鼓手,很多時候他的切分語法其實就是Big Band的銅管撞擊節奏,如果你真的要學好爵士樂的爵士鼓語法與合奏,甚至了解Bebop的節奏與旋律語彙是怎麼來的?那麼Kenny Clarke絕對是你該鑽研的對象!



回到「Who Park The Car?」這條軸線,1956年五月,前述的小號手Kenny Dorham領軍,在「Round About Midnight at the Cafe Bohemia」專輯中也錄了一首《Royal Roost》,這次作曲者變成他了,不管是《Rue Chaptal》或《Royal Roost》,反正就是Kenny Clarke跟Kenny Dorham跟大家“共享”的一個概念:



時間再往前推一點,1955年底,同樣有Kenny Dorham在內的,但是由鼓手Art Blakey領軍,在同一間紐約的Jazz Club演出錄音的「At the Cafe Bohemia」,這首曲子變成是當時同團的次中音薩克斯風手Hank Mobley寫的了?!我覺得他們所謂的“寫”,可能只是看誰又為此曲取了個更新的曲名而已,因為《Sportin' Crowd》也是同一首曲子:同樣的旋律、同樣的12小節藍調曲式啊!

注意此現場錄音專輯的鋼琴手,就是Horace Silver,這又是一個「Folklore」的線索喲!



可以注意此曲 - 不管哪一個曲名 - 的第三句,也是「Who Park The Car?」切分句型的變形:


時間軸再往前推到1954年,當時Art Blakey的Jazz Messengers還沒正式成形,他跟Horace Silver是以拍檔領軍Jazz Messengers的方式,後來Horace Silver離團之後就獨立發展,Jazz Messengers就變成Art Blakey樂團專用的名字,歷代樂手有如過江之鯽,鼓手團長被暱稱為校長,很多高手都是很厲害時加入,“畢業”離團時更厲害

但是這兩張專輯「A Night at Birdland」,是他們跟另一位英年早逝的小號手Clifford Brown的唯一一次合作,後來Clifford Brown跟另一位知名鼓手Max Roach的組合,成為分庭抗禮的另一組「Hard Bop」樂風代表

可以參考「爵士樂史上最知名的「開場白」」與「Clifford Brown and Max Roach - 「At Basin Street」(啟彬的爵士樂專輯推薦)」兩文,以及「爵士DNA」一書

重點來了,這個版本的《Confirmation》原為Charlie Parker所做,但是Horace Silver彈的前奏,是不是就是「Who Park The Car?」呢?所以這版前奏也成了演奏《Confirmation》時,很常用的版本:



可以聽聽原來Charlie Parker版本的《Confirmation》,給個提示,鼓手是Max Roach喲!

 
同一張專輯中 - 同時也是「Charlie Parker Omnibook」的版本,兩首都是 - 請注意《Now's The Time》(12-Bar Blues In F)的主題最後一句,可不是又是那「Who Park The Car?」嗎?



既然我們都已收藏了Art Blakey的「A Night at Birdland」專輯,那就來聽聽這個版本的《Now's The Time》吧!這也是為何學習Bebop,連鼓手都要很熟悉Bebop Heads(主題旋律,通常是強烈切分的)的緣故,因為還原時空背景,旋律的創造者中也有鼓手Kenny Clarke、Max Roach、Art Blakey等大師啊!



也曾經為整段Blues Head取過名字的次中音薩克斯風手Hank Mobley,在他真正創作的《This I Dig Of You》中,也巧妙放入「Who Park The Car?」喲!聽聽!一樣在主題的最後一句!而鼓手,正是Art Blakey!收錄於1960年的「Soul Station」專輯中



其實這告訴了我們,誰才是真正的爵士樂大師?誰形塑了爵士樂的風貌?其實當初都是這些高手支援來尬團去的,所以才會說在爵士樂裡頭,看誰跟誰合作才是重點?也是以音樂家為主的發展歷程

第一首《Tenor Madness》的“創作者”Sonny Rollins,在1954年就已經創作過另一外一首Bb Blues曲式的《Solid》,主題旋律的第三小節不也是「Who Park The Car?」嗎?而此張專輯的小號手又是Kenny Dorham、鼓手又是Art Blakey囉!才會說1955~1965大約這十年中,就是經典的「Hard Bop」全盛期啊!



這段的「Who Park The Car?」變形成這樣:

到了Dizzy Gillespie手上,「Who Park The Car」被填成擬聲“歌詞”「Oop Bop Sh' Bam」,也就是兩者是一樣的東西

 
學生或觀眾一定會問:老師,這都是學校教你的嗎?你的老師教你的嗎?沒有,都是自己逐漸藉由聆聽累積出來的,在我們的網站與書籍中,其實就都是這樣的整理分享,而且重點是希望藉由這種“累積”功夫的傳承,幫大家少走一點冤枉路,也能鍛鍊自己的耳力與技術,這才是我們努力教學與寫作分享的目的!

最後,奉送一個在Art Blakey的「A Night at Birdland」專輯中的另一首曲子《Wee-Dot》小變形,這是長號手J.J. Johnson的原作,你現在可以比較一下,這跟「Who Park The Car?」又有什麼細微的差異?聽出來之後,你就又進步囉!就能藉由再練習,累積更多爵士語彙!

提示:主題的第五小節



以下是我在Apple Music與Spotify上做成的播放列表,歡迎收藏!也歡迎來上課喲!老師對鼓手還有更多細部的提點!





延伸閱讀:

  

下方關鍵字與文中所有超連結皆可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