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的聆賞重點在於不同樂手的組合,會有不同的化學反應

文 / 謝啟彬

Clark Terry’s phone book from 1960, includes the phone numbers for Miles Davis, Duke Ellington, Eric Dolphy and many more

爵士樂大師們都是當時的樂師啊!

換句話說,爵士樂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的組合為重的樂種,你找到有能力的,也會幫你加分的樂手(樂師),你就有下一次的機會

所以爵士樂的宣傳方式也就留在,誰跟誰跟誰跟誰一起演出的模式,在舊時代裡頭,你會衝著這位樂手的名氣去聽

但是我覺得這種方式在新時代有點失去效果,因為觀眾整體對爵士樂就是不熟,所以即便你是爵士樂大師,聽起來還是陌生人,更遑論你是爵士樂新人了!

譬如一般人是無法理解Kenny Drew跟Kenny Barron都是爵士鋼琴手,但有什麼不同的,偏偏你就是得知道他們的特色,不然爵士鋼琴手只要有一位就好了幹嘛那麼多位?

而所謂爵士樂迷的窠臼,又在於收集很多了名字的專輯或演出,但是卻沒有辦法真的分辨出誰是誰

很多時候爵士樂迷又會走進去,太過於偏執的封閉聆賞方式,一般人根本不懂得門檻這麼高的欣賞方式,尤其如果又加上優越感作祟,爵士樂的推廣就更難了!

老實說現在在台灣,爵士樂的形象就是大家坐在戶外,邊吃東西聊天邊打卡邊跟風,然後台上是誰在演?演了什麼?演得如何?其實已經都不重要了

Diliema,這是我多年以來看到的一種兩極化現象


延伸閱讀:

你是爵士樂迷嗎?在台灣有多少爵士樂迷呢?-常見的量化迷思與應該保持的態度

「一種東西在你的生活中不存在,並不表示它就不存在」 - 啟彬老師與凱雅老師在大眾爵士樂欣賞講堂尾聲,跟所有學員們所說的真心話 (影片)

對於爵士樂,到底「一般人」真正的疑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