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彬老師的姓名中有個「啟」字,所以我認為「啟發」學生是很重要的,而不是死背或是為考試而學習,充滿創意的教學法,其實都是「教學相長」與「觀察爬梳」得來的

文 / 謝啟彬


最近老師在教課的時候,會發現一些原來學古典音樂且較新加入的同學,會把老師講的新知,一直跟原來所學的做比較,甚至還要把“舊”的在課堂中重述一遍的狀況

因為上課時間有限,老師往往也都超時上課,我的建議是大家直接就「砍掉重練」即可,因為我們不是要考試、要測驗、要跟人家辯論,所以這種反覆對照的東西,老師其實都已經做過很多文章或影片,可以讓同學們課後輔助閱讀觀看,再加上老師每堂課引導的熟悉法,這樣就夠了,重點在看老師操作,樂趣在學生自己能學會操作

多年來,經常當我遇到這類背景的學生 - 古典音樂科班教育加上如果又是音樂老師 - 就比較常會出現我講的這種「一直反覆驗證因為很怕錯」的狀況,這是對事不對人,不需要擔心

如果要繼續往下深入,這時候相信老師這位“導遊”帶你們認識環境即可,不需要一直“跑回入口”或“跑出去往內看”,甚至“對照以前或其他的導遊或旅遊書”,這樣的話我這位導遊跟其他“團員”(同學)就無法順順地往下走,你也不能看到接下來更多美麗的風景哦!

啟彬老師的姓名中有個「啟」字,所以我認為「啟發」學生是很重要的,而不是死背或是為考試而學習,充滿創意的教學法,其實都是「教學相長」與「觀察爬梳」得來的,而凱雅老師帶學生,也是一樣的概念呢!

因為很多講法與名詞,在台灣或華文世界,第一種是積非成是而沿用下來的,第二種是文化差異而不熟悉的,第三種是在不同樂種中會有不同意涵的,如果沒有把前面講的觀念修正過來,就會永遠提著鞋子找腳,或是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啦!

最重要的是,讓導遊(老師)還要停下來一直找走丟的團員(學生),因為他或她容易照著自己原來習慣的走,這樣久而久之,還是很容易迷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