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教學是我們的主力,所以所有寫文章做譜例拍影片等,反而是以學生為主網友為輔

文 / 謝啟彬



本週拍影片與製作譜例的份量大增,自然也感覺比較疲累,應該是確診康復之後體力有衰退,加上居隔睡在行軍床上七天,後來腰背都感覺不舒服,昨天去看了推拿師說我骨盆都歪了,他幫我放鬆肌肉與調整骨骼後,今天因為力道回授乳酸釋放的緣故,變成全身痠痛

其實會造成這兩週感覺更忙的原因,是因為台北台中各團班的進度,以及學生出現的各種狀況,一方面是剛好到一個階段性,後者則是我視為對老師自我的挑戰,所以會寫文章、做譜例加上拍了幾段影片,平日教完一週的課其實力氣都已經耗盡,所以這些事都是在教課空檔逐步完成的

我有個感想想分享,就是現在網路時代大家很習慣在網路上找資料、也習慣視覺化的影片,但是我們跟所謂的Youtuber很不相同,我覺得音樂教育的Youtuber通常是先拍短短的精美的影片,然後在網路上講過了,力求賺取流量或是廣告收益或是抖內贊助,然後有些學生會去找他們上課,在「流程」上比較像這樣

但我們的主力是在現場授課,所以像我拍攝剪輯影片或整理文章,目的最重要是希望「當下正在上課的學生們」可以吸收反芻並持續練習,這是最重要的目的,所以一般網友會覺得閱讀觀賞可能有門檻,反而是正常的,因為對象不一樣

而我也會希望藉由這樣的整理,下次別的學生遇到類似的主題時,就有資料庫可以回溯查詢與安排練習,整個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棧22年來,其實是為了這樣的初衷,沒有在賣什麼合作商品或是業配任務之類的

之前我也提過凱雅的備課方式跟我就非常不同,她非常“傳統“,會寫譜寫筆記分類做成檔案夾與一本一本的資料,所以她的影片除了線上課程所錄製,以及講堂中精華剪輯出來的以外,就沒有那麼多,換句話說主力並沒有放在網路經營上

所以我們的點閱率或是瀏覽數可能以網紅程度來說是少得可憐,但我們講的內容其實就是我們一直堅持的「維持優質與整合性的音樂教育」,你們看過的外國當代音樂頻道在做的,在華文世界我們比較走那樣的路線,但受眾主要還是不在網路,只是藉由網路紀錄,然後是我們的學生們受惠

所以我們才會一直希望大家來現場或視訊定期上課,而不是影片看過貼文看過按個讚,就認為自己懂了,當然很多人是愛樂者是聽眾,不是每個人都想學習操作,但是我們的方向除了講堂之外,在音樂知識的傳遞上也比較希望能結合真正音樂人的觀點與實際面

曾經有位我的老學生也是音樂老師問我:為何老師還要花時間精力嗓子去製作Podcast?我說就是你講的啊!他一頭霧水,我說因為你跟我說過老師寫的文字對有些人來說很多很長,所以就直接跳過不看,我就持續經營對很多人來說“沒有利潤”的Podcast,也花時間寫、花時間念

我打字就跟我講話一樣,換個更簡單的講法就是我打字是希望減少我自己說話的時間與力氣,因為學生的各類問題與狀況很多,如果我能未雨綢繆或是讓他們豁然開朗步上軌道,那我就不用二十四小時都在講話

所以Youtube、Facebook、Instagram、Line@等都只是一個網路工具而已,藉由分享影片、圖片與文字,最重要的是給跟我們上課的學生,而如果有人對這樣的主題或是對這樣的學習有興趣,那這些內容就是個「讓你知道我們有在教這些」的訊息,我想這才是重點

沒有要當KOL(意見領袖),也沒有要當網紅,所謂的專業技能在身,音樂教育在現場,是我想表達的

(P.S. 蕭邦的音樂這樣分析,在古典音樂系裡頭是從來不會這樣教的,但卻是啟彬與凱雅一直想告訴同樣講中文的人,音樂應該是這樣教的,不是古典歸古典、爵士歸爵士、流行歸流行、拉丁歸拉丁,但你也得跳離本位主義才學得到東西,不能用原來認知的來學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