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說法是,這種音樂在台灣沒有市場,所以沒有人玩
通常我的回應是,日本人把這種音樂玩得這麼好
不是因為市場而開始玩的
也就是說,不是有了市場,才開始有好的樂手,好的音樂出現
可是為何很多人常犯這樣的邏輯錯誤呢?
重點是沒人介紹你這種音樂的特色、該怎麼玩、如何玩好?
我說的不是只是推廣打拍子而已,而是真的樂手的程度高成這樣
這真的跟市場有無大小無關,跟樂手的自我要求與基本技術有關
「因為沒人要聽,所以學這個也沒用,玩不好也是可以被原諒的」
那Michel Camilo、Chucho Valdes、Gonzalo Rubalcaba、Poncho Sanchez都來過台灣啦!
現場觀眾的熱烈反應大家不是沒看到
這時候又要賴給「崇洋媚外」嗎?這種矛盾心態跟「有就不錯了」的心態交織
造成這類音樂在台灣的推廣十分艱難,觀眾不是沒興趣,他們有興趣
但是需要持續性地帶領,不管爵士、拉丁、黑人音樂,都是這樣的!
文章轉載:電影政治:藝術電影的誕生
光是第一段看完,就會覺得有點寒冷...
世界性的水準,可能在台灣是屬於沒有水準的
所謂沒有水準,不是指水準低落或是庸俗
而是台灣大眾不知水準為何物,長久以來積非成是
講究感官而速食的刺激熱潮,來得快去得也快
但是卻無時不刻希望大家肯定我們還是有台灣之光
而通常會發光的人,都是靠堅持得來的,而非隨波逐流
對我來說,歌手的性感,不在話下,華語唱片想要模仿抄襲也不難
但是更性感的是那個Bass Line呀!這就是欠缺的地方,懂了嗎?
這才叫「多元」,至少在音樂的本質上

延伸閱讀:
分析日本爵士好手共演《September》所展現的爵士、拉丁與即興功力
玩黑人流行音樂需要有的「門檻」
跳動的低音超好聽—Groovy Bass Lines
原爵士棧之爵士之外
原爵士棧之心得建議
原爵士棧之自己說說
原爵士棧之爵士常識
All About Groov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