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是要混一輩子的,可是你要混出個名堂,亦或是混口飯吃?其實並沒有什麼武林盟主 - 2015帶團在日本東京交流演出後記感想

文 / 謝啟彬



這次的TISJA交流團因為程度比較高,加上日本端的老師們也都是多年好友,我也真的沒有顧忌,講話更為直接,即便很多人原來就認為啟彬老師講話太直接,那很簡單,不喜勿入即可。

看著日本老師們很認真地,將觀察學生演奏演唱的結果據實以告,我們不再羨慕,也從未抱怨,因為已經習慣了,台灣學生在遇到台灣老師時,會有什麼樣的說法與藉口?只是同樣的話,我們用中文講過無數次,而每次到了日本,都是日本老師將日文翻譯成英文,再提醒一遍而已。

所以,我想再定義一次「嚴格」與「嚴厲」的不同,「紀律」與「動機」的重要,大家都羨慕日本的音樂水準,甚至包含周邊的產業極為發達,很多人甚至因此而受惠云云。你如果羨慕,想要「跟他們一樣」,就不能用所謂的「民主」或是「言論自由」來解決,民主與自由原本是方便做出「選擇」的一種過程,不管如何,一定要選擇一條路走,日後再來看結果,但是如果只有討論選擇的選擇性與可能的可能性,那永遠都是空談,都是逃避問題,沒有行動力與自我要求。


東亞國家的學生,其實普遍都是怕老師的,在日本也是,但是因為日本的民族性是極度相信「專業」的民族,所以有資格被稱為「先生」(Sensei)的,一定都是真正的老師,被稱為樂手的,一定都是專業的樂手,而且還具有等級上的可替代性(白話點說,就是同樣level的樂手會很多,而且還能相互推薦或做同樣能力的事),被稱為爵士音樂節的,就一定是真正的爵士音樂節,被稱為大學的,就是真正的大學....諸如此類類推下去。

所以,這就是台灣,或甚至整個華人世界在跟日本社會接觸時,一開始總覺得日本人很有禮貌且尊重傳統的原因,因為簡單說來,如果從字面上來看,還不夠瞭解的日本人一定會覺得我們其實什麼都有,「程度也都相當」,但是請容許我很不客氣地說,華人在這點是比較「狡猾」而「投機」的,也就是名過其實或甚至欺世盜名的很多。

那個「名」 - 譬如頭銜、履歷、資格等,就我自己跟這麼多日本專業人士的接觸經驗,真的是跟「實」要相符的 - 你是個樂手加老師身份,所以你就要白天認真教課晚上認真演出;你是個Jazz Club,所以你跟觀眾收錢,端出來的節目就要是個像樣的節目與水準,不管規模大小...同樣諸如此類類推下去。

用美式文化的講法,就是你不能靠Bluffin'就能成事。


回到華人的文化與民族性,亟需改變的,也是我此行自認講過最「重」的一段,就是對於考核、考試、標準,甚至是追求成功的態度,還是十分地存在著「科舉」的觀念 - 一次性求取功名、一步登天,然後,過了就好了!

在日本在美國在歐洲在非洲在澳洲...許多專業的學校或學習管道,其實入學門檻都不高,甚至可以說很簡單,但是大家,即便是我七八年級年紀的學生,還是會想著「考過就好了」。錯了!考過才是真正的開始,那只是個入門磚,最後的成就,甚至到你有機會從學校畢業或離開,甚至你的一生,都還要繼續讓你自己變得更好,甚至學會如何生存。

甚至我也講過,其實學習爵士樂的管道,並不一定都得那麼“學術”的,不用進學校你也可以學習,我在日本就遇過不知道多少位自學出身的爵士樂手!重點是要有方法與堅持,系統是方法之一,熱愛是堅持的燃煤。


簡單的小小印證,也發生在同時在進行的2015TISJA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營招考:台灣來的詢問信,幾乎都是問怎樣才考得過、會不會很難、可不可以考簡單一點、我對爵士樂的認知是零但很有興趣怎麼辦...(當然這點跟藝術文化的普及與教育有關,算是另一個題目),而港澳星馬來的詢問信,反而會因為比較覺得機會難得,所以想要力求更好的表現,爭取那個「機會」。日本來的泰國來的加拿大來韓國來的英國來的...跟後者則比較接近,就是明白audition是個機會表現的過程,而不是「一試定生死」的閘門。

如果你對「考試」與「藝術上專業上的自我要求」沒有進入到真正的狀況中,自然接下來那種「偷吃步」、「隨便」、「試試看闖看看」的投機心態與產物就會慢慢萌生,這樣你當然永遠也進不了那個可以往上提升的波潮,永遠只是在岸邊碰運氣撈撈魚,然後羨慕人家可以一次就有豐富的漁獲量,甚至有科學的方法與系統方法的演進。

至於多少年以來,不管是在日本的藝術學校中見到師生高層次的水準,或是中學社團與業餘人士那種專業的表現,遑論每次到Live House聽到讓台灣人嚇到下巴快掉下來的音樂震撼與感動,甚至讚嘆樂器街中完整的型號擺設與店員淵博嘗試,或是買不完的二手唱片等,都是前段提到的精神與態度所累積下來的結果。


很可惜的是,我還是認為台灣人,甚至是華人,常用比較膚淺的角度或是被灌輸的次文化與偏見,去認識日本,至少在網路與媒體上是這樣的狀況。

你問我此行最感動而感到驕傲的是什麼?Well,我帶出去的音樂學子們,都被他們的臉書好友羨慕看到神人看到大師看到偶像買到唱片買到樂器買到藥妝吃到好料.......而我們想要用你我熟悉的語言分享的是:這次,我們的日本音樂家與教育家好友們,不約而同地跟我們分享,現在我們挑選帶出去的台灣新一代樂手,程度真的愈來愈高,而今年是他們覺得最高的一次,在團體課時,原本老師們覺得講解完,可能只能期待下次再進步的學生,當下就能馬上吸收與反應,這是教育工作者會直接感受甚至感動之處。


此外就是在個別課的部分,日本老師們雖然普遍英文都不太流利(因為在日本生活不需要天天用英文,沒有啥國際觀問題),但是對學生的程度水線已經感受到不需要從基本開始講起,而能直接切入重心講重點,甚至不用客套。至於在即興合奏Jam Session時過往常會出現的台港澳學生被日本學生“電爆”之情事(或者是前者總是很自卑覺得被電),今年也出現了相互刺激與互相拉抬的狀況,甚至很多時候日本學生與老師的臉上與眼中,出現了很開心的神情,那是一種真心的表現,而老師們也都於事後紛紛跟我們分享這件事,以及我們兩位台灣老師,同樣在音樂上與態度上給他們的學生,所帶來的刺激與啟發。

記得我說的最後一段話!日本人也很謙虛,但是他們的謙虛不是假謙虛或硬著頭皮撐,他們的謙虛是因為他們標準更高,他們知道山很高所以需要一步一步紮實走才行。


而更上一層的專業音樂人(前述所謂的爵士名家或樂手明星),是同樣的態度,他們知道自己是能勝任的,但是他們不會說自己是偉大的,因為藝術的世界中,根本沒有「上岸」、「功成名就」、「成門成派」、「武林盟主」...這種概念,江湖是要混一輩子的,可是你要混出個名堂,亦或是混口飯吃?同樣是混,意義不同。重點是你要當個「俠士」,還是要當個跑龍套的呢?「俠」一多,甚至可以組個復仇者聯盟一起打怪,跑龍套的嘍囉多,就只能......

寫完個人此行演出教學交流帶團更深入日本爵士樂壇的感想,放在心裡好幾天了~



爵士原力東京洗足交流學習團,第二天在學校的最後一個活動,是爵士音樂系安排Get Jazz Orchestra開放練習時段邀請TISJA學員參與,並特別演出三首曲子,全都由系主任香取良彥作曲或編曲,全團不只以禮相待,還拿出最嚴謹的態度,用最高...
Posted by 爵士原力 on 2015年5月22日



延伸閱讀:

在東京洗足學園音樂大學爵士音樂系,看著學生的Big Band展現出令台灣學生驚訝不已的音樂程度與自我要求

五月21至25日,啟彬與凱雅將帶著樂團成員、爵士原力講師與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營獲選傑出學員們,到東京洗足學園音樂大學爵士音樂系演出交流參訪,並再次體驗東京爵士樂殿堂!

關於爵士樂、培育人才與國際接軌,我們都是「玩真的」

如果我們的環境沒有這些音樂風格存在的必要,還要繼續努力嗎?答案是要!因為世界的距離愈來愈近

在多元音樂藝術的發展上,其實我們不需要趕日超韓,因為早就已經徹底落後太多了!該做的是擷取所長、找出病灶、學習態度

音樂的程度不能純粹靠外力,要靠自覺—在南非的訪問教學心得

教育的目的在於真正啟發學生與引導學生,而不是現代人想像中服務業與顧客的關係

這個營隊看起來很硬...會不會報了考不上?或是考了就保證上呀?讓我們為您說分明!

學校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環境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 在日本許多職業爵士樂手也沒有出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