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即興者所應作的深入探討—如何學習一首曲子(DEEP TUNE KNOWLEDGE FOR IMPROVISERS)

原作 Written by:約翰.亞當斯先生(Mr. John Adams)
翻譯改寫 Translated & Adapted by:謝啟彬(Chi-pin Hsieh)


前言:本文文摘原刊載於DOWN BEAT雜誌1998年十一月號,因寫得十分完整,免除了譯者重新寫一遍諸如此類的概念性文章。再者,約翰.亞當斯先生是一位十分資深的爵士音樂家及教育家,所整理出的原則自然比譯者完全許多。十分感謝亞當斯先生的全文充分授權,允許譯者將他的寶貴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學生,希望有志者都能好好地吸收,踏實去努力,由其中學得爵士即興的真髓。關於原文英文版,請拜訪參考約翰.亞當斯先生的網站,如對文中有不求甚解之處或有進階之問題,英文好的人可以直接與亞當斯先生聯絡,或與譯者聯絡亦可。(Courtesy of Mr. John Adams)


對一位認真求上進的爵士樂手來說,總會有太多的東西要學,或必須保持在一定的程度,常容易使人感到無所適從,諸如無止境的採譜、練習licks或patterns、學新曲子、音階、理論、技巧練習等等,如果不知如何有效率地吸收這麼多資訊,反而會變成一種負擔。其實學習與演奏爵士有許多方法可以切入,但老手及老師們都一致認為:如何正確地學習曲子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曾有人引述爵士鋼琴大師Bill Evans的話,他認為如用一小時彈完六首曲子,倒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專心在一首曲子上。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謹列出一些條例或原則,希望能激勵你養成正確的學習步驟。當然,這不是目前唯一的學習法,也並非萬無一失,但堪稱完整,而且每個步驟都是有意義的。然而如果你的程度已經比較進階了,你可以自行添加或刪減幾個步驟,對初學者來說,這些原則將會對你很有幫助,不過遇有專有名詞或概念不明瞭的,可以請求前輩或老師的協助。

首先,讓我們選一首適切你程度的曲子吧!它可以是上課用的、老師要求的、樂團要練的,或甚至是你覺得有趣的standard也可。

一、學會「聽」的方法

1. 學習曲式;買這首曲子的著名版本錄音,愈多愈好—先學著憑耳朵記憶這首曲子,最少要聽出句子、段落與格式,或者旋律的重點(譯註: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如果你已經有譜但還不熟悉分析的方法,我建議你暫時把它們擱在一邊,先從「算小節數」開始,同時你也要注意唱片中的樂手在即興時是否採取與主題一樣的和絃,或擷取部份主題的旋律來即興?

接下來,你能否聽出來這首曲子的主題好像被分成幾個「段落」,而且大都4小節或8小節一段﹖我們可以稱它們為「樂句」(Phrases)或「樂段」(Sections),通常在爵士曲目中,12小節(一般為Blues)、16及32小節的曲式是最普遍的。在12及16小節曲式上,樂手通常會在開頭與結尾演奏兩次的主題,整體上來說,即是在即興的前後。而32小節曲式如AABA或ABAC等則可說是隨處可見,主題則前後演奏一次。另外有些曲子則會包含不尋常的段落、間奏、結尾延長或不斷出現的小樂句、節奏等等,也請試著將它們分辨出來。

2. 試著聽唱片自己採譜—現在的樂手大多都擁有且依賴「Real Book」或「Fake Book」等這一類的曲集,但你可曾想過在那些老樂手或大師活躍的年代裡,這些東西都還沒發明呢!他們學習曲子的過程都是由長年累月的「聆聽」、「參與」及「嘗試錯誤」中走過來的。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首先除了部份曲集是「地下版」的以外(未取得原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同意而販售牟利),我們並發現在大部分廣受歡迎的非法「Fake(Real) Books」中,包含了難以數計的錯誤,如果你不和原錄音或原譜對照的話,這些錯誤將會不知不覺地被大家〝沿襲〞下去

(譯註:其實這些「地下採譜者」近年來也不斷在修正,錯誤已逐漸減少中,只是仍是非法販售的就是了)。嘗試自己採譜,包括主題、和絃、曲式,甚至即興樂段等,並將成果交給足可勝任的老師訂正,或對照合法出版的原譜。從不斷的訂正中,你的耳朵便會更習慣爵士樂的聲響,並在下一首採譜中更上一層樓。

3. 跟著唱片對照譜聽—好吧!如果採譜對你現在的程度實在太難了,而你正好手邊又有一些譜,那麼你便應該花點時間找到某些同名的錄音來對照著聽。你能不能發現:不同的版本在處理旋律、和聲、樂句或節奏上的手法皆有所不同呢?如果可能的話,把它們註明下來,然後比較出哪一個版本是最接近原曲或譜上所記載的,並保留其他特殊詮釋,這將會對你幫助很大。

(譯註:兩本最〝流行〞的非法「Real Books」在幾乎每首曲子後面皆會附上他們所〝參考〞的版本,但有時是亂寫的。Sher公司的三冊合法「New Real Books」皆於書後之附錄記載版本出處,方便你找唱片。但相對地來說,特定版本的採譜就不一定是爵士圈內約定俗成的標準,例如John Coltrane版本的「Body & Soul」(在第三冊中)就已經徹底改頭換面過了!所以,原作者的建議仍是非常好的)

二、接下來該做的事

1. 學會旋律;跟著唱片演奏或自己演奏—如果旋律實在太難了,你可以先放慢速度,甚至先不管拍子或一句一句練。試著模仿唱片中演奏的強弱、表情與樂句,能否適當地表達主題的旋律是一個樂手音樂成熟度的標竿之一。初學者或進階的學生可以跟著唱片走,甚至於唱片中即興開始時仍繼續保持演奏主題旋律,如此也可以確認到底即興時的曲式與和絃是否與主題所用的相同。不要忘了即使當你開始放手大膽地solo時,腦海裡仍有旋律的架構浮現,才不容易迷失。

2. 分析旋律及和聲相互間的關聯—其實在許多經典爵士曲目的旋律中,已經暗示了和絃的走向及屬性(作曲是齊頭並進的!),很多年輕的樂手往往忽略了旋律,而硬生生地想套進他們所背的licks及書上所教的音階,然而注意旋律與上頭和絃的關係才是重點。舉例來說,這樣的情形發生於「Stella By Starlight」B段的開頭兩個小節《例一》,「Real Book 」中記載的和絃是G+7,造成很多新手便想也不想地就用了G全音音階(Whole-tone Scale),但是如果仔細一點看,這段的旋律音有D(起頭音)、降E及D,已暗示了G7b13和絃的聲音(你能分辨它們的不同嗎?)。添加使用更多近似的音階是許多成熟的樂手讓聽眾耳朵一亮的〝手段〞,但是他們絕不會忽略了曲子中所應有的和聲音響。


三、可以有更多的變化嗎﹖

1.分析和聲;辨明出是哪一種和絃進行—在爵士樂中,不同的人重配同一首曲子的和聲(Reharmonizations)早已被發展成一種〝好習慣〞了,有經驗的樂手不但熟悉原曲的和聲,他們同時也對不同版本的和絃進行聞之甚詳,甚至以「追求更多變化」來豐富自身的爵士樂知識。這不光是紙上談兵而已,他們更可在與別人合作或聽表演時,很快聽出來所採用的版本。

試著辨明每個和絃的功能(Function),當然在此之前你得先知道基本的「調性和絃」(Diatonic Chords)原理。你可以先把明顯的ii-V、ii-V-I、iii-VI-ii-V、I-VI等和聲patterns找出來,雖然爵士和聲道理上與傳統的古典和聲是相吻合的,但前者比後者則增添了更多的〝例外〞,譬如和絃就不一定一直停留在同一個調性中,在爵士樂裡最普遍的非調性和絃便是「裝飾屬和絃」(Secondary-dominant Chords)的應用,特別是調性中ii級的V或V級的V。

2. 把任何不在調性和絃內的和絃圈出來—也許這些和絃是借用的和絃,或調性和絃的變化(如用藍調色彩的IV7代替原來調性中的IVMaj7),如果還有和絃超出這些範圍的,那就可能是「非調性的經過和絃」(Non-diatonic Passing Chords)或「添加色彩的和絃」(Color Chords)了。

3. 找出調性的中心並特別註明—這個步驟常可以幫助學生走出「調式」(Modes)的迷魂陣,讓你可以清楚看見每一組和絃進行的調性中心。舉例來說:在「All The Things You Are」的前16小節中《例二》,包含了16到19個和絃(看是哪一個版本),如用「哪一個和絃要用哪一個調式或音階去套」的邏輯去想的話,那可真是自找麻煩,因為簡單地來說:這16小節只包含了四個調性(解決的地方),而只要用這四個調(Ab、C、Eb、G)的大調音階/一級調式分別於其上solo就行了。(譯註:甚至更簡單一些,後8小節其實完全是前8小節排列(Sequence)的轉調而已。另外,先不要斷章取義:每第五小節的Maj7和絃都是前面的IV級,但同時也是後面一個調的bII級,我們稱之為轉調樞軸和絃(Pivot Chord),這裡應該用前面的大調音階solo才對,段落要分清楚)


4. 練習每一首曲子「主要的」音階聲響—很多優秀的樂手其實一直不斷地藉著爵士的語言(licks或patterns)去追求和聲上的變化,也都努力地從主題旋律中找到更多靈感,再加上耳朵的直覺,才能在演奏時作互動。然而,即使你曾在和聲與音階的關聯上下了一點工夫,我仍希望你在添加新的音階前,能先回歸曲子本身,把原有該用的音階練習好,正如我之前提到的「Stella By Starlight」例子一樣。最少,當你試著演奏原調性音階(如大調及其關係自然小調與和聲小調音階等)貫穿整段同調之處時,不會有〝怪怪〞的感覺,因為它們會暗示出旋律及和聲的構成。

5. 練習用每個和絃的琶音(Arpeggios)來貫穿整首曲子—琶音的意思即是每個和絃的1-3-5-7音,你可以先很慢很慢地來,再照著節拍器練,或採取不同的節奏ideas。首先試著用八分音符走一個八度就回頭,然後多加點音或變化某些音(不一定由根音開始),甚至超越一個八度《例三》。當然你也可以用三連音或十六分音符,這樣很快就會跑到兩、三個八度以上了。名吉他手Mike Stern亦建議你可以在一首曲子中,第一個和絃先爬上行的琶音,下一個和絃再下行,依此類推,再慢慢地加快速度《例四》。(譯註:這是吉他手的標準練習法之一,然而別的樂器也絕對要會,因為它會幫助你認清什麼是「最重要的音」,也就是和絃音,這樣練絕對比抓個音階從頭幹到尾有意義多了。譯者的練習法如《例五》,也是吉他老師教的)


6. 學會在鍵盤樂器上彈奏曲子的和絃進行—作為一名爵士樂手(尤其是solo樂器),懂得基本的「和絃配置」(Voicings)是必須的,下點苦工學習在鍵盤樂器上彈奏整首曲子,即使很慢也沒有關係,了解和絃的聲響才有辦法「選擇」你要演奏的材料。我也強烈建議你:可利用延音踏板的功能,先撇開速度地彈每一個和絃,然後用你的樂器練習琶音、音階,或是即興等。

7. 自己作「卡拉OK帶」,並於其上練習—你可以在鋼琴或鍵盤上彈和絃,然後自己錄下來用,或僅僅錄下根音/貝斯的移動也可,正因為這樣的伴奏不難,便會激勵你在solo時去〝強調〞出每個和絃的屬性。我建議你可以多錄幾個不同速度的版本,或不同調也好(向自己挑戰一下),在錄音的時候,最好連節拍器的聲音都錄進去,才不會丟拍(如是swing的曲子則需把響聲設在第二及第四拍)。當然,我知道也許有些人已有「Band-In-A-Box」這個軟體,或市面上所出版的「真人伴奏帶」(Play-A-Long Recordings),用「Band-In-A-Box」的好處是你可以改變速度及調性,或輸入不同版本的和絃進行,而用「真人伴奏帶」則比較生動有趣,伴奏的樂手也會刻意強調某些節奏或特徵音來〝導引〞你,但終究這些錄音的範圍會侷限在一種速度或版本中,慢慢地就會感到無聊了。

更進一步來看:跟「真人伴奏帶」或「假人軟體」練習過多反而會害了你,讓你以為自己的solo都沒問題,但除了音的選擇之外,諸如空間的運用(句子與句子間的距離)、節奏的參與、競奏或呼應等建立一個好solo的方式,都是必須靠表演時與其他「活跳跳」的樂手間的互動所得來的。(譯註:要進步的方法永遠只有兩種:參加Jam Session或與朋友一起練習)

四、從更多不同的角度切入

1. 用更多的方法練習即興;試著分段練習—以上所有的方法都可以以彈性速度或各種速度練習,而且必須在有無伴奏的情況下都必須認真執行。你可以由最簡單的樂段開始,直到你覺得自在為止,才來〝對付〞那些令你感到棘手的地方,不要太貪心,一次練一段就夠了,練好再說。另外有些很好的方式如一段主題、一段旋律,或與同伴作4小節或8小節一輪的競奏(Trading 4's or 8's)都會很有助益。

2. 試著用彈性速度(Rubato)演奏整首曲子—彈性速度的意思不是不算拍子,而是在演奏時用較「放鬆」的感覺去對應節奏與和絃,但仍然保持著速度。最重要的是:你心裡面要算小節數及拍子,但演奏出來時要有一點「延遲」的感覺,才不會硬梆梆的。當然這並非一蹴可幾,先花多一點時間在困難的樂段,簡單的段落不要反而變快。你也可以嘗試在曲子一開頭慵懶一點演奏,然後逐漸加快〝進入〞原來的速度,但仍然不要過度有張力。(譯註︰這種「有點慢出來」的感覺正是爵士樂最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記譜法永遠無法載明,全靠多年的揣摩與體驗才能得到,原作者的意思只是先希望你不要因句子難就緊張而丟拍罷了!

3. 試著花長時間練習同一首曲子—從慢速度開始,直到你習慣這首曲子而且感到放鬆為止,下一次再開始時可再增快一點速度,但是不要一下子跳太多到你無法控制的地步。最後則看看你是否能用15分鐘專心同一首曲子,然後20分、30分…然後1小時(就像前面Bill Evans所說的一樣),這種練習有點像「打坐」,可以幫助你極度專心,而不會天馬行空、胡思亂想。此外它還可以幫助你心平氣和地對待一首曲子,不會因跑錯音或做錯事而煩躁(這是人類的天性),讓音樂一直進行,並有一種「控制」的感覺,直到你累了為止。

4. 試著在心裡演奏音樂—當你完成了許多以上的步驟及原則後,要自問是否已能在心裡〝聽〞見所有的東西—旋律、和絃、貝斯音的移動,以及即興—即使你的樂器不在手上,你仍能「想像」你在演奏才對。這種方法應能夠在任何時間地點自由地運用,而且對任何風格的音樂都是相同的概念,在音樂史上早就流傳了各種樂手的軼聞,說他們在巡迴旅行途中常必須以極短的時間準備上台去演奏困難的曲子,那麼他們該怎麼「練習」呢?便是用以上的方法。雖然我個人並不相信,也無法擔保所謂的「創造性想像」(Creative Visualization)宣稱你可以用你的想像力改變事實,但我絕對相信「手腦合一」的重要性。再廣闊一點來看,肢體動作的某部份障礙(演奏技巧上)產生,通常是依心智上清楚透徹與否的多寡而定,腦子更清楚,演奏出來的音樂也會更有自信,試著讓你的思考與演奏同步,並充分表達吧!

五、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也許當你看到這裡時,搞不好會抱怨:「我哪有時間一次做那麼多?」但事實是:如果你不下定決心開始做一些的話,你永遠也不會開始,也就永遠停在原地,學不到東西了!話說回來,不學比學習所浪費的光陰,肯定是更多的,長期下來,反倒是不斷的損失了。

(譯註:「知識必靠累積而獲得」,學任何一項藝術都是需要下長期的苦工的,而一旦荒廢了技藝,要再補救可就很難了,所以,加油吧!也希望你練習一段時間後,再回來反芻一下本文,也許又將帶給你另一種視界的啟發也說不定呢!祝你順利!)



延伸閱讀:

和絃是一種記錄,不是一種規定-想學好爵士樂就應對曲子與和絃聲響具備整體認知,不能墨守成規而僵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