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 Morgan之《Locomotion》採譜分析

採譜/整理/分析 – 謝啟彬


Blues很簡單?任何和絃一定要reharmonize?不一定哦!在爵士樂中,「技巧」仍是很重要的一個部份,這就是我常覺得爵士樂之前最好先對樂器的掌控有一番程度,也覺得爵士樂不是“古典樂的逃兵”,它並沒有比較簡單,反而需要更多事先的純熟練習與思考,這需要花很長的時間的。我們今天就可以來看看,時年十九歲的小號手Lee Morgan,如何在高手環伺的組合中,仍然脫穎而出、十足搶眼?雖然這張「Blue Train」(Blue Note CDP 7 46095 2)是John Coltrane的代表作之一,長號手Curtis Fuller、鋼琴手Kenny Drew、貝斯手Paul Chambers、鼓手Philly Joe Jones等皆為一時之選,但你將可以聽到Lee Morgan幾乎搶足了戲份,也為爵士樂小號的演奏設下了一個高標準。


先來看看曲子:《Locomotion》是上回我們選出的二十五首樂手必備之Blues之一,比較不同的地方是它沿用了傳統經典曲的「AABA」曲式(如同《I Got Rhythm》),每個A都是一段十二小節的Blues曲式,而B段則是連續的屬七和絃半音循序下行。如此在演奏上便增添了難度,因為在樂手即興的過程中,常容易搞錯段落,譬如在A3之後直接漏掉A1跳至A2之類的毛病,便常常發生,加上速度快,就更容易算錯了!而於和絃方面則有幾處值得注意:


一、自Charlie Parker以降,爵士樂手把傳統的藍調屬七和絃與調性概念混合(如同《Blues For Alice》之改造),因此在處理原來的I7時,常會省略成IMaj的三和絃,而第五小節的IV7即改為四級的IVMaj7三和絃或七和絃,尤其於即興時最為明顯,譬如大家習慣到了藍調曲式的第四小節再把I7凸顯出來,因為它將是下一個IV的V7

二、第二小節的IV7間或會被即興者忽略,是可有可無的,當然我們敬愛的John Coltrane仍是非常努力地把它吹清楚,Lee Morgan就直接刷過去了!

三、同理於B段這個橋段中,原本是連續下行的Ab7-G7-Gb7-F7,但諸如Lee Morgan並沒有把第一個和絃想成屬七,反而是想成大和絃,反正樂理上也說得過去,AbMaj是降B大調的bVII7

在這個“原典版”中,先由鼓手Philly Joe Jones來個四小節的鼓即興前奏,便進入主題,此曲的主題旋律只有零星的幾處類似像Blues Riffs的句子,空白的地方就由Coltrane的短暫即興來補足,而除了第一位即興者Coltrane是馬上接下去即興整個進行(Changes)之外(0:47),在接給第二位即興者Curtis Fuller及第三位即興者Lee Morgan時,節奏組皆停下來給予兩位八小節的「Solo Break」,控制權完全在Philly Joe Jones的手上,而鋼琴的即興就沒有了這八小節,在接給鼓即興一小段之後,再度回到主題。

Coltrane的即興正如他慣常處理Blues一樣,清楚地把和絃都勾劃出來,並加上他進階級的和絃音變化,值得學習的是他有許多「強倚音」(Appoggiatura)的句型,造成非常Swing的效果;而Curtis Fuller則大量運用短促的樂句及Swing的單音反覆,也有許多草根藍調的五聲音階,整體成效依舊斐然;鋼琴手Kenny Drew的Comping照樣是輕盈跳躍,而他的即興也結合了Bebop與Blues的許多句法。

3:32進入的Lee Morgan即興,正是清清楚楚地闡釋了「Drive」這個字!就算把鼓與伴奏去除,他照樣會有一種牛夾糖式的黏勁,但卻又能拖著大家拼命前進,而他的音色十分飽滿,卻又不只像他的前輩Dizzy Gillespie一般地拚亮麗的高音,這是因為他的演奏方式常把嘴唇及出氣的方式夾得十分緊,所以出來的聲音自然又亮又粗,也即為英文說的「To the Edge」,但是這樣的演奏法是非常花力氣的,卻也變成Lee的一大特色之一。

而他的另一大特色即是「半壓活塞」(Half Valve)的運用,藉此會產生許多半音、藍調滑音、裝飾音的效果,也讓他的句子能更快更“飄”,當然其代價,仍舊是體力的耗費,無怪乎許多與他同期的樂手常會說,每次聽Lee Morgan演奏時,都感覺好像要用盡他全部的力氣似的,算是蠻“血氣方剛”的吹法,君不見模倣他吹法的Freddie Hubbard,在十幾年後嘴唇就整個受傷損壞了?如果Lee不是那麼早死,他可能也會碰到一樣的問題。



而Lee的精彩Bebop吹法,也是承襲於他的早期影響之一—Clifford Brown,他們皆吹得極其精準、乾淨,卻又具有強烈的旋律性,也都會運用許多動機來延伸發展,因為他們在處理許多線性的半音趨近上,都是一等一的高手,非常值得學習。但聽者會感覺到的是Lee Morgan的吹法比較“Blues”些(因為前述技巧的影響),而Clifford Brown則比較“陽光男孩”些,因此像Lee的吹法就能在日後大放異彩的Groove Jazz如《The Sidewinder》一曲中充分發揮,也影響了許多帶有Funk色彩的小號手。各位可以先聽聽他擺重音的方式,這個特點也應可帶給你一些練習的idea才是。


前面的「Solo Break」八小節,已經把他的特色展露無疑,記得︰在大調一級和絃中,永遠可以以想成五級屬七和絃的方式來處理,譬如此地Lee所示範的—在Bbmaj7中想像成F7,就會有夠多的空間可以運用。至於從A2開始發動的強烈戲劇性句型,其實說穿了很簡單,每一本小號技巧練習教本(或鋼琴、小提琴…等)都會有,只要在三和絃琶音之前都加上一個半音趨近,就可以產生這樣的效果。

但為何一般人把練習曲吹成練習曲,而他就可以運用得如此精彩呢?那就是強弱(Dynamics)及力度(Articulations)效果的運用,以及他懂得如何規避陳腐,譬如前半段是半音於後半拍,後半段變成在前半拍(也就是剛剛談到的「強倚音」技巧),實在就應好好學學!而其他的半音趨近手法、Line Cliche句型、三連音拋擲句型等,是不是也都處理得極好呢?請自行把它們找出來模倣練習。


你當然也能清楚地辨明,我們於討論切分音(Syncopations)語彙時所呈現的各種可能,而裝飾音的運用,也可以讓句子不流於呆板,請找出Lee擺裝飾音的位置與時機。而第65小節的A2八小節,就是我們剛剛講的Lee Morgan吹法之最強烈展現,這樣的“擠”法,自然讓音樂的藍調感更凸顯,這也證明了我們剛剛講在四級時,Lee並沒有考慮到屬七,否則他會馬上將Re音降半音,但也教導了我們只要動機夠強,應該要保留延續它,更甚於轉變過快。

另外,幾句Cm7-F7的「II-V」句型,也是各位應注意的對象,你會聽到許多線性的「Line Cliche」想法,而更快的思考方式則是在minor7時,想著它的Major7音(如Cm7的還原Si),在V7時,則可“念念不忘”它的降13變化延伸音(如F7的升Do),應該可以幫助你更快掌握而不會錯失良機。而第73小節的Cm7-F7,則是強調了F7的升九與降九音,造成Diminished Scale H/W的聲響,可是他運用了切分效果,感覺就更強烈了!


如果各位的半音趨近概念還很弱,或是沒有練好,那麼應該會對他的即興感到些許吃力。好,現在聽熟了嗎?你有沒有發現,好像前後有些句子很像?是的,這就是我們經由聆聽、採譜及分析所找出來的Lee Morgan慣用句法,也就是他的風格之一,而這一定是經過練習而產生的本能反應,可絕對不是當時一道靈光射下、上帝給他的旨意哦!如果你藉由此曲而延伸開來,細心聆聽更多Lee Morgan在別處的即興演奏,你也能很快聽出來的,我們現在就來整理一下此曲的相似段落:

a.
第4小節(止於第5小節第一個音)、第18小節(止於第19小節第一個音)、第50小節(止於第51小節第一個音) 用於I級或V級和絃
b.
第8小節第三拍開始的五個音、第18小節第三拍開始的五個音、第50小節第三拍開始的五個音 用於V7到I的進行
c.
第13到14小節(止於第15小節第一個音)、第89到90小節(止於第91小節第一個音) 用於IV7(後者只有於裝飾音上變化)
d.
第16小節第二拍到第19小節為止、第48小節第二拍到第51小節為止、(第95小節到第96小節) 從V7/II到IIm7-V7到I(包含了部份a.與b.),括弧者表示概念相同
e.
第28小節第三拍後起到第30小節第二拍、第39小節到40小節、(第83小節到第84小節第一拍) 另一句IIm7-V7
f.
第33小節到34小節、第77到78小節 用於連續V7下行的第一句,雖然Lee Morgan只以Ab三和絃來看待
g.
第35到36小節、第79到80小節 用於連續V7下行的第二句G7

小寫英文字母的對應,已經標明於樂譜中,請反覆聆聽,並想辦法獨立練習。OK,相信一系列的採譜分析,已經分享給大家許多訊息了,而至少在追尋爵士樂演奏的成熟方面,這些大師及採譜皆帶給我們無可限量的幫助,可能很多人以為:採譜分析是採來“欣賞”的而已,當然不是!如果你是嚴肅的爵士樂學習者,你就得懂得如何從一首採譜中,變化出各種無窮無盡的可能,這才是採譜的真正意義,而當初學者尚無法準確地以耳朵及紙筆記載時,研究有經驗的人的採譜,就是一個正確的起步。所以像Lee Morgan,我們已經知道他是怎麼玩的了,那該怎麼樣學習他的手法,讓自己更進步呢?

第一,你可以使用不同的速度練習這篇採譜,到最後放著音樂與他「同步」,當然這部份對於音的選擇及重音的放置,都是很有意義的,各位必須真正注意去臨摹「音樂」,而不是臨摹「音符」而已。而第二部份,即是拆解裡面的“零件”,運用不同的練習方法如節奏、移調、裝飾等等變化,譬如所有的II-V、所有的大調和絃部份、屬七和絃部份、「Turnaround」部份,甚至整首曲子等等,而這些都還要再加上移十二調練習的。

更進一步,甚至於像剛剛提到的重音位置、半音趨近、強倚音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舉個例子示範:各位會發現「b.」句型的這五個音(Fa-La-bSi-bMi-Re)不只出現在剛剛看到的三處,在打「*」的地方都有它的蹤跡,這幾乎是Lee Morgan的慣用句,你便可以把它「想一想」,獨立出來練習;而像打「**」的兩處「bMi-#Fa-Sol-bSi」,看來很像不是?它的上上下下音程變化都有些不同,卻都有其規律,而你的責任,就是找到這些規律:


調性內(Diatonic)的音程排序,加上半音趨近的應用,造就了這些句型,如果你從小就學音樂,這些東西不就是哈農、徹爾尼、凱撒……等等基礎技巧練習教本裡的例子而已嗎?只是傳統的古典音樂裡教我們“傻傻地”練,並沒有要我們去「想」,而爵士音樂家,就是要求這個「想」字,即使這些技巧控制已然有系統化的書籍及教本,你仍得想辦法運用它們,創造出音樂性的效果才是。

所以,這就回到我們一開頭所說的︰爵士樂沒有比較簡單,該有的技巧大家都要有以外,尚得轉換適應不同的風格。譬如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所有的古典小提琴教本我都練過了,但是如果我缺乏爵士樂的切分與重音概念,那麼我在臨摹這份採譜時,只會覺得很簡單,但卻忽略了Lee Morgan「敘述的口氣」,造成演奏起來的感覺不對,而喪失了那股又黏又Q的勁道,那不正是剛剛講的「只注意到音符沒注意到音樂」的弊病嗎?

還不相信我?好吧!這是我某年於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時爵士樂技巧考的「採譜後與唱片同步演奏」項目之一呀!大家也加油吧!


《風格相近之其他專輯作品參考》
1. Jimmy Smith「The Sermon」(Blue Note CDP 7 46097 2)
2. Lee Morgan「Candy」(Blue Note TOCJ-1590)


延伸閱讀:

新爵士棧之採譜分析

原爵士棧之採譜分析

爵士樂中藍調曲式的源由及應用(Blues Form in Blues & Ja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