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我們最重視的?答案是「聲音對不對」

文/ 謝啟彬



這就是專業,不管舞台是大是小,是藝術是娛樂,聲音就是要先對,這聲音「對」,包含了音色、味道、風格、即興,以及Band Sound。

這也是我不斷強調的基本功與門檻問題,其實這就跟妳學古典,如何彈好蕭邦、貝多芬一樣,基本功與門檻得先達到,再來談個人風格,才不會聽起來「好像就是哪裡怪怪的」的道理。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聲音對不對才是我最重視的:

你演奏Straightahead的東西結果Swing Feel都沒有,或是號稱要Bebop結果吹不快和絃也交待不清楚,說做Modern Jazz但是那個在鼓上面的Modern Sound或甚至是Voicing跟Altered Note都怪怪的,說做Fusion結果Rock味總是比Jazz味多,說做創新但是聽起來拼貼感很重而不是真正融合...

這才是我最在乎的,要怎麼宣稱我不在乎,但是只要被我教到或教過,做什麼要像什麼要先,才能說做什麼是什麼。

但是通常做的人會有盲點,解決那個盲點的做法卻又不是從音樂元素上下手;然後愛評論的人卻又有兩種極端,不是一直強調那種高深艱澀等“難不難”,不然就是一直強調一堆定義或定位等“是不是”,看久了也真的很無味,我也很不想被歸類到這三類上頭去。



總之不要忘記,「聲音對不對」最重要,而不是哪一種爵士樂最對!也不是說自創一種就能避開,爵士樂那麼多種,而且一直在演化,你當然不可能擅長“所有”的風格與曲目,但是如果你喜歡一種也想去做,那就要把它做好。

而我能告訴你的是,通常在這樣的學習與追尋過程中,你會發現那種音樂的「傳承」,可能本來切入的是某種音樂或某位大師,但是漸漸地你會去發現影響他們的又是誰,然後就會一直學習下去,然後自己一直成長與進步,而不是說哪間學校畢業了或學多久出道了,就馬上武器裝填完畢的!

第一段影片是日本大阪環球影城裡頭的一段現場表演“而已”,樂團來自舊金山,很歡樂,尤其那支蘇沙號在第三首時超Groovy的!看!他們不會因為要演給兒童聽,就裝可愛或甚至聲音很“兒童”,“歡樂”才是關鍵,也才叫專業!我上次去東京迪士尼看到的還是全日本人的Jazz Band,真的是聽到掉淚(沒騙人!),就是那種「啊!就是這樣才對!」的感動!


今日整日家務忙碌,身體酸痛,小孩睡著後洗了個澡很舒服,聽到學生分享這段,腦子也突然靈光起來,想要告訴大家,啟彬與凱雅到底在乎的是什麼?不管是演出、創作、教育與推廣各方面。或許你可以這樣說,我們不是一直在批判「積非成是」的現象,或是跟著「隨波逐流」,反而是一直想去建構那個本來沒有的「對」,不知這樣講是否大家可以了解?^^

謝謝學生分享第一段影片,也讓我可以自己想一遍後,清楚地整理出真正的頭緒來!

以下這段就是我自己見識到的了:



還需要多說些什麼呢?我邊拍邊掉淚,整個起雞皮疙瘩,人家真的還搞不好是去打工而已...

可能我認識的洗足學園音樂大學師生或在東京的樂手會跑來說,hey!那是我同學或是我認識她之類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