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當代音樂教育頻道主的一些觀察 - 知識性網紅的受眾對象知道對方想講什麼很重要

文 / 謝啟彬


Rick BeatoAdam NeelyAimee NolteJeff Schneider等人,都算是Youtube界的音樂教育網紅,還會互相到彼此頻道客串。除了很多主題親身示範外,他們的主題不限於爵士樂,而是更完整的音樂概念。

支撐他們頻道的可不是業配產品收入,而是賣自己的實體書、電子書或線上課程,他們都會請大家購買或加入會員,或是Patron贊助。

他們現在比較一致在生氣的是:在頻道中播放原版音樂,會被唱片公司找到並下架,即便是放片段或是宣稱教育用途,尤其是爵士樂。

我在直播時也有兩次被臉書說需要部分消音,一首是Miles Davis的《Bye Bye Blackbird》,一首是Bruno Mars的《Finesse》。之前有一段我上課同步分析Justin Timberlake的《Can’t Stop the Feeling》,只有三十秒片段,後來也是收到通知影片被下架。

Rick Beato的流行音樂製作分析是因為他買了很多版權歌曲的Stem(編曲分軌檔),就可以逃過唱片公司的網路“追殺”,但live錄製的經典爵士樂錄音就沒辦法。Adam Neely說他還得將曲子片段的音高頻率微調,不然依舊會被偵測到。

我自己是覺得我用中文不斷在寫的文章與分析,是朝他們從事的角度去做的,但是Rick Beato年紀比我還大,他講很多歌或是以前的音樂環境,台灣現在的年輕人都沒聽過,只挑自己知道的來看。

但看久了還是對整體的歷史觀跟概念是碎裂的,而且當這些外國頻道主全部用英文解說的時候其實內容還是偏硬(台灣的音樂教育通常不敢太“硬”),所以我覺得看熱鬧與聽不懂的人還是佔大多數,況且許多經典音樂風格或基本認知,在本地本來就長年缺乏,世代傳承世代皆是。



延伸閱讀:

面對含金量很高的網路資訊與書本知識,大部分人欠缺的反而是「淘金力」

所謂每日的習慣,就叫「專業」,專業不是頭銜,專業是一種態度

為什麼老師不教當下最流行最夯的歌曲?或是只教學生喜歡的就好?

在台灣學習爵士樂想要再更進步,所遭遇的障礙是什麼呢?

當你覺得在即興上有挫折時,有可能你對爵士樂的理解是有誤的,你以為爵士樂只是樂理的一種

謝啟彬老師的網路直播集成

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樂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