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ago樂團的七〇年代爵士搖滾風格加上八〇年代的抒情流行風格融合經典《Hard To Say I'm Sorry/Get Away》

文 / 謝啟彬

(圖片來源)

上週四在台南的高鐵接駁車上
行經延平郡王祠時,聽到這首歌的兩個地方
我的眼淚掉了下來,頓時鄭成功騎馬石像變得模糊

不是我這位大叔在懷念小時候聽過的歌
而是:這些老美歐吉桑樂手夥伴經過了這麼多年
還是這麼穩、這麼專業,這就是敬業



我是學絃樂的,卻超喜歡管樂的編曲
Chicago, Earth Wind & Fire, Tower of Power, Miami Sound Machine...
這些團都有自成一家的管樂音色與編曲手法
我都好喜歡,可能也是這樣,因為他們跟爵士樂的淵源
讓我逐步前往爵士樂的世界中探索

我們也曾親身體驗了EWF與Tower of Power的幾場Live
那種震撼與感動,到現在還是令人念念不忘,餘韻繞樑



這首《Hard To Say I'm Sorry》其實當年不少人以為是兩首歌接在一起
事實是如此,他們後面接了《Get Away》
前者是八〇年風格,由David Foster來操刀
後者是他們最勇猛且精緻華麗的七〇年爵士搖滾風格
很多商業電台的DJ都把抒情歌放完就拉掉進廣告了 XD



而令我感動的,不是我曲子聽很熟
而是這些歐吉桑,竟然在二十一世紀時
還再把經典名作加強編曲

1:33的管樂應答聲部寫得超美
這就是我喜歡他們把管樂當絃樂用的特色
真的可能是我自己是絃樂出身也會編曲也會演奏
所以很敬佩這樣編的管樂手(Chicago的管樂都是長號手編的)

3:38再次讓我噴淚的,就是小號手老當益壯
經典樂段再現時根本不顯老態,穩得像一座山一樣
然後就帶到他們的《Get Away》去了,令人血脈賁張



這也是我之前寫過一篇文,講說八〇年代的流行樂
是當作古典管絃樂來編曲、創作與製作的另一代表作

當然還有很多,但是這都需要觀眾的耐心與品味
現在的時代,這兩者都逐漸在喪失,世界走太急了



附帶一提,Chicago另一主唱兼鍵盤手、鼓手近年來也都離團了
更早的主唱更不用說,老早就單飛
核心團員只剩下創始的銅管組小號、次中音薩克斯風、長號,還有鍵盤手



歷代主唱與吉他手們也都如走馬燈,現在好像只剩下巡迴演給大叔大嬸觀眾聽的功能,沒有什麼新作
就算有新作,在這快速、反覆且輕薄短小的年代
這種老派的堅持 - 倒不是搖滾精神 - 真的會被嫌老吧?



不管如何,現代人常因年齡增長感嘆時代的眼淚
而我的流淚,真的就是感動而已,被他們的堅持持續感動~



(莫斯科的樂團也有復刻致敬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