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體制內教育,我們也還在「民間興學」教育著,甚至更接觸到想學的學生

文 / 謝啟彬


我之前受邀到某高中音樂班開講座,跟年紀跟我兒子差不多的高中生們講了蠻多實話:

1. 老師今天真的是很難得來的,因為平常週四我都在台南,既然來了就希望大家好好參與,因為下次有很大的可能我不能再來了,你們以後要付學費跟我上課了

2. 你在高中的時候覺得老師在講的東西不重要,考試不會考,考大學不會考,然後你上大學音樂系後(這是高中音樂班所以大家的出路99%都是繼續深造古典音樂),也覺得老師講的內容不是主流只是選修,所以經常翹課或不來上

3. 但是你知道你們有多少老師輩的音樂人跟學長學姊,陸陸續續甚至到現在都還在跟我們進修學習嗎?而他們異口同聲都說:「多希望當時在學校有這樣的課」,或是離開了學校才發現真實的音樂市場,你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

4. 所以我知道很諷刺,但是就看你們能不能夠接受?在學校裡有得學時不願學,離開了才發現阿原來厲害的老師也已經離開學校體制了 ^^

5. 現場有八十個學生,其實我期待有十分之一的學生會真的聽得進去或有興趣的,就很不錯了,這不是悲觀,是出於經驗,我也曾是“系出同源”的古典咖,果然講座結束後估略算一算來問我相關問題的,加一加男生女生就是八個,不一定是爵士樂,而是對創作有興趣

6. 音樂班的負責老師對我們已經離開大學(實踐、銘傳、文化)這件事感到很震驚,因為我們已經「不是大學教授了」(本來就不是啊!只是小小的兼任講師然後一直超認真在教,而且暑假還辦了很多國際活動),她後來私訊我的疑惑是,這樣我該如何推薦學生去找你們學習?可是,離開這個體制內教育我們也還在教育呀! XD

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角度與立場,畢竟她是在這個音樂班音樂系的環境與體制內,「我們不在了」好像發生了什麼狀況似的,但事實是我們都還在「民間興學」啊!哈

我們有很多學生是從古典音樂系所畢業的,問他們為何還想來學?他們的答案都是:「想學在學校裡頭沒學到的東西」

總之,體制內教育的問題 - 對我們而言 - 是很不容易出現真心想學習也能持續學習的學生,且要花太多時間精力耗在不想學習卻又自己選了課的學生身上,兩者比例完全失衡,經過十五年的經驗證明

當然我們也不是只有教所謂音樂科班音樂系所的「正期生」而已,我們的學生背景包羅萬象各有千秋常讓你想像不到,但應該每一間大專院校音樂系都有畢業生來上過我們的課,喔對,還有老師們

補充兩段貼文以資佐證:

此PO文寫於2016年10月29日的個人臉書,可以體會一下當時的身心疲憊:

「連續衝刺了一個月,已經藉由打針吃藥提振精神與體力的狀況下
自然設定成週五的最後兩堂課,希望能有很好的進度與內容
不過,又再度地被所謂音樂系學生的“行動”,增加了挫折感
即便我已經不是菜鳥老師了,但我會在意的原因在於
整個一個月全台灣這樣跑來跑去
遇到的都是沒機會再學習卻很渴望再學習的“體制外”學生
很多是大人了,很多是進入社會許久的職業人士
但是週五遇到的,都是涉世未深,剛唸大學一兩年的大二以上學生
而這就是我感到最無法接受的一點
學校,或環境讓他們似乎很忙,倒不一定是很懶惰
很多出國、比賽、演出、槍手、公假...等等,讓這些音樂系的學生好像很忙
然後偷懶怠惰的我就姑且不去假設了
大家選了課,卻又一下來一下不來,每次都要重複講一樣的進度
或是叮嚀一樣的基本功,這在學校外頭,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所以說,你真的還認為:制度化體制化,會是好事嗎?
我懷疑很久了,讓學生很忙跟讓學生學到東西,其實很不一樣的
我其實可以不用這麼雞婆的,但是我就是愛接受挑戰
週四的文化研究所爵士樂風格演變,與週五早上的實踐大學部流行音樂
都慢慢被我拉成可以照我的方式走,學生的向心力也開始增加了
可以慢慢播種。但下午的爵士即興與合奏技巧
感覺應該是最重點,卻因為學生的被動而讓老師的熱忱受挫了
正面思維的話,還是希望能拉回來,但是不想變成說教
因為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感覺只是還不習慣「音樂還有別種」而已呀!
繼續努力吧!要繼續找方法~」

---

寫於2017年1月13日的個人臉書,這個之後就請跳讀延伸閱讀中的文章,跟裡頭的延伸閱讀多篇文章,不是抱怨,而是詳實地記載了心路歷程與心態改變:

「終於把文化音研所的課給「終結」了!
我知道我個人版上有很多母校校友、同學、前後屆等
但是我還是要誠實公開地說:
所謂「回母校任教」,不是什麼好差事,甚至是更失望
我們會答應回學校,甚至花掉的時間更多,體力精力更多
低廉的兼課講師鐘點費可以說完全是倒貼在上課的
最重要的,還是學生的素質與新世代的心態
時間晚了我不說細節了,重點就是你是用什麼心態來唸大學跟研究所的
而那個體制不改變,就算是大師級人物到校上課也是沒用的
我們都是在社會上闖蕩的人,要說是熟悉業界動態的人士也不為過
大家都說要靠「教育」來改變未來,問題是你給了教育者多少資源?
相信follow我臉書個人版一段時間的朋友就可以發現
我自己“在外頭”當講師或從事教育推廣(不只是全台灣,可以說全世界)
每週這樣跟學校裡頭的亂象對照比較
兩種學生因為存在於不同的體制與系統中
除了心臟強、意志堅強,以及盡可能還是多做一些外
其餘真的沒有什麼值得欣喜的 - 「大學講師」不是個什麼風光的職業
你只是廉價鐘點媬姆而已,不是專任有底薪的教授級人物
我對行政人員通常都抱著同情,因為他們都是拿薪水的上班族
但是如果真的重視校友的成就或專業
就不是教了一兩年從來也沒感受到被重視
要請辭時,行政人員還會跟你說請把接替人選由主任看過同意...
基本上,校友歸校友,專業歸專業
現在的行政團隊跟我其實沒有淵源啊!學生也不會認為你是學長啊!
總之,台灣的高等教育真的是病入膏肓,真的有心有熱忱的人
慢慢的都會被消磨掉熱情與體力,真的能在“學界”扶搖直上的人
..........就不說了,總有一天都會“ㄅㄧㄚㄎㄤ”的,等著看吧!

明天,換實踐了!最後一天!」




延伸閱讀:

再見了!台灣的體制內高等藝術教育體系 - 辭去了皆任教十餘年的實踐大學音樂系各門課程,更專注在自己能做的上頭

「是不是有學歷在台灣就會比較發展得順利?」

21個月的馬不停蹄,也要換個蹄了

我們給自己的標準是不是好棒棒太低了些?我們有真的要追求「質感」(Quality)這件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