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派特麥席尼樂團(Pat Metheny Group)台北演出現場目擊

文/謝啟彬


之前於現場目擊專欄中為各位報導的音樂會實況與心得感想,都是我們六年來於歐洲累積的,一方面試圖為自己留歐生涯留下一份記錄,二方面也希望以爵士樂手的角度來報導國外的各項精彩音樂會,讓更多華文世界的樂迷能引頸企盼更多爵士巡迴現場的到來。而眾所矚目的派特麥席尼樂團(Pat Metheny Group)2002年世界巡迴,也於初夏時開拔到歐洲大陸進行數十場的演出,五月14日於我們所在之地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精彩音樂會,則因兩人忙碌於學業生涯之終結而錯過,不過根據當地的報評迴響及樂壇反應來看,派特麥席尼樂團所強調的高音樂品質與視聽感官享受兼備效果,又再次滿足了比利時熱情觀眾的嚮往。

揮別了讓我們永難忘懷的歐洲,回到台灣的第一件樂事,竟是得到派特麥席尼樂團即將於台北演出兩場的消息,這著實地讓我們高興了許久,沒想到回到台灣之後第一場即將與大家一齊欣賞的爵士音樂會,會是這樣一個全世界最棒的音樂團體!而來自於主辦單位新象文教基金會的一通電話,也開始了我們為派特麥席尼樂團推廣宣傳的因緣際會,這獨特的經驗也令我們增加了更多的學習機會,譬如該如何於普羅大眾對爵士樂普遍陌生的情況下,來介紹這位現代爵士吉他大師?該如何能夠跳開專業技術層面的探討,把他們於西方音樂世界中的各項豐功偉業,於短時間內幫本土聽眾吸收接納他們的各項作品?畢竟,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的兩場總共六千個座位不是個小數目,套句一位資深爵士樂迷朋友的話,就算把全台灣有基本認知的爵士樂迷、搖滾樂迷、吉他手、唱片工業音樂工作者等通通加起來,恐怕還是填不滿這空蕩蕩的超大場地的,說實在話,看過無數國外爵士音樂家如日中天氣勢與聆聽盛況的我們,自己從來也未曾經歷過在台灣推廣這位爵士大師與樂團,竟有些許蹣跚滯塞之處。

然而,職司“敲邊鼓”的我們,再如何談得口沫橫飛,再怎樣分析得淋漓盡致,都遠遠比不上本尊的現身說法!九月29、30日兩天的台北現場,派特麥席尼樂團全體成員六人,搭配著專業的舞台、燈光、音響,強力地擄獲了全場所有觀眾的心,相信聽者不管是爵士老鳥也好,或從未接觸爵士世界的新鮮人也罷,都會深深地被他們高超的技巧及驚人的親和力征服,還有不少第一場聽得如痴如醉的愛樂者,當下再度購買第二天門票,入場再high一圈,時至今日,沒有人會否認,錯過這兩場音樂會,是人生中多大的憾事。


與其說派特麥席尼樂團的「Speaking of Now」巡迴是一場音樂會,不如說這是一場「秀」,而且是一場高度專業且高品質的秀,整個從頭到尾的曲目排場與時間控制、不過度眩目而適時配合樂曲氣氛的燈光、完全掌握轉接點及混音效果的音響操控、樂團成員與技術人員的合作無間默契、結合肢體語言及走位帶動的臨場反應等等,都是在場的觀眾能直接感受到的。然而更令人震懾的,是整個樂團的聲響,每每於整體中顯現獨立特性,每位成員都有表現的空間,卻又於繁複樂曲結構中,兼顧到爵士即興的互動及高潮起伏,光是聽樂團成員如何緊緊扣住聽眾的神經,一步步地任其帶領感官上的起起落落,卻又隨時能給予意外的驚喜,即便是對於PMG曲目倒背如流的我們,都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呼過癮。當然,這也是他們要的,一般而言,搖滾樂迷們習慣聽到熟悉的曲調再現,而爵士樂迷卻期盼能聽出絃外之音,PMG結合其經典名曲之重新詮釋、不同編制組合的火力展現,順理成章地帶出新專輯曲目,刺激樂迷的收藏慾,光是這點就足以使許多音樂團體自嘆不如。換句話說,您不需要很假道學地去分析聆聽他們的作品就會覺得很好聽,縱使他們的音樂是極度縝密邏輯的展現;而如果您從來沒有認識過他們,也會因為現場直接的感官震撼而愛上派特麥席尼樂團。


正因如此,兩場的音樂與流程其實是完全一樣的,甚至他們一整年全世界走透透下來的曲序及現場調度,大體的架構並沒有改變,因為看似簡單的舞台音樂呈現,其實於幕後都有頗為繁雜的音控與調度過程,至於媒體報導的事先不公佈曲目、臨場抽題即興發揮、兩天音樂頗多差異云云,其實都是宣傳上的噱頭,唯一的“外力介入”,是來自於台灣觀眾的熱情,讓派特麥席尼有些high過頭,第二天彷彿神靈附體得更加明顯,即興段落令全場觀眾更拍紅了雙手,不過相對地他也出了些無傷大雅的小差錯,幸虧另一位靈魂人物萊爾梅斯(Lyle Mays)極具張力的後場控局,才使得音樂仍舊是瑕不掩瑜、光芒四射,不過這是後話,容我們稍後補述。以下,讓我們謹用文字再來重溫一次這場感動之旅:

派特麥席尼以一身橫條紋棉衫、藍色牛仔褲及名牌球鞋出場,在眾人的歡呼聲中不疾不徐地坐到前方的音箱上,開始以民謠式的Fingerstyle風格彈奏,現場傳來的吉他聲響十分地溫暖,卻又隱隱帶著一股張力,讓人期待著下個段落的音符,當然、技巧的控制及音色的飽滿想必是無庸置疑,正如他的穿著,看似休閒愜意,卻十足是他的風格,君不見他幾乎場場是一樣的舞台裝—橫條紋棉衫、藍色牛仔褲及名牌球鞋(當然還包括他的“衝鋒飛車隊”髮型!)?連拍攝廣告都是一派隨興貌。緊接著,鼓手安東尼奧桑伽斯(Antonio Sanchez)出場坐定,他的鼓組就如同大部分的爵士重奏組合一般,擺在偏舞台前方的位置,眾人都很好奇吉他與鼓能玩出什麼把戲?冷不防派特掃出一排快速音符,直線往前衝,而安東尼奧馬上信步跟上,與吉他展開一場捉對廝殺,雖然用的是武俠小說中的形容詞,但是您一定可以想像那種畫面,彷彿就像兩位武林高手飛簷走壁、從地上打到空中的火花四射,而這首《(Go) Get It》也點燃了接下來的精彩開場。

至於哪首曲子堪稱為PMG的開場芭樂歌?當晚深覺日後買樂透應該會中獎的我,果然猜中派特麥席尼樂團的四人前鋒部隊,以帶有巴西風的宣示性樂曲《Phase Dance》來揭開正式的序幕,只見全場掌聲雷動,整個樂團的氣勢就這樣被烘托出來了!金色長髮的萊爾梅斯,坐於環繞四周的鍵盤器材前指揮若定,有位同場的朋友形容,當他見到身形瘦長的萊爾梅斯出場時,不知怎麼的,就覺得他整個人彷彿像個巨人一般地龐大,想必是那懾人的氣勢,在樂迷的心中被反射放大了吧!隨著燈光的游移,我們更見識到舞台上的樂器擺設,譬如置於鋼琴右上方的「電揚琴」,以及派特麥席尼的鋼絃吉他支架等等,這些音色可能在樂曲中都出現一下子而已,如果在台灣,一定以合成樂器代替,由此可見PMG對音色與音響效果的堅持,以求表達整體的音樂性。萊爾梅斯於此曲中,首度展現了一段精彩絕倫的鋼琴即興,他大量運用了和聲配置技法(Voicing)與三對二、五對四等的多重節奏(Polyrhythm)彈奏手法,使得整個段落頓時感覺輕盈飄逸了起來,實在是了不起!而在派特的“順耳”吉他即興方面,整個帶向高潮的模式似乎已成為他定型的風格之一,譬如在此曲即興需要終止時,他會以大量反覆的八分三連音句型來當作一個cue點,大夥就會同步返回主題前奏等等,就跟許多爵士老前輩常說的︰「反覆自己沒什麼不對,重點是你得做得漂亮」道理相似。

四人緊接著又演奏了比較沈靜的另一名曲《The Bat》,稍微穩住已經熱起來的場面,接下來,兩位新成員李察波納(Richard Bona)與坤福(Cuong Vu)分別站上舞台左右角,六人開始賣力地演奏最新專輯「Speaking Of Now」中的新作品《Proof》,這首基調是3/4拍的曲子,其實正是展現PMG樂團成員演奏Stright Ahead Jazz功力的最佳時機,派特以其著名的十六分音符快手,不斷地於琴格上下遊走,他真的突破了把位的限制,愛彈哪裡就彈哪裡,對於他演奏音型好奇的朋友,應該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他常用一個固定指型的快速跑位,以及常常有“倒退嚕”效果、結合幽靈音(Ghost Note)“退二進一”、“進三退二”的演奏風格,而且鑑於曲子的轉調十分具有坐雲霄飛車的感覺,他的這種快手手法便常常可以漂亮地帶上去轉調的切換點,就好像喬丹的灌籃一般,一晃就過到下個動作,這真是太神奇了!而如果您仔細聆聽萊爾梅斯於這首曲子上的即興,您將會發覺他真的是一個Post-Bop好手,完全不輸Herbie Hancock或McCoy Tyner等人,可謂非不能也,不為也。至於小號手坤福於沈靜段落的即興,原本是有緩和奔放情緒的作用,但可惜的是音控的疏忽,使得他的音色帶有過多的迴音(Reverb),變得過度失焦,幸而第二天時這個問題已被修正過來。


之前我們曾不斷地介紹過派特麥席尼樂團於曲式結構上的延伸嘗試,相信大家在聽現場時,一定會覺得每首曲子彷彿都有好幾個段落,而這些段落之間又銜接得極好,所以台上樂手們需要非常強大的意志力與體力,方能勝任這樣的角色,也因此,能成為該團成員的,就一定還得反應快、經驗老到才行,可不能只侷限於某某風格或某某彈奏法而已,而何時該卡位、救火、助攻等等戲碼,就會常常在不知不覺中上演。譬如說,在第二場時,即因現場觀眾實在太熱情了,每個人從一開場時就全力“ㄍㄧㄥ”了出來,即便大師如派特,就在此曲《Proof》的尾奏段落,漏掉了幾個重音拍點(Accents),而萊爾梅斯的金色長髮馬上隨之飄逸起舞,因為他必須要以大動作指揮補派特的位來穩住大局,讓派特能盡快處理善後回頭是岸,不知第二天的聽眾朋友,可有人感覺出來這兩位好友的無間默契嗎?


隨之而來的新專輯開頭曲《As It Is》,讓四位樂手都背上了吉他,以刷和絃的伴奏型態帶出,有些節奏藍調的味道,卻又夾雜著了效果器處理過後,融合古箏與吉他音色的世界音樂趨向,當然,PMG的經典聲響也隨即呈現,後面兩位樂手的無歌詞吟唱,搭配著派特的吉他聲響與萊爾的陶笛(Ocarina)合成音色,使得旋律線亦顯得些許激昂,間或還搭配著打雷的音效聲,以及另一主題的木琴與鋼琴音色結合,效果非常地棒。而派特麥席尼傳世的吉他合成器(Guitar Synthesizer)聲音,也首度出場,相信在場的觀眾一定可以強烈地感覺到他對待這種新聲響的嚴謹,絕對不是耍噱頭而已,這段即興照樣是明白地超技與搖滾,中間還出現了在爵士樂中常見的「Stop Time」伴奏手法,意即所有配角樂手會同步地於設定的節拍中瞬間靜止,讓主導的即興者更加被凸顯出來。在這段搖滾式的震撼演出之後,一半樂手退場,只留下派特、貝斯手史提夫羅比(Steve Rodby)與鼓手安東尼奧形成三重奏,細細地演奏今晚唯一的爵士經典曲,也是Bossa Nova大師Antonio Jobim的名作《How Insensitive》。吉他的主題詮釋十分地Lay-Back,幾乎拖拍到慵懶的地步,但是卻又能難能可貴地聽到派特之特色樂句於其上的流暢,把一首可能會流於鬆散的Bossa Nova演得極具戲劇性,而節奏組的搭配也十分了不起,除了玩得很快樂的重音拍點及忽大忽小的音樂張力之外,我想許多本土樂手應該可以見識到一位一流鼓手對於巴西曲風的多樣變化,以及如何融入一首曲子中「演奏音樂」的投入吧?


音樂的起起落落不斷牽動著現場觀眾的情緒,鋼琴手萊爾也悄悄地回到台上加入comping的行列,跟著大家一起強弱起伏,派特還突然冒出一句薩克斯風手John Coltrane一輩子只引用過這一句的《While My Lady Sleeps》主題引用,算是一個小小的驚喜。緊接著的六人組合,繼續演奏著新專輯中的有趣曲子《Gathering Sky》,這首歌其實是ABA曲式,A段是十分非洲風的旋律與節奏,感覺蠻陽光的,然而整個樂團的編曲已經加入了許多細膩的複雜元素,使得曲子不是那麼容易演奏,需要相當的技巧與音樂功力才行,而我們也可以聽出萊爾的那台平台式鋼琴,似乎有些玄機,他將看似平常的鋼琴做了一番改造,使得他可以於演奏正常鋼琴音色時,尚可運用MIDI來堆疊背景的音色,以致於他的即興常會帶有不少夢幻的色彩。而B段的即興段落,大抵上是三拍的架構,整個曲風也轉為古巴味道,就在這當中,加入了許多複雜的合奏片段,大部分都是不規則的拍號(Irregular/Odd Meters),也讓整個段落有如遊走於懸崖邊緣地精彩,在最後一次的衝撞中,整團將即興段落完全交給了鼓手安東尼奧,這可能是兩晚之中最憾人人心絃的即興之一,安東尼奧以左腳的Cowbell敲擊固守著非洲—古巴樂(Afro-Cuban)中的重要拍型之一「Rumba Clave」,然後一個人當九個人用,技驚全場卻又能聽出他的慎密心思,漸漸地,貝斯聲部再以頑固低音式的「C-F-D-G」拉回B段的結尾,厲害的是安東尼奧仍然維持著Rumba Clave的拍型,最後全團再度回到A段主題做了精彩的總結,這實在是了不得的鉅作,絕不是小家子氣的傳統爵士樂而已。


個人最佩服的,即是整個樂團對於曲目的安排,彷彿就像古典音樂中的樂章順序,永遠有條有理,在高潮之後能夠兼顧團員體力,演奏緩和情緒的曲子;亦能在觀眾期盼的方向之中,硬是轉折到令人拍案叫絕。就在優美動人卻又轉調於無形之間的李察波納演唱曲《You》之後,PMG再度端上經典菜色,以《The First Circle》作為上半場的句點,這也是一首結構與拍型較為複雜的曲子,但是不論如何,一切聽來不都這麼地美好是嗎?派特十分賣力地刷著鋼絃吉他的和絃,萊爾也呈現了精彩的壯麗即興,看似繁忙的速度中卻又包容著無比的從容,而如果您對於樂曲開始前由渾沌之中逐漸現出的鼓掌節奏有所好奇,或是再怎樣也無法抓住他們的節拍,不妨參考一下以下的譜例吧!



中場時樂團並未休息,而由派特麥席尼在台上致詞,只見他兩手一勾,示意要後排觀眾坐到台前搖滾區來,我想全場都樂瘋了!好心情的派特,為各位細心介紹台上的樂手以及他們的背景,而第二天因為派特意欲回應台灣觀眾的熱情,乾脆於一開場就要大家相聚在台前,再加上第二天超人氣現場的氣氛,也令派特的致詞變長啦!從他的言辭與表情中就可以感覺到他實在是十分地興奮,頗有“人來瘋”的個性。根據某位樂團成員事後的談天指出,派特麥席尼樂團這回真的在寶島台灣“重溫”到了他們二十餘年前尚未大大有名時,於美國各大專院校辛苦巡迴時的現場觀眾直接交心,簡而言之,在大多數文化發達的國家,他們可能往往被捧為上賓看待,因此熱情也似乎有那麼些制式,但是在一個不太認識他們的地方,能夠直接於現場以音樂征服民心,應該任誰都會很快樂的吧?

就在現場沈醉於溫馨的氣氛中時,派特麥席尼樂團再度丟了一個炸彈出來,這首從未正式錄音的《Scrap Metal》,等於是另一名作《Offramp》的攣生兄弟,以吉他發號施令的自由即興,帶領著全團在一片烽火中殺出重圍,所有人彷彿都在挑戰著聽眾的聽覺極限,讓您有種力度(Dynamic)與質感(Texture)上的全新體驗,希望表達的是整「片」音樂,而非整「句」音樂,而特別獨挑大樑的小號手坤福,則以魔幻式的聲響,搭配Pitch Shifter及Delay等效果器,製造出鬼哭神號般的人間煉獄景象,目的在於呈現此樂團音樂風格的多面向。或許也是受到熱情觀眾的影響,加上鼓手及貝斯手也給他很紮實的根基,使得坤福第二天的即興表現比較綿延而完整,當然也在熱烈掌聲之中笑開了懷。此曲終了,派特再度以尼龍絃吉他壓低眾人情緒,隨即帶入新專輯中最帶有宗教儀式氣氛的《Another Life》,三部和聲的帶起,使得曲風莊嚴肅穆了起來,小調色彩的悲傷旋律之中,卻又隱隱帶著律動,不會流於煽情,小號也適時地在旁模倣蒼涼的鳥啼及鯨魚叫聲,派特的吉他即興實在是了不起,雖然快速卻又十分動人,整個樂團聲響的烘托也都恰到好處,而萊爾梅斯深受印象派樂風影響的彈奏風格,也在此得到了極佳的發揮。


李察波納的人聲個人秀,就在他先以卡林巴琴(Kalimba)撥弄之前《Gathering Sky》的「D-G-B-E-D」五音主題中開始,他運用了彷彿天籟般的歌聲,將不同的聲部唱入Digital Delay的效果器中,然後再於其上即興,果然贏得了熱烈的掌聲。緊接著AB段分別由強調十六分音符的4/4拍及民謠旋律的2/2拍交織而成的《On Her Way》,再度將感官推向刺激與震撼的一方,甚至在最後的小樂句(Riff)反覆段落,鼓手還用力地打成搖滾的感覺,現場更增加了李察波納模倣派特麥席尼快手吉他音色口技,與本尊派特兩人大玩競技的片段。我們也可觀察到:派特真的是位很好的團長,他在即興時常會記得走位,把感覺帶給下一位樂手,也增加後繼者的信心,並進而讓現場觀眾及聚光燈燈控能更掌握起承轉合。接下來,眾所矚目的42絃畢卡索(Pikasso)吉他終於登場了!現場傳來陣陣的驚呼,其實我們不妨稱它為古箏還比較傳神些,因為全部已調成五聲音律的琴弦聲響,以及派特模倣古箏的彈奏方法,在在讓人直接感受到東方的冥想色彩,不過有趣的是音控人員加強了低頻的部份,使得派特能夠以按絃就能發出貝斯的聲響,越南裔的小號手坤福也適時地增添效果,交織起來儼然是一個完整的樂團呈現。不知不覺地,所有團員又回到台上將此曲銜接至PMG另一帶有拉丁搖滾曲風的《Are You Going With Me ?》,只見在萊爾梅斯的蕭瑟口琴音色即興之後,派特手持吉他合成器愈彈愈激昂,不斷地創造高潮,甚至巧妙地將整個音色於一瞬間再移成更慷慨激昂的高八度,相信在場的聽眾在聽完最後整晚最“狂野”的派特麥席尼之後,大概會有好長一段時間不用再聽其他的吉他英雄了吧?

搖滾之後仍要回到爵士,不過這回是回到了當年一群深受搖滾樂洗禮的年輕爵士樂手身上,為過往的青春禮讚一番,堪稱怪獸級、什麼都會的李察波納來到台前,取代了派特好友Jaco Pastorius的位置,演奏了派特麥席尼三重奏的第一首成名曲《Bright Size Life》,這首其實帶有“不搖擺”元素的曲子,派特的即興早已是不在話下,但是最搶鋒頭的仍是李察波納,照樣在電貝斯上耍特技,舉凡不比派特慢的快手演奏方式、完全向Jaco致敬的句法、長滑音、雙音、泛音的使用等等,反而形成一種有趣的對抗,自然,當晚超人氣票選第一名,也早已被李察奪得。而簡單之後的繁雜,又由劃時代鉅作「Imaginary Day」中之《Roots of Coincidence》呈現,這是音樂會中最電音的曲子,搭著編曲機(Sequencer)的帶動與超重低音的使用,連萊爾梅斯也開始提著吉他刷起了Grunge和絃,難得的是他們並不想要簡單地做成一首舞曲即可,而是該如何運用當代流行之舞曲元素,來進行創作與融合的工作。譬如像鼓手安東尼奧天外飛來的一段Funk Beat,就令得觀眾大呼過癮,而常於接近臨界點之後的突然轉向,也使得不可預期的樂趣大大地增加。


兩個半小時過去了,這些人的體力與耐力真不是蓋的…只見台上剩下派特與萊爾兩人,手持迷你的Piccolo吉他與MIDI鋼琴,來段電影配樂般的二重奏,萊爾的鋼琴聲背後常搭有優美的絃樂聲響,而他於即興時所表現出來的功力,實在令人瞠目結舌,這樣的奇才世上還有幾人?我們聽到了太多太多二十世紀音樂的影響—拉威爾、巴爾托克、浦朗克…種種對於和聲及節奏的高度運用,還都是結合即興法則的,除了感動,還是感動!而結尾的樂曲,當然也要由另一PMG超級芭樂歌來擔當囉!這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Minuano (Six Eight)》也是標準的PMG風格—簡單易記的旋律、浮動的節奏、高超的編曲、精彩的即興……我想一切都是贅言了,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的屋頂已經快被掀掉,所有人都high瘋到忘我的境界,尤其是安可曲一出,我們兩人可說是直接由座位上跳起來歡呼,這不正是大名鼎鼎的《Song For Bilbao》嗎?大夥跟著台上樂團,應和著雄壯豪邁的主旋律,而萊爾的MIDI鋼琴又再次得到發揮,他讓鋼琴音色及銅管音色輪流碰撞出現,手腳俐落功力展露無疑;而整場穩健沈著的主貝斯手史提夫羅比將輪流即興的機會留給了李察,只見第一天場次時他老兄不改耍寶本色,用擬聲唱法(Scat)搭配電貝斯同步炫技,還不忘來段Monk名曲《Rhythm-A-Ning》的主題借用(Quotation),也因而讓接下來的派特麥席尼一時技癢了起來,以Monk另一名曲《Epistrophy》回應!在場觀眾可真是有耳福啊!而壓軸的鼓手安東尼奧即興,還能聽出他是在詮釋曲子的節奏,等於用鼓在唱旋律,實在是精彩得無以復加呀!


兩天音樂會下來,派特麥席尼樂團所有成員都有十分愉快的台灣經驗,隨和而主動迎向群眾的他們,也都於音樂會後與熱情的樂迷簽名合影留念,大家可能從來沒有想像過,像這樣高水準的音樂家,竟是如此地自然不做作,親和力可真是一百分了!面對台灣觀眾的熱情,他們也允諾一定在下次亞洲巡迴時,將台灣列入優先考慮行程之中,讓大家再度與他們共聚一堂享受音樂。我想,在這兩天當中,也有許多台灣的音樂工作者來到現場“朝聖”,名人有如優質偶像、亞洲天后、本土天王、鬼才製作人、錄音室大師級樂手、企劃宣傳、青年才俊、各界賢達等都在座同樂,希望大家在聆聽這麼好的音樂會之餘,能夠好好想想「造就」派特麥席尼與其樂團成員的背後種種,譬如對專業素養的要求、深具音樂理念人才的培育,以及對各種音樂的深入且多面向吸收等等,而非再一次地僅僅注意在他們用了什麼什麼琴、硬體需求與搭配、服裝打扮、彈得多快、超爽特屌……等等枝節末流,我們衷心地盼望所有人都看到了,對一位具備凝聚特質的優秀創作者來說,「音樂」才是最初與最終的核心價值。

台灣是派特麥席尼樂團亞洲地區巡迴的最後一站,隔天一大早,整團便搭機返美,稍事調養休息之後,即將再度於十月31日萬聖節之際上路,於美國西岸展開最後一個階段的巡迴,最終的高潮,將於鼓手安東尼奧桑伽斯的家鄉墨西哥市劃上完美句點,如果您錯過他們的音樂會而屆時身處當地,請千萬不要錯過這場了不起的音樂盛會!而台灣地區的聽眾,也將真誠而熱情地期盼下次PMG的到來,為國內的爵士樂欣賞人口開創更新的世紀!


※特別感謝Jody McAllister的部份舞台照片提供(Courtesy of Jody McAllister for 2 extra live photos)



延伸閱讀:

2002年派特麥席尼樂團(Pat Metheny Group)來台演出場邊側記與人物特寫

懷念Lyle Mays給我的音樂震撼與啟發,以及2002年Pat Metheny Group來台演出時的相處緣分

更多有關Lyle Mays與Pat Metheny

更多爵士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