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裡西音史沒有教你的事 – 只有「能力」才是真的,也要學會觀察真正的「跨界」經驗

文/謝啟彬


有一種觀點其實很有意思
音樂圈中為客戶做「客製化」作品的先驅
是貝多芬
當他要創作一首作品前
會先去“集資”、“行銷”
等到資金“到位”後再開始寫作
完成後客戶或投資人就可以得到
冠上他們名字的限量版樂譜

聽起來很吸引人?西音史都沒教?
等等,這沒有你想像中的容易
你有貝多芬的作曲才華嗎?
你能夠像貝多芬一樣
去投資人家裡彈鋼琴彈到大家都感動落淚嗎?
你有辦法像他一樣那麼專心且堅持嗎?

「東施效顰」、「學皮相」絕對是可笑的
因為「產品」本身才是關鍵
你沒有好產品、好性能,就要人家買單
那叫詐騙,不叫行銷自己

文章連結:Kickstarter/群眾募資網 圓你創業夢 @ 峰言峰語 :: 痞客邦 PIXNET ::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德州南方衛理公會大學藝術學院院長(the Meadows School of the Arts, and Algur H. Meadows Chair and Professor of Music, at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Dr. Jose Bowen在Ted的演說,Dr. Bowen本身也是一位爵士樂手與作曲家、教育家,他的專長也是在科技與心理學在藝術教育上的運用:



其實林之晨(Mr. Jamie)已經寫過這個主題了,不過很有趣的是,你到國內各大音樂系去抽樣問問他是誰?我可以保證應該不會超過五個人知道,因為對音樂系師生來說,這是跨領域的東西,不同領域的,而通常大家會想說,音樂跟科技、音樂跟社會學、甚至音樂跟創投,不會有關係。

然而Dr. Jose Bowen也是位大學教授,他的論文中討論了古典、爵士與音樂社會學、教育等,我還有他講爵士樂的書呢!而知道林之晨是誰的下面可以舉手,我猜我版上至少有十個人知道哦!呵呵

看看原來的影片吧!或許你會知道未來的路在哪裡?

文章連結:MR JAMIE : 貝多芬與比爾蓋茲 / 商業周刊版本連結:貝多芬其實是創業家

Dr. Jose Bowen這樣的切入角度乍看很“非典”,卻是我寫文章時常會運用的類比或思索方式呢!^^

你也可以觀察到國內的古典音樂學習與聆賞族群,在面對這個議題時,相對是冷很多的,比起什麼比賽制度弊病考試方式修正藝術教育存廢音樂人才何去何從等...,不過我總是覺得好像大家都不願至少靜下心來看看異領域的人是怎麼看怎麼做的,只想一直在原有的價值觀或習以為常上打轉。

MUZIK古典樂刊臉書連結

文章連結:fw: 歐洲藝術文憑 認證通過的意義 @ vanishing as well as existing :: 痞客邦 PIXNET ::

上面這篇大家也看看吧!根本的觀念問題不解決,只會是一堆人開開心心地出門,平平安安地回家,但是就一直在家裡平安了...

走學術圈這件事情,容我很不客氣地說,其實根本是不存在的,真的要做研究做論文的教授,大概後來都在教學生做符合格式的「研究」與「論文」而已,也不會有什麼跟科學界一樣的「最新研究發現」的;走演奏路線的,就真的必須要非常掙扎,因為大部分時間你還是得教學生,而現在進到大學的學生,不管那個學校或有名校光環或是排行,在我的經驗與角度看來,都是一樣的,因為很多人都是畢業了才猛然發現還有很多不知道,很多東西該學,所以跑來找我們。而演奏類的老師,在大學裡頭變成好像帶高國中音樂班的老師一樣,基本功、基本概念都還要打,不是真的在歐洲音樂院裡頭那種「高等教育」,也就是要教「Discipline」,但是學生畢業後的路,沒人敢保證。


至於學歷認證這件事,我們也都跑了幾趟兩國教育與外交單位才拿到官方蓋章,後來也是有個學校的很久很久以前的“老學姊”(某位資深古典音樂家)打過電話給我詢問,但是因為我是第一個去比利時甚至歐洲學爵士樂的,她問了一些問題,後來也是不了了之,只是當作教育部委託她的交差吧?但是確認我們是通過音樂院重重考核的爵士樂演奏碩士文憑學位無誤,不過我自己覺得這個學位其實沒有給我多少方便(很多人都以為有多好康似的呵呵),幾乎所有這十幾年我們在台灣做的事情,都是靠實力與經驗去累積來的啊!

我跟張凱雅是因為在國外沈浸得久,自己也多做了很多學校裡頭沒做的功課,最後也通過了學校應有的考驗,得到了學位與能力,而不是只得到學位文憑而已,那個長時間培養鍛鍊出來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現在的亂象,有關我的母校的後續留學生學歷“混亂”問題,我就不予置評了,只能希望大家要憑良心,不要侮辱或是誤解學校或老師的用心就好了!

一點想法。

其他相關主題請看延伸閱讀。


至於開頭的漫畫封面,是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晚期的作品「貝多芬」,非常好看!只可惜未完成,因為手塚老師過世了,這部作品只有兩集…

啟彬與凱雅曾經在歐洲留學時,拜訪過貝多芬的故鄉 - 德國的波昂哦!甚至到他的故居去參觀,那種感動至今仍難以忘懷呢!

也因此,凱雅在2009年製作古典爵士化的首張專輯「記憶漫遊」時,就改編了一首貝多芬的經典作品,並重新取名為《波昂的落日》

2012年出版的續集「敲敲幸福的門」中,又改編了另外一首貝多芬的大名曲,知道是哪一首嗎?賣個關子,取名為《敲敲貝多芬的門》

這些都是充滿敬意,卻又充滿創意的爵士樂作品,也是啟彬與凱雅一直以來,希望拉近古典與爵士樂之間距離的理念哦!

聽聽看吧!裡頭都有連結或專輯主題網頁,可以點選試聽




延伸閱讀:

在古典音樂的環境裡頭一直埋頭學習,之後呢?-聽聽我們的經驗與看法

想學就不要怕麻煩,想變好就不要自欺欺人-對比不同的學習環境找出同樣的硬道理

如果學古典樂需要嚴謹,那麼學習爵士樂也絕對需要嚴謹,而不要以為會更輕鬆,或是是一種對認真學習的逃避

把握你人生旅途中最後的長時間學習階段-一個(教非主要科目的)大學音樂系老師之經驗談

學校可以解決你的人生與興趣嗎?—學分的多寡與學習的長短,其實與能力並無絕對關係

別再一直切割分類以為懞懂了—為什麼學習爵士樂很重要?我指的是完整而有系統的學習

流行音樂如何進入古典音樂教育體系?—再度從現況抽絲剝繭與提出經驗談

用同理心來看看「學音樂」這件事情,可以有多少種可能性?

「學藝術」跟「走藝術」,其實並不相等

音樂環境一直在改變,許多觀念也要隨著調整—關於「我不是科班出身的」跟「出國留學的都比較厲害」這兩種說法

學音樂的人也該知道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