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過門「咚東董」啦! – 三等分拍型在不同音樂風格中的概念釐清

文/謝啟彬


同樣是八分三連音的形狀(12/8或6/8),你在各種不同的音樂風格中都可以看到,這不用懷疑,譬如很多古典樂風中的舞曲(其實也是來自民間的舞曲如Tarantella,這也是很多古典學習者只重技巧與樂譜記載常忽視或不知道的一點)、居爾特音樂、非洲音樂,以及藍調音樂與爵士音樂等。






藍調音樂(Blues)中,就有很明顯的「Shuffle」感,或「Boogie」感,相信玩搖滾樂或藍調樂出身的樂手都很清楚。當然,藍調也有「不Shuffle」的,譬如Urban Blues、部分的Rhythm & Blues等,不要斷章取義,也不要瞎子摸象,用一個「孤證」就要斷定全部。




然後在爵士樂(Jazz)中,同樣也有很多時代風格上的演進,譬如之前一直討論的“小叮噹”味道,以及光是Swing樂風與Bebop樂風的「三連音重音」位置會有差異等等,這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學習者常需要改進的(譬如鼓手常見的以為Swing就是丁吉哥丁然後大鼓踩碰碰碰碰一拍一個一樣,也是忽略了時代風格差異的表現,因為鼓老師常教「這就是Swing」而不是教風格,一種樂風中也有不同風格)。



此外還要考量的是「樂曲速度」的問題,速度在90~120之間很容易出現“小叮噹”,就是因為對節奏的想法錯誤導致,然後速度超過120時,通常已經不是Swing 8th,而是Even 8th加切分重音,加上高低重音形成的律動才行。另外當然也有很多值得探討的,譬如刻意的平均八或是刻意的搖擺八或是切分句型等,無法光在網路上用文字解釋探討。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Ballad」的演奏韻味,很多人會把「慢板爵士抒情風」跟「慢板12/8節奏藍調或靈魂風」(台灣俗稱的“Slow Rock“),搞混,這就是很常見的「錯植」,也就是只讀譜只看譜面而不去看解說文字、聽老師說或是仔細聆聽的後遺症。加上"Slow Rock"在台灣的國台語流行歌曲中極常見,還有玩Band的學鼓學吉他的都會被教到,自然在本地學習爵士樂時,會有很多的觀念誤解需要釐清,也有許多動作姿勢需要矯正。





慢板的爵士樂抒情名曲名演很多,除了《Misty》之外,當代的爵士手請先聽熟並學會如何詮釋以下曲子,上頭的精選Youtube版本也是絕對要仔細觀察每位樂手動作的:

1. McCoy Tyner - 《Search For Peace》
2. Mal Waldron - 《Soul Eyes》
3. Horace Silve - 《Peace》

這算是一個概念的先釐清,有關以「3」爲基礎的節奏形態,誠如前段所說,在各類世界音樂中都有其特色,也都於課堂中介紹與分析。而在爵士樂與爵士樂即興中的用法,也有許多可以探討的,所以這就算是個預告吧!

最後的叮嚀:你可以把我的文字當作是康健雜誌或是報紙衛教專欄一樣地看,真要“治療”,還是請您櫃檯掛號,我才能仔細看診,不管是個別咨詢還是團體咨商哦!謝謝!




延伸閱讀:

繼續追蹤如何“消滅小叮噹”的實用祕訣 – 切忌想成「套現成的句子或想法進去」

用已經定型的黑人音樂風格來學習Swing Feel

十個步驟讓你一次搞懂藍調、爵士樂跟古典樂的關係

人類的血統,很難有“純”的,音樂也是

為何他們聽起來“就是”在打爵士樂的?—打破成見、突破框架,才有希望

放克也可以很優雅 - 會Swing的當代黑人音樂節奏藍調風格

《Windows》、《La Fiesta》與Chick Corea著稱風格之一

一個搖滾吉他手所寫的古典音樂樂曲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