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SHINee的幕後靈魂人物是誰?讓我來介紹一位來自瑞典的爵士樂手,也順便了解日韓的流行音樂工業已到什麼程度

文/謝啟彬


網路上八卦版只能講啥日韓偶像團體的培訓,跟台灣炒短線的差別之類的,我只想告訴各位,韓國的音樂工業幕後人才之強,跟那個概念的紮實,即便是請洋將,都是真正的練家子出身的。

K-POP在發展的過程中,曾大量向海外取經,直接找從來沒有做過甚至聽過南韓流行音樂的歐洲音樂人,尤其是北歐人來寫歌、編曲或製作,後來甚至在北歐成立了很多工作室或製作公司,他們的主持者甚至在自己的環境或市場,不是做流行音樂的,而是爵士音樂家,或是受過爵士樂的訓練,這就是我說不要用自己的想像,說感覺這團好像聽起來像你覺得的爵士樂之類的,不是那個意思。

流行音樂的根基本來就是爵士樂,因為爵士樂的最簡單定義,就是能在既定的和絃進行中即席作曲,術語叫即興(Improvisation),即興不是隨便演奏演唱,而是訓練能夠即時根據聲音找出好的旋律或是精彩的旋律,像K-POP很強調所謂「Catchy」(易記且可朗朗上口)的旋律線,而且強烈的記憶點(Hooks),爵士樂手或受過爵士樂訓練的音樂人就會比較快想到。

甚至像是樂器的發展,譬如正式名稱應為套鼓的爵士鼓,也是在爵士樂中被組合起來的,還有就是樂團合奏的聲部,也從藍調樂與爵士樂開始慢慢發展成搖滾樂以及更多黑人音樂的風格;在流行音樂工業化的美國「摩城之音」(Motown Records)唱片公司輝煌的六〇與七〇年代,也就是精緻的黑人音樂發展成型時期,諸多背後的錄音室與樂隊樂手,都是以爵士樂的合奏形式錄製編曲好的音樂,再讓歌手們配唱之後發行。

所以K-POP跟前輩J-POP一樣,都是拷貝這樣比較完整的模式,不是只有從搖滾樂的Band合奏形式開始,而是需要發揮更多互動、互補的爵士樂Combo小編制合奏形式,且當代的爵士音樂人通常都非常仔細去理解與學習更多發展出來、與當代爵士樂融合並相互影響的拉丁、非洲音樂與黑人音樂如Funk、HIP-HOP等,後者都是黑樂的延伸發展。

想見識一下?想知道少女時代、SHINee、BoA等曾經是K-POP一線團體的製作人與作曲者是誰嗎?他的名字叫Andreas Öberg,是原籍瑞典的爵士吉他手,後面的影片中,可以看到他驚人而紮實的爵士即興功力。


不要再忽視爵士樂的力量了!那真的是一種能力、一種訓練。這跟台灣長年以來的「變成做場樂手演唱會錄音室樂手最好啥都能彈卻符合市場主流」的概念恰好相反。但是那個相反,到底是好的方向或終究是窮途末路?先看這段再思考看看吧!



DO THE CATWALK - SNSD



Breaking News - SHINee

Andreas Öberg的名字你一定沒有聽過,而他的音樂演奏風格,一聽就很明顯的George Benson影響,而誰又影響了George Benson?是Wes Montgomery,而誰又影響了Wes?當然是Jazz!!

做什麼像什麼,然後還能延伸能力與創意,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啟示



BoA的<Message>也是他寫的



Message - BoA


網路,要這樣用!



然後,也還是個帥哥!

官網:Andreas Öberg - Official Website of Swedish Songwriter Producer Guitarist

這是他的臉書:Facebook粉絲頁




K-POP金曲製作人 - 瑞典吉他手Andreas Öberg,在這十七分鐘裡頭講的樂理、名詞,跟相關音樂風格常識,以及音樂基本功,比啟彬老師與凱雅老師一堂課講的還多五倍啊!哈哈!

這就是幕後工作者的溝通術語,如果你是聽熱鬧的,當然不用管製作人怎麼講,但是如果你有志於這行,那麼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然後最討厭的說法就是「他彈爵士賺不了錢所以去做流行」,你存在這種觀念與態度一天,你就永遠只能嘴炮原地踏步,為什麼不去學習人家好的一面,看看什麼是值得學習的呢?

這當然也不是速食炒短線般的「所以我趕快學點爵士樂就能做出商業流行好歌發大財」的狀況,哎,為何現在在台灣講一件事,都變得這麼二分極端甚至功利速成呢?







延伸閱讀:


爵士樂與流行樂都一樣 – 概念上要先正本清源,再來就是要鍛鍊自己的技術與腦袋了!

不是有了市場,才開始有好的樂手,好的音樂出現

為什麼我們的流行音樂走入困境?(文字版)

如果古典樂是聖經,那麼爵士樂就是易經 – 爵士樂系統原本就是一種效率之下的產物

更多有關於流行音樂

原爵士棧之爵士之外

別再一直切割分類以為懞懂了—為什麼學習爵士樂很重要?我指的是完整而有系統的學習

淺盤化就是惡性循環的開始,因為新鮮空氣打不到池塘裡—初探南韓的黑人音樂與爵士音樂水準,以及他們如何影響韓國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分成“創作藝人”跟“動感偶像”?

我不哈日,我只哈“好”—從網路資源與實際接觸淺談日本的爵士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