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成功的即興,就要像一場成功的簡報一樣-放大格局來看如何掌握「說故事」的節奏

文/謝啟彬


太多的人,認為爵士樂聽來很隨意,很輕鬆,甚至加上即興兩字,應該就是不用什麼精準,不用什麼細節,不用什麼練習,不用知道常識,不用認真聆聽...

聽起來越是優遊自在的東西,背後勢必要有更多的紮實練習,以及一顆能構築與延伸的靈活心靈,還有體力與耐力!

你可以在你的即興段落中撐多久?然後爆發力可以延續多久?你的Idea如何可以源源不絕一直出現?你如何能夠計量在這屬於你的時間與空間中,從零順暢加速到兩百而不翻車?

這就是爵士樂即興在做的訓練,以及應該追求更好的部分。


請聆聽Mike Stern在此曲中的即興,我到現在還是認為這是一段很成功的即興,跟一場漂亮的運動比賽、或一場成功的簡報一樣~

不信我們再來看他一年前在另外一個場地,跟不同樂手組合,演奏同一首曲子時候的情景,你會發現那個模式很像,但是觀眾不會察覺,因為每一場觀眾不同,而這就是專業!

什麼叫Professional?不是炫耀、展(台語)或是Show Off,而是不管之前之後在忙什麼累什麼,進到那個情境中就是要有個樣子,要講,就要做到!



在台灣的現代音樂教育,向來很少談論到即興時的「戰略」問題,經常在討論「戰術」問題,可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講完一個好故事贏得掌聲」,這卻是每一位成熟的爵士或即興音樂家必備的功夫 !

所以,如果你還是在想「這樣演好累」、「國內好像不需要這樣做?演唱會都是十六小節八小節solo而已」,或是「他用的是哪把琴哪顆效果器」、「Dennis Chambers跟Dave Weckl有什麼不一樣?(開始鍵盤評論)」、「還有誰還有誰很厲害(開始列名字)」的話,

你永遠只會是個音樂好玩的魯蛇樂迷,而無法成為玩好音樂的大大樂手~




延伸閱讀:

爵士樂是一種表達方式,你必須很會說故事,也不能“掉漆”

門檻—演奏爵士樂要真心地知道和絃,也要知道即興的當下你在哪裡?

藝術,總是需要多一點的「Extra」,不管是天份、才能或是努力,三者都需要

一桶冷水的意義傳承

漫談我最喜歡的融合爵士樂團體—The Brecker Brothers

業餘的音樂,跟專業的音樂,都是給想只聽好音樂的觀眾聽的-「喜歡聽」跟「想要做」真的在要求程度上不一樣

不管是融合爵士樂(Jazz Fusion)或流行放克樂(Pop Funk)也好,名稱不重要,「能力」、「整合力」與「體力」三者最重要

不是有了市場,才開始有好的樂手,好的音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