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小確幸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是中間那個「確」,意思是「確實」,你「確實」了嗎?

文/謝啟彬


有蠻多人常會有疑惑「你們為何要這麼拼?」
是不是有什麼使命感還是什麼信仰
還是為了證明給誰看?幹嘛那麼努力?
輕鬆過生活不是很好?台灣也有很不錯的地方
不用那麼緊張,不用那麼犧牲奉獻
不努力的人讓他們自己承擔未來的後果就好...

其實,我們根本沒有想這麼多
我只想說,如果一直努力了這麼久
才可以獲得一點點小小的成績
或甚至還是遇到大環境的忽視或不在意

那,不努力,不拼,不衝,不認真時
我們會在哪裏?該如何生存下去
而這問題是整個國家式的
因為太多年輕人看不到,上一輩沒講或不知道
沒有人叫你不要有國際競爭力
而是你知道要有,但是環境會給你一種錯覺是不用
或是自己會被惰性所牽引而已

努力當然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什麼都沒有
自然也沒有權利去抱怨,去埋怨
在台灣的音樂從業人員,必須要想到許多
學了音樂之後,該做的事,該經營的事,甚至
該做的改變

我沒有走在時代前面,而是整個環境在我熟悉的領域上
遠遠落後在時代後面,我只是在做好基本功而已
如果連基本功你都覺得太累太難太麻煩
那大家就會開始互相拖累,互相傳遞一種消極氣氛

就是「自我安慰」,卻於事無補
也就是現在流行的「小確幸」
油價物價,有些東西我們掌握不了
但是藝術與技能,我知道這是我們可以掌握到的
而且不會侷限在這個已知的環境裡頭,生機自然就多


建議大家看看這段18分鐘的TEDx演講,講者是鍾子偉先生,使用語言是中文,很容易懂,值得看看,先別急著反駁或埋怨:



TEDx資訊頁面

商業周刊 - 想解決問題,你該問「做了什麼?」而非「有什麼感覺?」(鍾子偉)

同意,因為我真的看過太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一直想要表達「感覺」,但是卻沒有「對策」,而且認為是別人該幫他想對策,他只要買“套票入場”就好。「情緒」其實人人都有,發洩或是花時間在上頭很容易,但是「作為」就很難人人都有,而且還能堅持做好。

作家楊照先生也有一樣的見解

追求小確幸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是中間那個「確」,意思是「確實」,追求「微小而確實的幸福」,當中有「追求」與「確實」兩個正面意涵,甚至有種「知足常樂」的味道,不是拿來消極無奈用的。

而你,追求那個「確實」了嗎?



延伸閱讀:

教什麼音樂,就要是那種聲音!啟彬老師的爵士即興課即景

各位未來的競爭者—你準備足了嗎?還是沒人告訴你真相?

「狀況外」與「狀況內」的差別—台灣學生與日本學生到底差在哪邊?有哪些才是真相?

沒音樂沒真相! – 從1999年的一場Salsa Band現場音樂聽起,希望認真的學子可以把握住的方向

2014第十一屆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營 2014 the 11th Taipei International Summer Jazz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