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然很喜歡你的樂器,這不用懷疑,我們的重點只是要告訴你還有這種可以很棒的可能性

文/謝啟彬



每年TISJA招生或平日在推廣、教育爵士樂與當代音樂時
我總是對某一種樂器族群,有說不出來的疑惑,甚至感觸

到底是國內學這類樂器的人一直就是太少?
還是國內學這類樂器的族群比較自成一格?
或者是有自己的市場或需求呢?


我們用鼓勵、勸說的,經常就是熱臉貼冷屁股
學生都會以老師的觀念來拒絕嘗試
老師的觀念我們尊重,但是不能理解

如果我們話說得比較重一點,甚至刺激、激將了
反而又會引起反彈,覺得我們這些非他們族群的不了解
甚至覺得我們不懂,我們不是那類樂器的學習者或老師云云

這,真的,真的很奇怪
我走過世界上許多國家,交流過許多很進步
甚至開發中地區的音樂圈或音樂學校
這種獨特的市場結構,只怕是台灣獨有

因為,這類樂器的學習成本門檻不高
大多是小學中學就能接觸到,甚至在許多貧窮的地方
大家第一個拿起來的把玩的,反而是這種比較不容易壞的樂器



但是難道這類樂器,不能夠精緻化嗎?
還有許多高超的技巧、合奏與藝術表現
經常可以在相關的樂種風格中看到,令人振奮不已

而國內的大家,都是「哇好棒哦!」「好難哦!」
然後問想不想學,答案只有三種,如果悲觀點的話

1. 「可是我老師說...」
2. 「我沒有空,有很多團要ㄍㄚ」
3. 「.............」(沒有回應)



請讓我們保持樂觀吧!這真的是全世界的潮流與趨勢
只是你的老師沒有說,而我們也沒有要與大家為敵
我們想跟大家做朋友,甚至,變成一起玩音樂
玩好音樂的夥伴呢!




你心動了嗎?或是想不想再變更好?
應該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以及耳朵中感受到的呼喚~



講得更白話一點,就是

「學的人不算少,但是想要探索更多風格的少,大部份就是留在學校樂隊、管樂團與古典交響樂團、室內樂與古典曲目的領域」

另外,恕我再度直言,別再用帶管樂團或是吹管樂團的方式,做Jazz Big Band的嘗試了!很多學校或老師總是覺得「讓管樂團嘗試吹點爵士看看」就好,但是其實語法不同、要求與訓練都不同,甚至不能只照著套譜吹,「管樂團玩點爵士」跟「玩爵士大樂團」,基本上在出發點上就已經不同,但是前者在台灣仍是主流。



延伸閱讀:

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營 Taipei International Summer Jazz Academy

知道問題在哪裡不夠,要突破萬難堅持去做才夠—音樂水準的追求要靠徹底體悟與行動力

一種東西在你的生活中不存在,並不表示它就不存在 – 喜愛或想發展爵士樂,不能只認識爵士樂,需要全面補足

爵士原力黑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