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先別管娃娃音美少女偶像團體了,呵呵(這是日本動畫きんいろモザイク「黃金拼圖」裡的插曲),光是日本流行音樂裏頭,Jazz或Swing或Big Band的元素,就不知已經聽到多少例子。而我也避免「射箭畫靶」「先入為主」的迷思,只是陳述這樣的事實存在,也不是馬上要台灣流行音樂圈來「拷貝」「抄襲」一個,因為那通常都不會有好下場...
話說回來,中塚武跟土岐麻子最常合作的編曲者與鍵盤手(也會唱歌)–川口大輔(Daisuke Kawaguchi)背景很像,都不是音樂科班出身,但是都深愛爵士樂,在日本也都參與很多流行音樂或電視電影配樂作曲的工作。後者還是前者早稻田大学政治經濟學系的學弟呢!
這也是為何我們長久以來跟日本樂壇接觸時,總覺得他們已經都很習慣Jazz跟R&B了,已經變成他們創作底藴之一層,反而有種「不意外」的常態。
而在台灣,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一種「扁平化」的窒礙感 – 這誰?不紅不知道,跳過 / 日本不是都是泡沫化小孩在迷的偶像團體嗎?現在韓國比較強了... / 日本爵士樂很強哦!都跟很多外國爵士大師合作.. / 日本的Fusion就是T-Square, Casiopea... / 幹嘛認真學爵士樂啊?很老派的玩意........
來看看兩人的本尊吧!這是日本Keyboard雜誌所做的專訪企劃。更多他們的作品,可以查上述的連結或官網哦!
為什麼不能直接說就是程度不足呢?台灣跟日本友好是一回事,但是音樂程度的差異,又是另外一回事啊!
聽聽看:平井堅 世界で一番君が好き?
你問我為什麼台灣的流行音樂很少有這樣的?因為你覺得一些標榜爵士的流行歌手不是這樣...當然實際上就是非常態,不是大家習慣的表現風格
好吧!問題在於:
1. 樂手的能力 - 節奏組樂手極少有這樣的素養,銅管組樂手都說沒興趣,其實是態度有偏差加上能力無法掌控
2. 歌手本身的能力 - 雖然不能說這是真正的爵士樂,但是卻是大量爵士樂影響的J-Pop,光歌手本身對於音樂基本功的掌握能力,就跟我們慣常在台灣說的唱腔或情緒或才華,很不一樣
3. 唱片公司主管沒有辦法具備這樣的素養,也怕真的推這樣的東西出來會大賠,畢竟這樣類型的音樂在台灣從來不曾生根,也可以說是歷史種下的果
4. 當然還是要回到生根的問題,你爵士樂再厲害,再會即興,曲子寫得再怎樣高深,那都是在爵士樂範疇裡頭可以被討論而已。但是日本流行音樂有很深厚的爵士樂與黑人音樂基礎與影響,觀眾也能接受這樣的表現方式,而非只是外在上(復古、成熟、黑爵士、夜上海...等),就會讓音樂的面向更寬廣,也更能去“調味”
相信我,台灣的流行音樂或唱片圈,行銷人才真的很多也很強,企劃包裝人才也真的都太強了,美術設計更是不用說,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就是因為這些人才太過強大,所以多年來不同世代的觀眾,早已習慣這樣的行為模式與思考邏輯,以至於很容易無限迴圈、跳不出來看見事情的真正重點?
重點就在於音樂人才的培訓,不是只是作詞作曲演奏錄音或行銷企劃或產生明星或增設演出場地(不管是大型場館或Live House都一樣),對風格的掌握與音樂程度的完整建構,才會是制勝關鍵啊!就跟你想發展籃球跟棒球,不能老是在討論誰來開球或是販賣週邊商品,球員的培育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不是「明星球員」,是一個團隊(Team)與系統(System)的建構。很多東西是一整套的沒錯,但是核心技術在哪,要明白呢!
當你在一個環境中問了很久的問題,卻是無解或甚至是亂象叢生時,你就得跳開那個環境來看,甚至對你原本“以為”的定義產生懷疑,因為這個環境裡頭,原本就沒有這些東西的定義,甚至有很多偏見,譬如爵士樂、大學教育、流行音樂、音樂市場、媒體傳播...等。
簡單來說,如果你覺得我「不過就是個爵士音樂人與音樂老師」或是「啊你們那個只是很複雜的爵士樂啦不要以偏概全啦」云云,卻忽略了我們長久以來對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參與與人才培育,進而把我們說的當作是「另類觀點」,或是忽視這樣的觀點時,那就還是會一直在前段所造成的混亂中打轉,轉不出來,最後不了了之而已 。
延伸閱讀:
中塚武的官網
川口大輔的官網
有關日本流行音樂與爵士音樂的寫作
爵士棧上還有更多
先別管娃娃音美少女偶像團體了,呵呵(這是日本動畫きんいろモザイク「黃金拼圖」裡的插曲),光是日本流行音樂裏頭,Jazz或Swing或Big Band的元素,就不知已經聽到多少例子。而我也避免「射箭畫靶」「先入為主」的迷思,只是陳述這樣的事實存在,也不是馬上要台灣流行音樂圈來「拷貝」「抄襲」一個,因為那通常都不會有好下場...
要注意的這首曲子的原作者是中塚武(Takeshi Nakatsuka),也是日本一線的流行音樂工作者,此曲原出於他跟女歌手土岐麻子(Toki Asako)合作的版本,原編曲也是精彩的Big Band風味。
中塚武與土岐麻子合唱的《Your Voice》出自於這張專輯 |
在土岐麻子的「Voice ~WORKS BEST」精選集中也有收錄 |
話說回來,中塚武跟土岐麻子最常合作的編曲者與鍵盤手(也會唱歌)–川口大輔(Daisuke Kawaguchi)背景很像,都不是音樂科班出身,但是都深愛爵士樂,在日本也都參與很多流行音樂或電視電影配樂作曲的工作。後者還是前者早稻田大学政治經濟學系的學弟呢!
這也是為何我們長久以來跟日本樂壇接觸時,總覺得他們已經都很習慣Jazz跟R&B了,已經變成他們創作底藴之一層,反而有種「不意外」的常態。
而在台灣,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一種「扁平化」的窒礙感 – 這誰?不紅不知道,跳過 / 日本不是都是泡沫化小孩在迷的偶像團體嗎?現在韓國比較強了... / 日本爵士樂很強哦!都跟很多外國爵士大師合作.. / 日本的Fusion就是T-Square, Casiopea... / 幹嘛認真學爵士樂啊?很老派的玩意........
來看看兩人的本尊吧!這是日本Keyboard雜誌所做的專訪企劃。更多他們的作品,可以查上述的連結或官網哦!
為什麼不能直接說就是程度不足呢?台灣跟日本友好是一回事,但是音樂程度的差異,又是另外一回事啊!
聽聽看:平井堅 世界で一番君が好き?
你問我為什麼台灣的流行音樂很少有這樣的?因為你覺得一些標榜爵士的流行歌手不是這樣...當然實際上就是非常態,不是大家習慣的表現風格
好吧!問題在於:
1. 樂手的能力 - 節奏組樂手極少有這樣的素養,銅管組樂手都說沒興趣,其實是態度有偏差加上能力無法掌控
2. 歌手本身的能力 - 雖然不能說這是真正的爵士樂,但是卻是大量爵士樂影響的J-Pop,光歌手本身對於音樂基本功的掌握能力,就跟我們慣常在台灣說的唱腔或情緒或才華,很不一樣
3. 唱片公司主管沒有辦法具備這樣的素養,也怕真的推這樣的東西出來會大賠,畢竟這樣類型的音樂在台灣從來不曾生根,也可以說是歷史種下的果
4. 當然還是要回到生根的問題,你爵士樂再厲害,再會即興,曲子寫得再怎樣高深,那都是在爵士樂範疇裡頭可以被討論而已。但是日本流行音樂有很深厚的爵士樂與黑人音樂基礎與影響,觀眾也能接受這樣的表現方式,而非只是外在上(復古、成熟、黑爵士、夜上海...等),就會讓音樂的面向更寬廣,也更能去“調味”
相信我,台灣的流行音樂或唱片圈,行銷人才真的很多也很強,企劃包裝人才也真的都太強了,美術設計更是不用說,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就是因為這些人才太過強大,所以多年來不同世代的觀眾,早已習慣這樣的行為模式與思考邏輯,以至於很容易無限迴圈、跳不出來看見事情的真正重點?
重點就在於音樂人才的培訓,不是只是作詞作曲演奏錄音或行銷企劃或產生明星或增設演出場地(不管是大型場館或Live House都一樣),對風格的掌握與音樂程度的完整建構,才會是制勝關鍵啊!就跟你想發展籃球跟棒球,不能老是在討論誰來開球或是販賣週邊商品,球員的培育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不是「明星球員」,是一個團隊(Team)與系統(System)的建構。很多東西是一整套的沒錯,但是核心技術在哪,要明白呢!
當你在一個環境中問了很久的問題,卻是無解或甚至是亂象叢生時,你就得跳開那個環境來看,甚至對你原本“以為”的定義產生懷疑,因為這個環境裡頭,原本就沒有這些東西的定義,甚至有很多偏見,譬如爵士樂、大學教育、流行音樂、音樂市場、媒體傳播...等。
簡單來說,如果你覺得我「不過就是個爵士音樂人與音樂老師」或是「啊你們那個只是很複雜的爵士樂啦不要以偏概全啦」云云,卻忽略了我們長久以來對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參與與人才培育,進而把我們說的當作是「另類觀點」,或是忽視這樣的觀點時,那就還是會一直在前段所造成的混亂中打轉,轉不出來,最後不了了之而已 。
延伸閱讀:
中塚武的官網
川口大輔的官網
有關日本流行音樂與爵士音樂的寫作
爵士棧上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