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在於真正啟發學生與引導學生,而不是現代人想像中服務業與顧客的關係

文 / 謝啟彬

在東京洗足學園音樂大學爵士音樂系,與日本老師們一起教導著台日爵士樂學生們

當老師,尤其是技藝類的老師,最麻煩的事情在於:

當你開始要求的時候,有些自認是魯蛇或廢柴的學生
會自己先喊聲說好難哦好難哦,然後覺得老師好兇很嚴格
當你想要稱讚的時候,有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
會認為稱讚一個部分或是有進步
就表示自己已經好棒棒或是不用繼續精進了

所以要當說好話的老師,其實很簡單,別得罪學生就好
要當好老師,就很難,因為你還得考慮到學生懂不懂的問題
懂了之後的練習與自覺,其實是學生的本分,不是老師的工作

可是現在在「消費者意識高漲」的年代裡
其實原意是要顧及學生懂不懂,然後自己會去努力
卻常會被扭曲成要顧及學生「感覺好不好」「怎麼想」
甚至還要清楚地規定作業或陪練,然後狀況又很容易回到第二段

年紀輕的學生,啥都不懂被動等指示也缺乏對未來的警覺與過濾
年紀長的學生,背景複雜要顧及自尊還要考量他們的時間與能力
這是我認為以自己經驗與角度出發,覺得老師不是個好工作的原因

當然老師在不同的場域、不同的受教對象中,有很多種
最怕的就是學生的想像跟你不一樣,並製造出一些無謂的「以為」

而你的工作,就是把兩者的想像差異,調到一樣,這樣才能著手工作
其他的,都是抱怨與口水,以及製造更多的誤解與無奈而已吧!

現在我的想法與態度也在慢慢調整
說真的在台灣,要學生靠「自覺」來「自主學習」
可以說是天方夜譚,這不分在學校裡或是社會上的學習
要他們檢討自己,大家第一時間,不管年紀大小
一定出現那種魯蛇心態,對啦我就是廢啦我就都不會
最可怕的是「我就是都不會才會來學的啊!」


追求好,變成不是用行動表示,而是分享按讚別人的好
這跟謙虛無關,也跟什麼氣度胸襟都無關
好就是表示程度與質感,而不同領域有不同領域要追求的質感
魯蛇心態的另一種對立,就是優越心態(或說溫拿心態?)
不是真的winner,而是在主體以外的東西比較,實質上無用

「見賢思齊」、「並駕齊驅」、「拼命趕上」這種態度
現在會真的拿來用在自己身上的,少了,而理由藉口,更多了

我教過很多學生,也帶過很多團體與群體
鼓勵的話講過很多,要學生自己檢討或反省的狀況也多
不過後者能實際做到的,非常稀有
大部份的人還是會選擇從眾心態

同儕之間本應互相砥礪
但是朋友歸朋友,程度歸程度,這真的是有差的
只是很多人都選擇對寬以律己,也寬以待認識的人
嚴以待不認識或是不喜歡的人,或是不是同儕的人
大家都不想給別人壓力,就會說是老師給大家壓力的,呵呵

老師的責任,不是打學生的耳光,而是要ㄍㄧㄥ學生
打人很容易,ㄍㄧㄥ人才是難
能不能受得了ㄍㄧㄥ,而不是怕被打
所謂激發潛能不是讀點格言或是喊點口號就可成事的
而有時候也不要忘記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潛能不一定人人都有




延伸閱讀

音樂的程度不能純粹靠外力,要靠自覺—在南非的訪問教學心得

在夾縫中求更多人生存-「專業教育」與「體驗教育」之間的翻轉

不需要羨慕哪裡好,而需要知道如何變好 – 這世界沒有烏托邦,只能努力去創造、延續與平衡

誰誰誰很厲害,是不是講太多也聽很煩了呢?如果真想玩音樂,你自己能否變更好、更有成就感,環境也能永續最重要

台灣人總容易誤會:一位「嚴格」的老師,跟一位「嚴厲」的老師之差別

連海外音樂名校都不能瞭解的事-環境就像險惡的大海,我們也同在海上,訓練著水手、船長與探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