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堀秀彰(Hideaki Hori)是我今年新認識的日本鋼琴手,能力非常強,對音樂的表現方式也於概念上有相近之處,他也是完全自學出身的,從未出國到美國去學習,或是念過日本的音樂專門學校,這類型的日本爵士樂手,背景都很相似 - 原本學古典鋼琴,慢慢開始接觸流行音樂,然後十幾歲開始玩爵士團,就一路在音樂上成長,甚至靠演奏與創作音樂為業。
他跟另一位鋼琴手石田衛(Mamoru Ishida)都是那種最佳Sideman等級的,我相信台灣的觀眾或學生絕不可能事先認識他們,因為他們在台灣或英文媒介上沒有名氣或被介紹過,但是現場的功力硬是十分了得,而像這樣的三十幾歲爵士鋼琴手,光是在東京就少說有五十人以上,而且還能互相替補。
為何會一起提到堀秀彰與石田衛?因為他們是十七歲就認識的好朋友,一起玩音樂、搞樂團、研究爵士樂,然後彼此砥礪進步,而他們上大學後,唸的其實都不是音樂專修,而是其他科系。所以說,學校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環境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而你想在日本爵士樂壇有個名號,這些鋼琴家的水準,都是最基本需要達到並跨越的門檻。
很多時候我都會希望,我教過帶過的吉他學生(其他樂器亦然),能擺脫那種「Session Player」習氣,不要想說「我只要做到這樣就好」,結果音樂都不夠「精采」,只是在扮演陪襯與交代的角色。這樣玩賺不到錢?那就要培養「能收能放」的本事,我見過的日本樂手,在幫別人作嫁時,已經非常投入,程度非常之高,即便換算一下那種“投資報酬率”,是很“不划算”的,但是那個水線就是這樣,而不是啥“做太多怕會太超過”云云。「精采」,你就會被記住!
比我年長的樂手出現老成心態,那我無法改變,但是比我資淺的樂手沒事在那裡老成裝事故找藉口,我真的是看不過去的。
延伸閱讀:
關於日本爵士樂壇的專題寫作
心得建議
關於教育
音樂環境一直在改變,許多觀念也要隨著調整—關於「我不是科班出身的」跟「出國留學的都比較厲害」這兩種說法
堀秀彰(Hideaki Hori)是我今年新認識的日本鋼琴手,能力非常強,對音樂的表現方式也於概念上有相近之處,他也是完全自學出身的,從未出國到美國去學習,或是念過日本的音樂專門學校,這類型的日本爵士樂手,背景都很相似 - 原本學古典鋼琴,慢慢開始接觸流行音樂,然後十幾歲開始玩爵士團,就一路在音樂上成長,甚至靠演奏與創作音樂為業。
他跟另一位鋼琴手石田衛(Mamoru Ishida)都是那種最佳Sideman等級的,我相信台灣的觀眾或學生絕不可能事先認識他們,因為他們在台灣或英文媒介上沒有名氣或被介紹過,但是現場的功力硬是十分了得,而像這樣的三十幾歲爵士鋼琴手,光是在東京就少說有五十人以上,而且還能互相替補。
為何會一起提到堀秀彰與石田衛?因為他們是十七歲就認識的好朋友,一起玩音樂、搞樂團、研究爵士樂,然後彼此砥礪進步,而他們上大學後,唸的其實都不是音樂專修,而是其他科系。所以說,學校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環境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而你想在日本爵士樂壇有個名號,這些鋼琴家的水準,都是最基本需要達到並跨越的門檻。
很多時候我都會希望,我教過帶過的吉他學生(其他樂器亦然),能擺脫那種「Session Player」習氣,不要想說「我只要做到這樣就好」,結果音樂都不夠「精采」,只是在扮演陪襯與交代的角色。這樣玩賺不到錢?那就要培養「能收能放」的本事,我見過的日本樂手,在幫別人作嫁時,已經非常投入,程度非常之高,即便換算一下那種“投資報酬率”,是很“不划算”的,但是那個水線就是這樣,而不是啥“做太多怕會太超過”云云。「精采」,你就會被記住!
延伸閱讀:
關於日本爵士樂壇的專題寫作
心得建議
關於教育
音樂環境一直在改變,許多觀念也要隨著調整—關於「我不是科班出身的」跟「出國留學的都比較厲害」這兩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