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露丸的日本名字是怎麼來的?跟俄羅斯有什麼關聯?

文 / 謝啟彬


「世界音樂」課中對家庭常備腸胃藥「正露丸」的補充說明:

“露西亞”就是指Russia俄羅斯,故事發生在1904年中國東北的日俄戰爭期間,日本陸軍軍醫森鷗外等人,為了因應士兵們在異鄉戰場征途中罹患腳氣病,研發出一款新藥,但是臨床實驗發現卻對原本想治癒的病無效,反而士兵們的胃痛與消化不良、牙齒痛等症狀隨之好轉起來,後來這款藥就被拿來當成腸胃與止痛藥使用。

日本軍方為了強迫士兵們服用這初次吞服會覺得有怪味的黑色小藥丸,便以天皇的名義下令說大家都必須要吃下“征露丸”,也就是征服露西亞之戰所啟用的藥品,後來日本大阪的大幸製藥就將其改名為,我們現今常見的腸胃常備藥「正露丸」了!

注意看正露丸的外包裝中,為何會要消費者認明“有喇叭ㄝ”標誌,就是因為這代表了前日本皇軍陸軍的意涵 。

日本陸軍與海軍的世仇,甚至影響了正露丸的發明,因為陸軍的軍醫們跟海軍的軍醫們,對於日俄戰爭時士兵罹患腳氣病的解決方式不同,陸軍軍醫森鷗外等人認為是微生物感染引起,所以發給士兵有滅菌效果的木餾油劑,取「征服露西亞」(Russia日本舊翻譯)之意,但是那種藥對腳氣病沒效卻對拉肚子或胃腸不適有效,所以仍然造成日本陸軍在日俄戰爭時損失大量官兵 。

陸軍軍醫是崇尚德國醫學的,海軍軍醫則是崇尚英國醫學(跟他們留學的國家有關),結果日本陸軍以為“吃比較好”,因為要鼓勵原來只能吃糙米飯的中下階層平民從軍,就可以吃到白米飯,結果卻間接減少了維他命B群的吸收,以致營養不均衡 。

日本海軍則是英美人吃法“吃更好”“吃均衡”,讓官兵吃麥類製品如麵包,白米中也混胚芽米一起煮,所以就不缺麥類中蘊含豐富的維他命B群,又加上牛奶、魚肉與蔬菜的供應,日本海軍官兵就極少因為營養不良而罹患腳氣病 。

可悲的是,台灣在甲午戰爭後成為日本殖民地,森鷗外被派來台灣當官階很大的陸軍局軍醫部部長,仍然堅持己見禁止日本陸軍官兵吃麥類製品,結果大日本陸軍在台幾乎都得了腳氣病,也一堆人非戰而死,森鷗外後來就調回日本,世人比較熟悉他的角色是文學家與知識啟蒙者,但是他在醫學上對日本陸軍甚至日本人反而是負面的評價,除了正露丸被留下來當作腸胃藥外 。



延伸閱讀:

更多有關歷史脈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