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出好旋律的框架 - 琶音(Arpeggios)的介紹與應用

文 / 謝啟彬

(圖片來源)

什麼?琶音?我早就會了!幹嘛還講這個……嘿!等一下,在爵士樂裡,永遠不要說這個比較簡單、那個比較難!許多小元素都是構成好即興的要件,沒錯,已有多位大師為爵士語彙添加了許多音階或句法,但是如果他們沒有先認識這些辨明聲響的方法,又如何能於其上再作文章呢?

告訴各位一個事實:今天不管是Louis Armstrong、Charlie Parker、John Coltrane、McCoy Tyner、Ornette Coleman、Joey Calderazzo、Michael Brecker、David Murray或John Zorn,只要任何音樂牽扯到「和絃」,不管是一個或是六十四個,那麼琶音就有發揮它功效的地方,很多聽起來好像很難的東西,要不是作曲上和絃排得難,要不就是半音趨近、張力—解決、節奏手法,或上聲部延伸音、序列形句法、數位句型的和聲強化運用等等而已,如果你仔細聆聽並採譜研究,結果會顯而易見,但先熟悉和絃聲響並把運用各種琶音來練習,才是最基本的基礎,否則亂彈一通說是“Playing Outside”,那才叫貽笑大方呢!

許多較舊的爵士教材或教學法,在過去以來一直強調「和絃對應音階」(Chord-Scales)的方法,當然這沒有錯,然而所謂的音階就是調性音(Chord Tones)與非調性音(Non Chord Tones)的八度內集成,一個調內七個和絃雖然都來自同一個音階,但是他們單獨的和絃組成聲響都給人不一樣的感覺,有的穩定,有的尋求解決,甚至有不同的功能,你當然可以在C大調的所有順階和絃(Diatonic Chords)中跑C大調音階,但是在爵士樂中這樣的方法太過平板,因為我們要作的,是讓大家聽到和絃的清楚進行與重要音的呈現,再組合成順暢的旋律線或玩進玩出,而不能光靠和聲樂器的伴奏而已,各位如果聽聽許多無鋼琴伴奏的爵士大師演奏,便可了解他們不管是用基本的或進階的手法,對於和聲的處理上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這也簡單地回答了許多朋友對於「為什麼一個調要有不同的和絃級數?」跟「我要學一堆很怪的音階才叫爵士樂嗎?」的長久疑惑。

OK!我們先來看看在大調內的順階和絃與級數吧!這裡我們用C大調來示範:



有沒有發現它們跟古典樂或搖滾樂音階教本不同的地方?Yes!就是7音的使用,前兩者幾乎都強調三和絃(Triads)的練習,雖然像布拉姆斯已很強調9、11、13延伸音,德布西的音樂有大量的m7b5和絃聲響,但在以演奏技巧為主的古典樂世界裡,很少人會去分析和絃的形成。然而到了爵士樂裡,各位必須非常看重7音,因為有了它才有一堆延伸音、有它才有所謂的和絃配置(Voicings)。這些調性音十分根本,也就是所謂「重要的音」,它們形成了和絃基本聲響,並在連串的旋律線中產生回歸的依據,所以我們必須練習轉位(Inversions)跟逆向(Reverses),因為重要的音可以由根音開始結束、但也可由3音、5音、7音開始結束,演奏者一方面要強化,一方面亦得避免呆滯。各位要把它們都練到滾瓜爛熟到變成反射性的動作,並自行變化速度或節拍、節奏等。我另寫了一些練習,可以幫助各位熟悉聲響,請一樣移十二調練習:


慢慢地,你會感覺出來以上的爵士語彙在許多錄音或現場中隨處可聞,並有很多不同的應用,至於練十二調看來好像很多對不對?別怕,沿路上你會遇到許多似曾相識的和絃,再加上使用「過度學習」的方法,很快地一般常見的和絃形態就掌控在你的手中了!舉例來說:Dm7在C大調內是Ⅱ級,但在F大調內又會以Ⅵ級角色出現,在降B大調內它則是Ⅲ級;又如FMaj7是C大調的Ⅳ級、F大調的Ⅰ級等等,應該不那麼困難才是。對於非調性延伸音(Non-Diatonic Tensions ; Altered Tensions)以及增減變化和絃、六和絃等,我們暫且不談,這裡還有很多好玩的可以動手,要是變成單純的學術推論,可能又要嚇跑很多人啦!

截至目前為止,可能有些朋友還在搞清楚邏輯問題,有些人則乖乖地開始練習,但也許還有更多人會覺得自己已經知道上面所講的了,是啊!沒有很難啊!可是你得真的用得好才行吧?「學以致用」跟「舉一反三」這兩句成語永遠是終身受用的呀!我們來打個比方:各位一定看過棒球比賽,投手的職責在哪裡呢?不過是把球投進捕手手套中,而不要讓打擊手打出去的簡單動作而已,但這其中學問可大囉!投手們絞盡腦汁,想出一堆內角球、外角球、上拋球、下墜球、慢速球、區球、勾球、迴旋球……等等,並苦練自己的絕招,就為了完成這個動作,而避免暴投或觸身球等危險行為,但這樣球賽不就會精彩好看、出奇制勝了嗎?在爵士樂裡,我們處理即興的線條時,也是抱持著這樣的概念,請看以下的例子,看看琶音的“變化球”能夠到什麼程度。

如果我們選擇由某一和絃音開始把一組琶音作前後的排列組合的話,那麼每一個位置我們能有六種可能性(圈圈表示與起音的相對關係),在譜例中我們以大寫英文字母顯示,原位加三個轉位就有二十四種可能性啦!再來呢?各位可以用八度互換(Octave Replacement)的方法,讓音名不動,但高低位置改變,看吧!二十四種中的每一種又增加至少三到五種的變化(以小寫英文字母對應),可是你還是能很清楚地聽見和絃的聲響,為求實用,我把音程跳得過大或不自然的捨去了,而有些組合又有其音域限制,但是不是已很嚇人了呢?


其實用統計的看起來很驚人,但是實際練過之後還好,除了之前講過的同樣和絃在不同調會重復出現外,你的反應速度孩會變快,重點是你要能夠在對的和絃中發出正確的旋律走向而已。如果你不是樂器完全新手,就不會慢到爆,因為重點是腦袋的反應速度,身體只是需要練習去承接那些idea而已...

1357 / 1375 / 1537 / 1573 / 1735 / 1753
3571 / 3517 / 3715 / 3751 / 3157 / 3175
5713 / 5731 / 5137 / 5173 / 5317 / 5371
7135 / 7153 / 7315 / 7351 / 7513 / 7531

plus some Octave Replacements

分解和絃實際上就是還沒有用節奏、切分與律動“處理”過的旋律。

Broken Chords are actually Melodies which haven't been processed by Rhythm, Syncopation & Groove yet.

現在你的“袋子”(Bag)中已經有很多小元素了(Cells),這也是創造旋律線的一部份,但還沒完呢!在使用不同速度及節奏練熟之後,請自行運用此法“狠狠地”把剩下六個順階和絃及其轉位變化一番,既然要練就得練個徹底,一個大調內就有24x7=168種要練的,再加上八度互換變化,再加上十二調……不管你必須先慢慢寫下來再練,或是咬緊牙關撐過去,目的都只是要理出一個頭緒,並使其變成反射性動作而已,這才是練習的真諦。所有的老中青爵士音樂家,不管他們是藉由相似的道路或同樣砥其心志來熟練上手,都是實實在在唬不了人的!

接下來,讓我們進入另一個層次,運用琶音來連接和絃進行吧!如果你已經把前面的東西練得很有心得了,那麼這些都不再奇怪了吧?我們選擇最常用的Ⅱ–Ⅴ–Ⅰ,原則是從任何一個和絃音開始,“爬”到下一個和絃的和絃音,再到下個和絃的和絃音,練習時可盡量找相近的位置,避免大跳,譜例的示範應該很清楚才是,看起來是不是有爵士線條的波動,並非常地旋律性呢?它們的真面目其實就是琶音的運用而已:


這樣的手法可稱之為「調性音即興」(Chord-Tone Solo」,音樂家的行話叫「Change Running」(還記得“Change”的意思吧?),如果又加上像後面幾行那樣的節奏變化,或是搶拍、延遲、各種半音趨近等等,那麼爵士語彙的呈現就算成功的了,因為和聲色彩上清楚,句子的方向亦具變化性,再來就是組織架構的能力的問題需努力。各位務必要轉十二調練習,或放入五度循環中,我並強烈建議練習半音音程上下行跟全音音程上下行的階梯式循環,因為自四○年代後的爵士樂曲常有這樣的進行,而且也方便日後的延伸音、代理和絃跟“想像和絃”、序列形句法(Sequence)等各種相異手法之學習及運用上手。

以上的建議,希望各位能舉一反十地練習,根基打穩比什麼都來得重要,在譯作「如何學習一首曲子」中也有許多進入經典曲時的建議,煩請參考練習!接下來我們再舉一些亦很常用的琶音,譬如在以下的例子中,我們把每個和絃的調性延伸9音拿來取代根音,各位會得到以下的結果:


注意Ⅲ級跟Ⅶ級的調性延伸b9音在調性和聲內是很少使用的,因為一般說來調性延伸音如果跟調性內音(和絃音)差半音時,碰撞不諧和感會過強,所以我們捨棄不用,除了是與小調調式互換(Modal Interchange)的屬七和絃變化,以及以調式(Modal)概念看待之外。所以各位可以再參照前面的方法,再來一番大挑戰!保證有效!再揉揉眼睛看看,每個和絃是不是現在都有可以代用的另一個和絃了呢?只是9代1而已,我們又發現了更多可能性。

還有兩種可能性,就是把同樣的方法套用在和聲小音階(Harmonic Minor)以及上行旋律小音階(Melodic Minor Ascending)上,各位會得到更多更多的變化,這一點也不是紙上談兵,因為將來在練習小調樂曲,以及運用「調式互換」、「平行小調借用」或「代用和絃」等方法時,這些琶音及變化還是會“陰魂不散”地出現的,因此請自行安排練習進度吧!


今天為各位介紹的是基本卻重要的琶音句法應用,這些概念必須先打穩,各位並可自行參照《爵士語彙》、《採譜分析》及《爵士常識》專欄中之其他建議及介紹來求得更多變化……慢著!有人舉手發問了:「那像Dm7內的Si是13(6)音,但它也是G7的3音,可不可以用這樣的想法來連結?」好問題!這部份我們將留待於介紹Voice Leading、Guide-Tone Line跟Common-Tone等手法章節時再行探討一番,要記得,在進階到這些以前,對於和絃及和絃音的概念已經要很清楚才行喔!


《一些更進一步探討的資源》

正如之前第二段所提到的,許多老書籍都傾向於用「和絃對應音階」的方法來教,當然這還是有很大的用處的,大概這些作者也認為這些大家都應該自己曉得,但幾十年下來發現許多學生因為這樣而產生了許多問題,而忽略了其實在許多大師名家的手法中,亦把琶音旋律整合得很好,所以諸如像在Hal Crook的「Ready, Aim, Improvise !」等幾本較新的書中,開始強調要像本文介紹的一樣,希望大家反璞歸真地來思考,其他的書籍則都強調琶音在上聲部延伸音結構(Upper Structure Tensions)、序列形句法(Sequence)及數位句型(Digital Patterns)的高階運用。

吉他手寫的書或寫給吉他手的書也有大量參考價值,因為在吉他上琶音的運用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還是不斷地採譜,或分析自己的採譜跟別人的採譜,並自行思考整理出適合自己的邏輯方式。



延伸閱讀:

更多爵士語彙



(註:本文歷久彌新,為十三年歷史經典舊版重新潤飾更新,將從舊棧陸續搬家,也即將集結出版實體書籍!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