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器」,在爵士樂中指的是?

文 / 謝啟彬




曾經在上課時,分享給銘傳兩個班聽的超高等級爵士樂!反應很好

不好意思,我在台灣介紹推廣爵士樂已經超過十年了,各種反應與各種族群可預期的情況,我大概都“略懂略懂”

就跟我當然會教學生或觀眾了解Swing,但我也會告訴學生或觀眾,那個標準有多高?格局可以有多大?我願意從頭帶起,然而即便是Swing,就有很多細節與質感,是可以再琢磨,或說,可以用法子去練得的,沒那麼玄但也沒那麼簡單

要體驗,沒有關係,非常歡迎!但是要知道其實都還有許多可以前進探索,或追求更好的境界

這點在深度與要求上,不會輸給其他市面上所有的音樂!甚至你還必須要知道,一個好的爵士樂手的“能力”,是很多古典樂手根本做不到的,更不要講到流行樂手了!

我們一直在把東西內化、轉換成大家易於接受的,但是如果有人要小覷爵士樂,或是亂搞爵士樂,或是簡化爵士樂成一種情調或是“會打2&4拍"或是掛羊頭賣狗肉之類的

其實不需要我們打你們臉,觀眾就會打你們臉了,因為現在觀眾的Level愈來愈高了!可以聽到更多細節,聽得更為深入,假象的東西,是撐不了多久的,真的


譬如這段,我有DVD,認真的人都應該去買這張DVD,或是真的去看一次PMG的音樂會!甚至開始研究,為何他們的聲音為何會這樣?進一步,當樂手的人,就要更進一步去練習去分析去精進去體會,那種層次

光舉個技術性的好了,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鋼琴手Lyle Mays那個史坦威鋼琴,為何即興演奏時會有銅管的聲音出現?又這麼好聽?

網路上或會後的場合中,技術人員或是消息靈通者就會跳出來說,因為那個有裝MIDI驅動裝置,外加的,Lyle Mays可以用腳再切換,那個怎裝?多少錢?....

我們不教你一般人以為的「硬體」,因為技術,用錢就可以買得到

但是手上的技術,也就是「軟體」呢?是我們在教的,除了即興的流暢以及對和聲的敏感外(聽出來這曲子是C Mixolydian調式,就先恭喜你擺脫古典樂學校教我們的“屬七和絃一定要解決“的觀念了)

爵士鋼琴手一出手的Voicing(和絃配置),是他即興的,換另外一位來,配置就會不一樣。而銅管聲部的和聲編寫,就是這聲音!不擺脫樂器本位主義,認為只有銅管可以教銅管或只有銅管樂手會,一整個觀念就是錯的了,永遠也學不到這招!不管之後是否分配寫成五線譜給真正的Horn Section吹,或還是用MIDI驅動取樣音色(Sampling)

這就是「手上的技術」,那是你的身體、你的腦袋、你的神經、你的反應、你的經驗

與你的才華,不是那架史坦威跟很貴的MIDI驅動系統

所以,既然音樂這麼多種,技術的分類這麼細,那就真的不可能說學了一種,馬上就能通另外一種,武俠小說裡頭的情節也得“經年累月”一會兒才行,所以,當然就要分門別類,不能啥都想糝在一起講、混在一起做,因為那樣做,只會出來浮誇的東西,不實在

而觀眾會聽出來的

別的不說,我那些二十幾歲的“非音樂科班”的大學生們,就至少可以分辨

那學音樂的朋友,你還在想什麼呢?

如果人們對於相機的畫素或功能評比,如此地在乎,事實上也的確是一分錢一分貨

那為何不能把同樣的執著以及對於品質的判別,拿到音樂上來呢?

當然,很多人當然也是隨便拍拍,或許就跟音樂也是隨意聽聽一樣

只是我強調的是那個「細節的差異」,造成「水準的高低」,你應該也要去追求前者,至少能學會判斷,再繼續從做中學的,不是嗎?

同樣的道理,在樂手器材的追求上也是一樣的狀況


(DVD一定要買來看!)
Pat Metheny Group - Speaking of Now Live


同場加映一場相隔四年前的同一首曲子,但是鼓手不一樣,也沒有小號手Cuong Vu與貝斯手/歌手Rochard Bona,但是招式一樣,我想應該很清楚可以說明爵士樂到底是在幹嘛,也該要往那個地方加強的?也就是說,每次的即興都要不一樣!但是音樂的結構與曲式,以及合奏與即興時的強大音樂性,必須要呈現出來!

(2002年,十年前來台演出,兩場也是一樣的境界,可以看延伸閱讀裡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