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介紹我在還沒去歐洲時聽的歐洲流行音樂代表人物 - Isabelle Antena與相關連結

文 / 謝啟彬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對於Youtube這玩意是有意見的
我是Tape/CD世代的人,所以我認識音樂的管道,除了現場音樂,就是Tape與CD
在我最求知若渴的學習年代裡,CD專輯的大量聆聽,造就了我一個特異功能
就是我可以真的知道誰誰誰有什麼好作品,然後作曲者與演奏者是誰


我今天想要分享的,是大學時代在比利時古典小提琴主修老師的推薦下
在他家聽到的CD - 當然,他家也有很多黑膠唱片,後來我們也買了不少

這位唱法文的“香頌”歌手,當時在台灣發燒友界很紅,但其實她是比利時人
我後來觀察出來一個邏輯,就是日本流行什麼,台灣就會跟
譬如很有名的波爾瑪利亞大樂團等等



但是後來,真的都是後來,我才知道我反覆聽了一遍又一遍的音樂
愛不釋手,甚至好想知道那些和絃進行的奧妙,進而促使我前往歐洲學習爵士樂

這些音樂的養分中,都有許多我後來認識的歐洲音樂家身影
譬如以前我音樂院的老師貝斯手Bart De Nolf,曾跟她去日本巡迴兩次
而凱雅的主修老師Diederik Wissels,也曾幫她製作過專輯

《Antena》這首曲子的作曲者與吉他手Pierre Van Dormael,是比利時人,已經過世
但是在比利時所有人都認識他,人緣好,才華洋溢,除了爵士以外,拉丁也是一把罩


這裏兩首曲子就是十足巴西風的音樂,分別是《Antena》跟《Serpent a Plumes》
後者,甚至在我多年後開始接觸日本爵士樂壇時,才發現跟《Emoldurada》一樣
已經都變成日本爵士樂壇中想要玩Brazilian Style的Standard了




如果上過我們的爵士原力講堂,我們曾經介紹過巴西音樂獨特的作曲模式
非常迷人,但是我們卻都一一破解(因為爵士樂啊!),而且都教給了學生們




IA有很多早期專輯都值得一聽,甚至後面剛好搭上所謂Acid Jazz的風潮
那些音樂都真的很棒,製作與演奏演唱水準都很高,大概都是2000年前後左右
台灣應該很難找到CD了,日本倒是還很多二手的,因為市場還是流通的,可以試試
我網路上找了一會,《Antena 》好像真的倒是絕版了,就破例貼出Youtube版讓大家感受一下囉!

最後,補充說明,其實她是比利時人,法語區的比利時人,但是因為講法語唱法語,所以在日本大家都以為她是法國人,這是很常見的誤解,Chanson Francaise是法語香頌,但是不是只有法國人可以唱喲!



2024年補註:現在在Youtube上都有完整且免費的專輯可以聆聽了,我最喜歡的是「Antena」跟「Hoping For Love」兩張



“含金量超級高”的「Antena」專輯除了前兩首,特別推薦這三首,三十幾年前我就覺得好酷啊!流行歌做到這樣!音樂性好豐富!樂手Enjoy、歌手也Enjoy!結果後來才發現是比利時軍團!全都是比利時音樂人參與的“法語香頌”,不是法國人的!而後來我身歷其境,才發現還有法語瑞士音樂人、法語加拿大音樂人、法語非洲音樂人、法語中東音樂人...




延伸閱讀:

更多有關巴西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