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與「1812序曲」跟爵士樂有什麼關係?

文/謝啟彬


拿破崙是法國人,他曾率軍去攻打過俄國,除了小說「戰爭與和平」外,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也寫過知名的「1812序曲」,而這竟然跟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南方爵士樂發展有關?

嚴格說來,當然不是說1812拿破崙攻打俄國失敗,造成美國南方爵士樂的發展,因為1803年時法國已經將爵士樂發源地路易斯安那州(包括紐奧良)賣給了美國了!


要說明的是紐奧良是先被西班牙人統治,後來英國人也佔領一部分,美國獨立後,再“還給”法國人統治(路易斯安那就是Louisiana,因為當時法國前後幾任皇帝都是路易十幾世),所以在音樂的融合上有「歐洲和聲與音律+非洲節奏與發音」的先河,而爵士樂中也融合許多不只是黑人的東西,譬如還有很多西班牙音樂的特色與法國音樂的特色等,這不可能用網路短短介紹,因為還包括了殖民、混血、通婚、宗教、文化、商業的交融等因素。


因為拿破崙想一統歐洲,所以到處打仗與思索政治外交上的戰略,加上1791年開始,法國在中美洲的殖民地海地發生革命,拿破崙的軍事與外交處境幾乎可以說是焦頭爛耳,在北美洲還得力求跟英國、美國與西班牙勢力的平衡,打仗也需要軍費,只能被勸說開始拋售海外資產

所以1803年在位的拿破崙,就以值當時的1500萬美元,把法屬路易斯安那賣給了美國,等於放棄在美洲重建法國勢力的夢想,另外要補充的是法屬路易斯安那遠比現今的路易斯安那州大非常多,所以可以說從1803年之後,美國的國土面積突然“變胖”一倍以上。



1812的俄國遠征失敗,是他出兵打歐洲其他國家之最後一役,當然柴可夫斯基也藉此歷史事件譜出「1812」序曲。在之後雖雖然還有復辟跟一些政變或戰爭,但終究還是於1815年被英軍兵敗滑鐵盧。


而滑鐵盧就在今日比利時境內,首都布魯塞爾附近,我們去過,我第一位音樂院爵士老師Fabien Degryse就住在滑鐵盧。


所以在美國南方,可以看到很多法國的遺跡或是法文地名,甚至法語姓氏名字等,在每個下學期我在實踐大學音樂系教的「世界音樂」中,也會介紹到Cajun音樂,這就是以法語族群為主的鄉村音樂之一支。



當然紐奧良的爵士樂跟法國人還是很有故事可說的,就留待下次再說了!歡迎來參加每年五月到七月的爵士原力大眾爵士樂欣賞講堂,我們都會邊演邊說,用音樂示範,也用影片資料來抽絲剝繭哦!



[補充]

請閱讀認識「路易斯安那購地」之歷史 —其實這片地就是爵士樂中常講的Dixieland(迪西蘭),Dixieland就是當時美國北方州的人講南方州的別稱,就好像我們會說台灣南部是“下港”一樣

這段介紹「1812序曲」的緣由也很有趣,藝術創作有時候反而不一定“忠於史實”,連柴老先生也一樣。簡單說,就是兩首“象徵”的國歌,在當時都不是兩國國歌。








延伸閱讀:

劉炯朗教授的文章可以當做補充資料 - 法國大革命 - 我愛談天你愛笑 - udn部落格

帶您完整追尋當代音樂的源頭 – 紐奧良爵士樂(New Orleans Jazz)風格鉅細靡遺全攻略

更多歷史脈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