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2011年暑假去了一趟神戶,也實地觀賞了傳說中像電影「Swing Girls」那樣的高中爵士大樂團大賽。
果然,每一個團的程度之高,素質之整齊,樂器控制雖不到專業但是卻很紮實,以及向心力之強,讓我們兩個在台灣辛苦在做爵士樂教育的老師,可說非常感歎。尤其在親自詢問了他們的樂團指導教練之後,才發現這些小男生小女生,是高一入學時,才開始學管樂器(薩克斯風、小號、長號)或鋼琴、吉他、鼓的,然後一直練一直練,去比賽去表演,最後高三時參加這個「Japan Student Jazz Festival」,就是畢業了!
所以他們把這個獎項看得很重,當作是個很大的榮耀,很多學生上台領獎時都哭了,然後所有學校得獎時,好像是打棒球打籃球比賽一樣,全場熱烈歡呼且興奮地抱在一起,非常青春而熱血的感動!
那種衝擊,真的是很強烈的啊!
在台灣,不管學什麼音樂,好像都被教導成比較“老成”“穩重”,在學習階段有無限的熱血口號,然後入行或出道後,就是“與人為善”“不要得罪誰“”混口飯吃“的感覺比較多,這難道是我的主觀嗎?還是我們太“不合群”?呵呵
我的父親從小教導我,做事情要認真做,不要有理由跟藉口。但多年來,我們在這條路上,也似乎跟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與藉口在搏鬥著......
「因為還在學,所以有主修要顧 / 快要畢業了,要寫論文 / 我媽叫我最近不要玩音樂了 / 我得教學生顧到現實,不能像老師這麼理想化 / 我不去做場就生存不下去而且會得罪人,不過我還是心在爵士 / 我年紀大了得想些實際的事情...」
我們從來沒有要學生或學習者“枉顧現實”,反而犧牲掉很多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去試圖減少那些“遙不可攀”
然而這卻也好像是一種“玩社團“的態度,對音樂啊!好玩、多多益善最好,一講到認真、努力、專注、提升自我...我們的話語感覺往往似乎變成了嘮叨,而學生或學習者也瞬間“世故”了起來呢!還是說,大家也是“不知道該怎辦”呢?
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回到我們小時候,那種同心協力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認真與堅持,或是像日本的中學生那樣,因為榮譽、因為求好心切而去琢磨自己,且相互扶持呢?
還是說,同心協力、認真堅持、榮譽、求好心切、琢磨自己、相互扶持...這些字眼已經變成了,只有我們這種台灣出生的六年級生還會牢記的態度?
如果新世代的態度已經改變、大環境的風氣不是如此,那就算真的有個現代音樂專門學校,或是爵士音樂系誕生了,那就會變更好嗎?還是只是準備走上現在古典音樂系的覆轍?
如果這些又被簡化成“老師總是愛教訓人很囉唆”或“老師都想得好嚴重”或甚至是“老師並沒有給我們足夠說服力的理由或例子值得去前進”,那我想不論是我或你,應該有一方真的是太天真吧?
走筆至此,我也想起凱雅教了兩三年的一群可愛阿媽們,在完全沒有誘因與相關背景之下,將爵士、搖滾與Groove音樂學得很好的過程,有次凱雅老師問她們,她們的答案只有:啊阮馬攏麥ㄏㄧㄠ啊!(我們也都不會啊!)但是學東西本來不是就要認真、要實在?
我不喜歡學鄉民講反話,也不想學政客說場面話,因為這個社會已經因為太多言不由衷的話語,喪失了許多彼此間的信任;這個社會看似多元並茂百花齊放,但是卻總少了一些粗壯一些的枝幹
我只強烈地記得,一個日本高中生因為玩爵士樂,上台領獎時的激動眼淚與同儕間的擁抱歡呼,以及我長年來所看到的,那個鄰國的藝文水準或反省力~
完整圖文現場,請從頭看到尾:2011TISJA日本神戶甲陽音樂學院爵士交流之旅 - 學習篇
更多影音與補充資料,請看:2011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營與日本神戶甲陽音樂學院交流之旅紀實
請聽聽上面的小號組音色與整齊度,以及那個出來即興的小號男生的語彙句法
「Youtube上之前可以看到兩所知名大學—應慶大學與早稻田大學的爵士樂團,你可能會說:啊人家日本人從小就學爵士,他們環境比我們好...我只想說,這兩所大學沒有音樂系,那些大學生就跟我們的台清交一樣,也都很會唸書,也就是說,那些樂團都只是個社團...不管從什麼時候學起,都要知道什麼才是認真的聲音,什麼才叫演奏好的Jazz。別的不說,在台灣你要跟個高中生或大學生講《Cherokee》,他可能還是完全無感吧?」出自以下兩篇專文:
大家都瘋「搖擺女孩」(Swing Girls),但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像日本高校女生那樣的銅管與合奏水準?
我不哈日,我只哈“好”—從網路資源與實際接觸淺談日本的爵士樂程度
補充:
我的觀念:玩“社團”,應該是一群志同道合,想要把東西做好的人,聚在一起將東西做好,或做更好,這種努力,理應獲得必要的掌聲與鼓勵
現在的觀念似乎是:玩“社團”就是玩,好玩就好,有人來看有加油團來應援,掌聲來自於“友情”或“人情”,不是真的玩得很好也沒關係,就跟模仿秀或素人賽差不多意思
當出現那種只是好玩或只是玩玩不要太認真的心態時,基本上不管是想當業餘或專業,就根本已經失去那種“求好心切”的「競爭力」與「執行力」了!
或許,這一代很容易受感動而展現熱情,但卻也很快會冷卻或逃避?還是這是我們這民族的特色呢?我都不去扯啥政治、媒體或演藝圈、社會風氣,我只知道在「求好心切」的態度上,我們的年輕人好像比較不及其他國家,在同樣領域學習的年輕人?或像當今的網路上一樣,許多人都在恆立志與抒發情緒或搞Kuso甚至嘴炮多如毛,但“立恆志”的人,堅持的人總是不多一樣的道理。
~寫於某認識的外國爵士音樂家與教師詢問我一些他認為有天份或答應他要努力的本地學生近況如何,在我回答不知道之後,他十分意外而有些失望的反應,而我卻不十分意外的感受
我真的看過這間學校的高中Big Band!!還訪問過他們的教練,也多次詢問甲陽音樂學院的教授與招生主管們,她們真的是這樣的程度啊! (這是位於日本關西的兵庫縣高砂高等學校)
這種銅管的程度、節奏組的程度,還有玩音樂的認真度,真的是讓我們很感嘆,而且近幾年我有更多的機會去追蹤她們這些學生的後續,實際上
1. 投入專業音樂界的並不多,即便連報考爵士音樂系的也不多,畢業後都去唸所謂的“一般科系”了
2. 她們高一入學的時候,就參加了這個“社團”,然後高三去參加一年一度的日本學生爵士音樂節之後,就畢業了!也就是說,連樂器,都是從高中的時候才開始學的!
本地的問題,不是出在學生,而是出在老師—老師的能力、認知以及心態,就我的經驗,如果老師告訴學生,這是不存在的,學生就會相信老師,對,這樣的東西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所以也不需要練習或鑽研;如果老師告訴學生,吹這樣的東西是有害的,那麼學生就會覺得,對,吹這樣的東西是有害的,對我的古典學習有阻礙;如果老師自己能力不足,告訴你只要努力到一個地方就夠了,學生就會認為,對,我只要玩票一下,大家high一high也就夠了...
大部份時候,我真的覺得在一些圈子內,自己總像個外星人~
因為我在幫這些圈子裡的人擔心原本他們應該擔心的事
然後我一直在講、用盡各種方法試圖以正面作為出發並堅持
但似乎總是還是逃不出“司機”、“票務”、“外人”、“雞婆”的眼光看待
即便身心在極大的壓力與煎熬之下,每次辦活動都好像丟掉半條命一樣
我們還是得保持樂觀,並維持專業的水準,不屈不撓
結果我們自己卻仍一直學到東西、一直在進步
這真的是一種很奇特的感觸,長久以來...
延伸閱讀:
從一部日本的電影「Swing Me Again」談起
在東京洗足學園音樂大學爵士音樂系,看著學生的Big Band展現出令台灣學生驚訝不已的音樂程度與自我要求
你以為中學管樂團只能照原來傳統想像的訓練,但你知道日本的中學管樂團如何突破困境玩爵士樂嗎?
日本高中生管樂團,對於非古典音樂的練習概念是什麼呢?
羨慕日韓流行音樂的蓬勃發展,但是你有看到重點嗎?-不是在於爵士樂本身,而是在於爵士樂的底藴已發酵許久
在多元音樂藝術的發展上,其實我們不需要趕日超韓,因為早就已經徹底落後太多了!該做的是擷取所長、找出病灶、學習態度
寒冷雨中的路,從沈重的感覺走來 – 2014在日本繼續爵士樂交流
2011年暑假去了一趟神戶,也實地觀賞了傳說中像電影「Swing Girls」那樣的高中爵士大樂團大賽。
果然,每一個團的程度之高,素質之整齊,樂器控制雖不到專業但是卻很紮實,以及向心力之強,讓我們兩個在台灣辛苦在做爵士樂教育的老師,可說非常感歎。尤其在親自詢問了他們的樂團指導教練之後,才發現這些小男生小女生,是高一入學時,才開始學管樂器(薩克斯風、小號、長號)或鋼琴、吉他、鼓的,然後一直練一直練,去比賽去表演,最後高三時參加這個「Japan Student Jazz Festival」,就是畢業了!
所以他們把這個獎項看得很重,當作是個很大的榮耀,很多學生上台領獎時都哭了,然後所有學校得獎時,好像是打棒球打籃球比賽一樣,全場熱烈歡呼且興奮地抱在一起,非常青春而熱血的感動!
那種衝擊,真的是很強烈的啊!
在台灣,不管學什麼音樂,好像都被教導成比較“老成”“穩重”,在學習階段有無限的熱血口號,然後入行或出道後,就是“與人為善”“不要得罪誰“”混口飯吃“的感覺比較多,這難道是我的主觀嗎?還是我們太“不合群”?呵呵
我的父親從小教導我,做事情要認真做,不要有理由跟藉口。但多年來,我們在這條路上,也似乎跟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與藉口在搏鬥著......
「因為還在學,所以有主修要顧 / 快要畢業了,要寫論文 / 我媽叫我最近不要玩音樂了 / 我得教學生顧到現實,不能像老師這麼理想化 / 我不去做場就生存不下去而且會得罪人,不過我還是心在爵士 / 我年紀大了得想些實際的事情...」
我們從來沒有要學生或學習者“枉顧現實”,反而犧牲掉很多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去試圖減少那些“遙不可攀”
然而這卻也好像是一種“玩社團“的態度,對音樂啊!好玩、多多益善最好,一講到認真、努力、專注、提升自我...我們的話語感覺往往似乎變成了嘮叨,而學生或學習者也瞬間“世故”了起來呢!還是說,大家也是“不知道該怎辦”呢?
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回到我們小時候,那種同心協力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認真與堅持,或是像日本的中學生那樣,因為榮譽、因為求好心切而去琢磨自己,且相互扶持呢?
還是說,同心協力、認真堅持、榮譽、求好心切、琢磨自己、相互扶持...這些字眼已經變成了,只有我們這種台灣出生的六年級生還會牢記的態度?
如果新世代的態度已經改變、大環境的風氣不是如此,那就算真的有個現代音樂專門學校,或是爵士音樂系誕生了,那就會變更好嗎?還是只是準備走上現在古典音樂系的覆轍?
如果這些又被簡化成“老師總是愛教訓人很囉唆”或“老師都想得好嚴重”或甚至是“老師並沒有給我們足夠說服力的理由或例子值得去前進”,那我想不論是我或你,應該有一方真的是太天真吧?
走筆至此,我也想起凱雅教了兩三年的一群可愛阿媽們,在完全沒有誘因與相關背景之下,將爵士、搖滾與Groove音樂學得很好的過程,有次凱雅老師問她們,她們的答案只有:啊阮馬攏麥ㄏㄧㄠ啊!(我們也都不會啊!)但是學東西本來不是就要認真、要實在?
我不喜歡學鄉民講反話,也不想學政客說場面話,因為這個社會已經因為太多言不由衷的話語,喪失了許多彼此間的信任;這個社會看似多元並茂百花齊放,但是卻總少了一些粗壯一些的枝幹
我只強烈地記得,一個日本高中生因為玩爵士樂,上台領獎時的激動眼淚與同儕間的擁抱歡呼,以及我長年來所看到的,那個鄰國的藝文水準或反省力~
完整圖文現場,請從頭看到尾:2011TISJA日本神戶甲陽音樂學院爵士交流之旅 - 學習篇
更多影音與補充資料,請看:2011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營與日本神戶甲陽音樂學院交流之旅紀實
請聽聽上面的小號組音色與整齊度,以及那個出來即興的小號男生的語彙句法
「Youtube上之前可以看到兩所知名大學—應慶大學與早稻田大學的爵士樂團,你可能會說:啊人家日本人從小就學爵士,他們環境比我們好...我只想說,這兩所大學沒有音樂系,那些大學生就跟我們的台清交一樣,也都很會唸書,也就是說,那些樂團都只是個社團...不管從什麼時候學起,都要知道什麼才是認真的聲音,什麼才叫演奏好的Jazz。別的不說,在台灣你要跟個高中生或大學生講《Cherokee》,他可能還是完全無感吧?」出自以下兩篇專文:
大家都瘋「搖擺女孩」(Swing Girls),但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像日本高校女生那樣的銅管與合奏水準?
我不哈日,我只哈“好”—從網路資源與實際接觸淺談日本的爵士樂程度
補充:
我的觀念:玩“社團”,應該是一群志同道合,想要把東西做好的人,聚在一起將東西做好,或做更好,這種努力,理應獲得必要的掌聲與鼓勵
現在的觀念似乎是:玩“社團”就是玩,好玩就好,有人來看有加油團來應援,掌聲來自於“友情”或“人情”,不是真的玩得很好也沒關係,就跟模仿秀或素人賽差不多意思
當出現那種只是好玩或只是玩玩不要太認真的心態時,基本上不管是想當業餘或專業,就根本已經失去那種“求好心切”的「競爭力」與「執行力」了!
或許,這一代很容易受感動而展現熱情,但卻也很快會冷卻或逃避?還是這是我們這民族的特色呢?我都不去扯啥政治、媒體或演藝圈、社會風氣,我只知道在「求好心切」的態度上,我們的年輕人好像比較不及其他國家,在同樣領域學習的年輕人?或像當今的網路上一樣,許多人都在恆立志與抒發情緒或搞Kuso甚至嘴炮多如毛,但“立恆志”的人,堅持的人總是不多一樣的道理。
~寫於某認識的外國爵士音樂家與教師詢問我一些他認為有天份或答應他要努力的本地學生近況如何,在我回答不知道之後,他十分意外而有些失望的反應,而我卻不十分意外的感受
我真的看過這間學校的高中Big Band!!還訪問過他們的教練,也多次詢問甲陽音樂學院的教授與招生主管們,她們真的是這樣的程度啊! (這是位於日本關西的兵庫縣高砂高等學校)
這種銅管的程度、節奏組的程度,還有玩音樂的認真度,真的是讓我們很感嘆,而且近幾年我有更多的機會去追蹤她們這些學生的後續,實際上
1. 投入專業音樂界的並不多,即便連報考爵士音樂系的也不多,畢業後都去唸所謂的“一般科系”了
2. 她們高一入學的時候,就參加了這個“社團”,然後高三去參加一年一度的日本學生爵士音樂節之後,就畢業了!也就是說,連樂器,都是從高中的時候才開始學的!
本地的問題,不是出在學生,而是出在老師—老師的能力、認知以及心態,就我的經驗,如果老師告訴學生,這是不存在的,學生就會相信老師,對,這樣的東西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所以也不需要練習或鑽研;如果老師告訴學生,吹這樣的東西是有害的,那麼學生就會覺得,對,吹這樣的東西是有害的,對我的古典學習有阻礙;如果老師自己能力不足,告訴你只要努力到一個地方就夠了,學生就會認為,對,我只要玩票一下,大家high一high也就夠了...
大部份時候,我真的覺得在一些圈子內,自己總像個外星人~
因為我在幫這些圈子裡的人擔心原本他們應該擔心的事
然後我一直在講、用盡各種方法試圖以正面作為出發並堅持
但似乎總是還是逃不出“司機”、“票務”、“外人”、“雞婆”的眼光看待
即便身心在極大的壓力與煎熬之下,每次辦活動都好像丟掉半條命一樣
我們還是得保持樂觀,並維持專業的水準,不屈不撓
結果我們自己卻仍一直學到東西、一直在進步
這真的是一種很奇特的感觸,長久以來...
延伸閱讀:
從一部日本的電影「Swing Me Again」談起
在東京洗足學園音樂大學爵士音樂系,看著學生的Big Band展現出令台灣學生驚訝不已的音樂程度與自我要求
你以為中學管樂團只能照原來傳統想像的訓練,但你知道日本的中學管樂團如何突破困境玩爵士樂嗎?
日本高中生管樂團,對於非古典音樂的練習概念是什麼呢?
羨慕日韓流行音樂的蓬勃發展,但是你有看到重點嗎?-不是在於爵士樂本身,而是在於爵士樂的底藴已發酵許久
在多元音樂藝術的發展上,其實我們不需要趕日超韓,因為早就已經徹底落後太多了!該做的是擷取所長、找出病灶、學習態度
寒冷雨中的路,從沈重的感覺走來 – 2014在日本繼續爵士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