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南韓的黑人音樂與爵士音樂水準,以及他們如何影響韓國流行音樂?

文/謝啟彬



소향 (Sohyang) - 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120212 KBS 열린음악회) from Birdontree on Vimeo.

這位歌手是金昭享,是南韓知名的福音歌手之一

當台灣的我們還認為韓國的流行音樂就是一堆少男少女偶像團體或江南大叔時,可以聽聽這段,以及參考我的幾點觀察:

1. 台灣不管哪一代的男女歌手,首先都不會選這首“經典曲目”來唱,因為認知音樂的來源中,沒有這部分的熏陶或管道

2. 後面的節奏組樂團加管樂組,知道如何演奏對味的黑人音樂聲響;而管絃樂團即便只是照譜演奏或擔任陪襯的角色,但卻可以完成編曲者要的聲音以及律動

3. 合音非常關鍵,那四位男女合音的Voicing(和絃配置),來自Gospel福音詩歌的傳統,也是Motown的根源之一。要會這種合音方式不用是基督徒,這只是基本的流行音樂中(以全球性角度來看)所使用的技法

4. 歌手後面的“Turbo開外掛”即興方式,上過我的課的同學都知道,有不少甚至都會,這是藍調/靈魂唱腔的一種,但台灣的歌手在這部分,幾乎模仿與認知上都是來自藍調/靈魂唱腔的後繼者之一—搖滾,或是純粹模仿拷貝知名歌手或名曲版本,不知道那個原理何在


5. 認為流行音樂不入流者,那是觀念必須更新;認為流行音樂全都是創新者,那是態度必須修正。“媒體”告訴你的,“前輩”教導你的,“業界”行之有年的,不能說全部不對,但是卻不是全向的真貌,甚至連這三者也不明白

6. 至於用民族、國家等膚淺角度切入或人云亦云者,是不明理的,音樂,不管什麼音樂,都是超越疆界的

補充一點:其實你還是會聽到南韓的觀眾拍子打在一三拍,但是演出者沒有因為這樣就打折扣,或是想說觀眾不懂就降低演出的品質



Groovy Time again! ^^

這是來自我的鋼琴家好友D.D. Jackson 2012年的編曲與單曲製作作品《Viva!》!來自韓國的團體Sweet Sorrow,在紐約找樂手與錄音室錄製。

「Title song from the Korean pop group Sweet Sorrow's new CD "Sweet Sorrow 3: Viva" (which I produced, played piano on, and did the horn arrangements for)...Tony Lewis - drums/Mark Peterson - bass, plus some heavy New Yorker horn players, Marcelo Anez as engineer and Bob Ludwig doing mastering...Definitely a departure and a fun experience 🙂...」


很有趣的是,D.D. Jackson在台灣所謂的“資深爵士樂迷”界,是被歸類在所謂的自由前衛爵士圈圈的,但是實際上在音樂家的生涯中,你會看到很多不同面向的作品,只要「能力」在,這不是”混口飯吃“或是”玩爵士樂沒前途”的問題呀!

“資深爵士樂迷”的話.....聽聽就好,別太認真去計較,呵呵!



那就順便再來複習一下2012年來我們主辦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節的鋼琴手鍾勇俊,跟他的歌手女友的作品囉!呵呵 (他們都沒有“放洋”過,但是這不會影響對好音樂的追求吧?)



另外我想有些人可能很好奇,如果這樣的音樂或組合,去報台灣的歌唱選秀形態的節目,會不會得獎?如果台灣的音樂家做成這樣,“會賣”嘛?

答案其實很清楚

1. 在那樣的節目中,音樂從來就不是最重要的評選條件

2. 後者就是我講過的“誘因導向” (你乾脆要說功利我也不反對),要能賣才要做,這樣的邏輯,才是讓競爭力消失、質感水準下滑的關鍵


淺盤化就是惡性循環的開始,因為新鮮空氣打不到池塘裡

我想您很清楚我講的是哪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