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分(Syncopations)的介紹與應用(下)

文/謝啟彬



相信在認真練習了一段時日後,大家對上一個章節的切分節奏已能有更充實的掌握,也切實地把每一種拍型、每一種組合,每一種和絃、每一個調都練得很熟了!正如這專欄的概念,都是以幫助即興思考為主,如果只是要找速成法或可以套用的炫技句子,而不願耗費心神深層思索並練習的話,那麼奉勸您就乾脆別看了!除了以Swing概念貫徹外,這些拍型練習也可以運用在非Swing的節奏上,不管是Latin-Jazz、Funk或Fusion,只要概念一通,就能漸漸地讓各位的即興演奏聽來更有自信。

切記,一定要用節拍器練習!而且要用不同的快慢速度,而且別忘了很重要的「Lay-Back」,盡量從容些,想比正常速度還要再慢一些出來,味道便會慢慢累積呈現,在實地操作的過程中,常聽到學生會腳步不穩過度急促,這時候唯一的辦法,仍是回到你覺得舒服的速度,再慢慢地將感覺抓回來。而如果還有人沒仔細練過琶音語彙的章節,練得不夠徹底,再來可是會很吃力的喔!

好,上次我們整理出了五十個左右的拍型,並帶領大家如何一步一步地練習,然而我們也提到了:有些節奏時值尚未列入計算,譬如連結線(Tie)、附點、三連音、十六分音符等等,原來的變化便已可以達數百種,可是我們還是得認真地找出更多的可能性,首先,1+2=3,我們加入三拍的時值,並與四分、八分音符來再做一番排列組合(註︰休止符時值先限定到四分音符為止),再歸納出二十九種:


所以,現在該怎麼辦哪?跟上一章一樣,從頭再來操作一次囉!不用再重複講一次了吧?照樣要佔掉各位很多練習時間的,請勿偷懶!好,我們就依照慣例,再來個實際的練習示範,曲子仍是上一章節末尾的經典曲《Stella By Starlight》,希望你已練熟了:


使用的概念,仍是和絃音與52、79、71、61四個拍型的循環,可是各位已可比較出來,與上一組拍型組合的不同感覺,這裡的味道比較舒緩些,但是和聲色彩仍十分清楚,而也不要忘了我們提過的小技巧—轉換和絃時盡量抄近路走,這些概念將來都會有大妙用的!和絃音的走法,也可多參照琶音的變化,找出你覺得好聽的方向。如果你有朋友一起練團、有Play-A-Long、有Band-In-A-Box,那麼,也許該是他們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我們再來看看,運用連結線來“連連看”,又能跑出多少種可能呢?在這裡,如果是兩個加起來剛好是一個四分音符的八分音符,而結果又與「節奏組合三」中的部份拍型重複的,我們就把它們捨棄了,現在我們又多了二十五種,你也不妨先不看答案,自行加減一番,印象會更深刻,OK,所謂的「附點」是不是就這麼誕生了呢:


再強調一次,如果你在非連結線的部份還不夠紮實,那麼請先退回去再苦練一番,因為很快地,「前有惡“音”」就快就要出現了!先練非連結線的最重要原因,是要建立你的拍子概念,讓你可以邊自在地算拍子邊彈奏,而不會顧此失彼,別好高騖遠呀!因為,我們還得想和絃音及和聲進行才行。《Autumn Leaves》好像大家都很熟哦?那就改用這首來示範吧!注意喔!我會做些變化,僅此一次,請仔細聽好:


看看,這樣跟亂吹亂飆是不是有很大的差別了?你的動機可以延續,音也走得漂亮,和絃交代得有條有理,誰說一定要先學幾十種困難的音階來著?你能把這骨架交代好,再於其上裝飾,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當然在實地即興時,各位不能這樣死死地從頭走到尾,但是在練習時這樣做、即興時這樣想,保證安安穩穩、妥妥當當喔!

再來,我們還是得把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組合再整理一番,運用連結線—也就是附點的概念再發掘更多可能性,這十三個再搭配之前的十五個2/4拍拍型(「節奏組合二」),大概已囊括了各位常聽到的爵士樂拍型了:


請各位照樣地排列組合練習,方法與前面一樣,記得別趕拍就是了!在爵士樂的Swing句型中,如果是八分音符在前,那麼這個音的長度不能太短,可是也不到2/3那麼長,請多參照【採譜分析】裡的記載,把音樂拿來細細琢磨,你便可以發現它具有相當「彈性」(Bouncing)的特色,請盡量揣摩。記得我們曾說過︰2/4的拍型對一小節兩個和絃的樂風特別有幫助嗎?我們就找來一首Bebop Blues—也是我們介紹過的《Blues For Alice》來示範,你當然可以再加上「節奏組合二」,總共二十八種拍型,而這裡我們只要先用剛提到的「節奏組合五」循環貫穿一回(每兩小節反覆一次),就已經很有那麼一回事了:


到這裡大家還撐得住嗎?前面的基本功沒做好,可是會愈來愈“霧煞煞”的!這就是為何我們要把探討切分音之章節分成兩部份的原因,因為這需要長時間適應,建議大家還是回頭去反覆練習求變化好些,把對自己的標準訂高一點,相信你的耳朵就不會輕易地放過自己了!其實在這練習的過程中,許多法則也會慢慢地帶出來,譬如我們常談到爵士音樂家們延續音樂動機的「序列型句法」(Sequence),就是由這裡的框架延伸出去的,而在選擇音的走向方面,第一重點音有了,而單一聲部的順暢移動(Voice Leading)要求,也逐漸地浮現了,如果你已能練到這個階段,那麼其實已經算是著了道,上了爵士樂這艘“賊船”了!呵呵…


接下來我們即將進入下一道關卡,生人勿近、路人迴避!讓我們來談談︰更繁雜的切分—「搶拍」(Anticipation)與「延遲」(Delay)。先來小小地統計一下:一般對爵士樂有興趣的學習者,鋼琴與絃樂的學生大多出身古典科班,吹管樂器如薩克斯風、小號者,幾乎都有管樂社或軍樂隊的經驗,而彈電吉他、電貝斯與打鼓的呢,玩團(流行、搖滾、金屬…)大概是必經的道路。爵士樂與這些音樂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不斷強調的「節奏」兩字,聽過我們講座的人就曉得:其實在和聲理論上,所有的音樂其實都大同小異,但在節奏的處理上,可就南轅北轍囉!習慣「一、二、三、四」數拍的人,要再如何更上一層樓,進入爵士樂的世界呢?當然就是徹底練習我們提到的所有法則了!

有沒有聽過「失焦「這個名詞?用單眼相機照相時,如果焦距沒對好,感覺好像兩個影像會對不起來,會有些許的差距?印刷廠在做多色印刷時,也偶爾會有這種失誤—感覺上差一點點就對在一起,可是比例仍是對的,差距仍是相等的。我們現在就要運用這種方法,來求得更活潑、更能凸顯出爵士樂節奏的極大特色,也要讓你明白︰原來爵士音樂家的演奏,是援引了這樣的法則,難怪與其他音樂聽來「差很多」!這方法,學理上叫「浮動節奏」(Shifting Rhythm),我們就拿最前面的基本拍型1到7來示範,把它整個往前或往後挪一個八分音符(也就是半拍),但時值不變:


看明白了嗎?所有該佔的時值長度皆不變,但卻往前後“乾坤大挪移”!請各位花點時間,做做美勞,把「節奏組合一」、「節奏組合三」、「節奏組合四」都挪完,因為我們很快就要用到,記得往前往後都要喔!這樣浮動的“好處”是什麼呢?(真是功利啊…)在於幫助你擺脫由正拍開始、正拍結束的毛病,甚至走出被許多爵士教材光列音符(音階)卻沒教你可以變化的呆板彈奏法,進而與人耳的和聲慣性及和聲伴奏的正規節奏(Harmonic Rhythm)相抗衡,產生更多律動十足的效果。如此一來,「時間仍是絕對要素」,取用什麼音,倒不是那麼重要了!即使是基本的和絃音,浮動、切分得對,還是會有極佳的音樂性效果的:


為了穩固這個改變,各位可以在原來強拍、現成為切分之處加上一點重音,會讓效果更強烈些。講得玄一些,音樂家在演奏或即興演奏時,我們必須同時考慮到兩種節奏,一種是恆定不變的慣性前進,所有的人都要遵守,另一種則是抗衡式的節奏,要有點親近又不會太親近,而我們可以自由運用,玩節奏但不被節奏玩,打個比方來說:就如同你可以在平地上擲保齡球瓶玩特技,但是如果你要邊騎單輪車,邊擲保齡球瓶呢?這就需要節奏上的協調與平衡了!希望各位能從上面的示範中體會到這個道理,並進而把它們推到更多和絃進行或循環中練習,別忘了一定要「邊想邊做」才能夠「隨心所欲」,先放慢速度吧!

我們再邁進一步,看看如何把之前已熟練的所有和絃音、和絃進行及拍型再做變化,試試之前提過的F Blues練習,我們照樣來段兒“乾坤大挪移”,每一種拍型又繁殖出兩隻變型“病毒”了:



瞭解了嗎?所以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前面的都還沒練好,那這裡就肯定玩不起來囉!請慢慢適應吧!到了這個境界,如果你也已建立了「方向性」的概念(請參照「如何練習一首曲子」及所有【爵士語彙】文章),在尋找最近的音解決時,初步的「聲部移動」(Voice Leading)及「共同音」(Common-Tone)概念已經昭然若揭,當各位設定一個方向前進時,有些下個和絃的音便會搶先半步出來,或延緩半步出來,這時候你的腦筋就要很清楚。讓我們再為各位整理一下:現在,你得同時想垂直的和絃排列、水平的和絃進行、節奏拍型的組合、音的走向、動機的發展……這麼多的事要注意,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踏空一步了!所以,完全是無法一蹴可幾的。以為我在唬人嗎?請看看下面的示範:


第一個「框架」是第29個拍型的搶拍,第二個「框架」是第87個拍型的搶拍,現在你會發現句子的開頭不在正拍上,而轉換和絃的瞬間重點音也來早了!爵士樂的感覺就那麼慢慢呈現。而方向性的概念是如何表現的呢?以兩小節一組的話,在A1中,它是這樣子的「/\」,A2是「\/」,B段前四小節則是「/」,後四小節是「\」,而至於在A3呢,則是比較自由的音程跨越,相信當你看出這些“形狀”時,就能瞭解爵士音樂家的動機延續及序列句型是怎麼一回事了!

如果你節奏的觀念紮實,和聲的骨架穩固,那麼漸漸地,在日後加入更多經過音、裝飾音、音階音來潤飾旋律線時,就不再是你習慣的「呆板」了!慢慢地這些制約的方法也會愈來愈自然,變成你的本能反射之一。而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堅持要大家「自己想」的道理,因為我們自己也都感同身受,也都從中成長許多,而想了就要練,大師們諸如John Coltrane,可是幾乎二十四小時都在思考與練習的!你還有什麼藉口好說?哲人云︰與其給你一條魚,不如給你一根釣竿,但如果你能琢磨更多釣魚技術,那麼釣到更多的魚,全都是你的了!

其實節奏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譬如我們還可以有以下的作法:

一、局部拉皮︰只搶或延拍型內的一部份,其餘保留
二、小狗追尾巴︰同一拍型內循環,最後一個音連結至第一個音
三、熱漲冷縮︰由一個音增加為更多音、或由更多音減少到一個音,同理亦可用於拍型上
四、多重節奏(Polyrhythm)及節奏錯置(Rhythmic Displacement)
五、加入各種三連音及十六分音符的變化與組合
六、幽靈音(Ghost Notes)與重音(Accents)的錯覺

別急別急,之前講的都沒練好,剩下的就甭談了,對了,鋼琴手與吉他手也絕對可以把這些切分節奏變化拿來練習Comping,而鼓手當然可以藉此打出更多有趣的節奏,甚至會更具“旋律性”。祝練習愉快,下次見啦!


切分(Syncopations)的介紹與應用(上)



《一些更進一步探討的資源》

這樣的節奏式拍型排列組合訓練,有很大一部份得歸功於十幾年前學習古典音樂時,教我視唱聽寫的劉子修老師(國立維也納音樂院指揮家文憑畢業,前台灣省交響樂團指揮)之啟發,運用小元素來排列歸納,永遠可以在不同的音樂領域無往不利的!而更多爵士樂的節奏訓練,則來自音樂院的Peter Van Marle老師兩年的紮實節奏操作,以及第一位主修老師吉他手Fabien Degryse的有效概念,加上多年的實際演奏經驗而成。

至於相關的練習法與書籍資訊,在前一章節中及末尾皆已提到,在此不再贅述。各位可以再加上一本由老爵士鼓手Louis Bellson偕同Gil Breines所合著的「Modern Reading Text in 4/4」,運用這裡提到的所有方法套用或獨立出來練習,其他給套鼓及打擊樂器的節奏Pattern書也可有此妙用。而理所當然地,還是要多聽多想多練多抓歌,祕笈擺著不練,終究祕笈仍是祕笈,你還是你。




延伸閱讀:

切分(Syncopations)的介紹與應用(上)

搖擺八分音符(Swing Eighth)的介紹與應用

超級視譜大法—「正反空」節奏的排列組合與應用

到底要如何「穿梭」和絃進行,找到好聽的旋律?-從《Poinciana》延伸到幾首「大轉小」的Jazz Standard

爵士樂手的即興,到底是怎樣的運作模式?-你必須要先「聽見」,聲音才會「浮現」

擴胸伸展壓腿轉身做體操-搖擺八分音符(Swing 8th)移位的再度順暢活用

蝦巴都巴泰國菜?—更掌握Swing 8th的律動並進而學習Scat與Dynamic Com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