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學習有挫折要發洩是健康的,用世俗偏見來誤解爵士樂,則是不健康的
對於認為爵士樂的完美都是「酗酒及嚴重嗑藥外加沉浸於女色外帶嚴重憂鬱症導致一堆都不得好死的樂手」所完成的同學們,我也只能很認真也很雞婆地回答你們:
1. Lee Morgan最成功的作品「The Sidewinder」,發表於他戒毒之後
2. Sonny Rollins受John Coltrane刺激閉關苦練、重出江湖時已經戒毒了
3. 世人認為最聽不懂的Coltrane Impulse!時期,是他清醒的時候做的;世人最聽得懂也最廣為模倣的Prestige時期,是他毒癮最深的時候
4. Charlie Parker是先會爵士樂即興才會吸毒的(其他有類似癮頭的人都是)
5. Philly Joe Jones因為在費城有吸毒前科,每次巡迴到那站他就只能迴避,促使Miles Davis只能換人,Kind of Blue變成Jimmy Cobb打
6. 爵士樂中鶼鰈情深、妻子照顧爵士樂手先生的例子,其實很多,譬如Monk的老婆、Mingus的老婆、Woody Shaw的老婆...等等
7. 就我對爵士音樂史的瞭解,還沒看過因為嚴重憂鬱症而"不得好死"的
上過我學校的課的同學就知道,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一些人事物的不夠熟悉,會影響我們對於這些人事物產生偏見,甚至在學習之路上走岔了路。
也就是因為大多數藝術創作者(藍調、搖滾、黑人音樂、爵士)的出身都不是那麼Noble,所以古典出身的藝術創作者就很容易有先入為主之見,因為很多事情的發生,都已經超越了古典人從小所習慣的學習感知模式,其實就只是這樣而已,但不表示前者就是"神"或是"俗"。
建議看這部電影「藍調傳奇」,可以瞭解這些樂手的出身、事業遭受打壓、必須扮演的形象(如果在"演藝圈")、以及跟你我一樣都必須面對的真實人生,或許會有不同的感想。
總之,還是希望大家盡可能地正面思維囉!
延伸閱讀:
更多爵士常識
更多心得建議
學習有挫折要發洩是健康的,用世俗偏見來誤解爵士樂,則是不健康的
對於認為爵士樂的完美都是「酗酒及嚴重嗑藥外加沉浸於女色外帶嚴重憂鬱症導致一堆都不得好死的樂手」所完成的同學們,我也只能很認真也很雞婆地回答你們:
1. Lee Morgan最成功的作品「The Sidewinder」,發表於他戒毒之後
2. Sonny Rollins受John Coltrane刺激閉關苦練、重出江湖時已經戒毒了
3. 世人認為最聽不懂的Coltrane Impulse!時期,是他清醒的時候做的;世人最聽得懂也最廣為模倣的Prestige時期,是他毒癮最深的時候
4. Charlie Parker是先會爵士樂即興才會吸毒的(其他有類似癮頭的人都是)
5. Philly Joe Jones因為在費城有吸毒前科,每次巡迴到那站他就只能迴避,促使Miles Davis只能換人,Kind of Blue變成Jimmy Cobb打
6. 爵士樂中鶼鰈情深、妻子照顧爵士樂手先生的例子,其實很多,譬如Monk的老婆、Mingus的老婆、Woody Shaw的老婆...等等
7. 就我對爵士音樂史的瞭解,還沒看過因為嚴重憂鬱症而"不得好死"的
上過我學校的課的同學就知道,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一些人事物的不夠熟悉,會影響我們對於這些人事物產生偏見,甚至在學習之路上走岔了路。
也就是因為大多數藝術創作者(藍調、搖滾、黑人音樂、爵士)的出身都不是那麼Noble,所以古典出身的藝術創作者就很容易有先入為主之見,因為很多事情的發生,都已經超越了古典人從小所習慣的學習感知模式,其實就只是這樣而已,但不表示前者就是"神"或是"俗"。
建議看這部電影「藍調傳奇」,可以瞭解這些樂手的出身、事業遭受打壓、必須扮演的形象(如果在"演藝圈")、以及跟你我一樣都必須面對的真實人生,或許會有不同的感想。
總之,還是希望大家盡可能地正面思維囉!
延伸閱讀:
更多爵士常識
更多心得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