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需要辨認和絃,還要讓和絃發出對的聲音—古典與爵士音樂的差別除了節奏、旋律、即興格式、和聲外,還有很重要的「Voicing」技法

文/謝啟彬


古典鋼琴家跟爵士鋼琴家有個很大的差別是:後者不只需要辨認和絃,還要讓和絃發出對的聲音,那種方法就叫「Voicing」的藝術。換句話,樂理與基本堆疊都是一樣的,但是爵士樂手有一種看待和絃、處理和絃的方式,這也是要在即興(Improvising)或即興伴奏(Comping)中馬上發揮出來,不同時期的鋼琴家,也有不同的Voicing技法。



同樣的道理,就跟搖滾吉他手與爵士吉他手的差異一樣。即便是Oscar Peterson,或Chick Corea,或Baptiste Trotignon、Brad Mehldau...等,他們的古典底子都非常深厚,但是熟悉古典樂並不代表就能輕鬆轉換成爵士音樂家,很多人都會以為“有古典底”的關鍵只是在於「手指的技巧或速度」,不是的,其實學會「和絃配置的技巧」應該才是最大障礙。

至於為何和絃配置(Voicing)會這樣發展?那跟爵士樂的合奏模式有很大關係—跟貝斯合奏時就不用重覆根音跟五音、三重奏時要創造出特定的聲響、跟大編制樂團的合奏又該怎麼彈、視譜(幾乎是和絃進行)該如何立即找出最有效率的Voicing,甚至是Solo Piano等,都需要不同的Voicing技法與概念,這個,真的不是你(妳)彈了十年二十年鋼琴,就可以無師自通,或馬上就能上手的玩意兒!



Rita Coolidge在多年後由爵士樂團伴奏,重新詮釋Boz Scagg幫她寫的名曲《We're All Alone》,基本和絃架構沒變,但是爵士鋼琴手按和絃的方式變了,和絃的變動重配很少,但你如果真的跟原曲比較,是不是就能聽出「Jazz Voicing」跟「Pop Voicing」的不同了呢?

所以說「Voicing」是一門藝術,不只爵士樂,受到爵士樂影響的流行樂裡頭也很多,它是一種可以改變音樂色彩的工具,我們就是在教這種工具的使用與收放,藉由爵士樂的訓練

可以先看看同樣也是古典出身的爵士鋼琴家張凱雅,在訓練爵士鋼琴手有關Voicing技法時的譜例:

認識爵士鋼琴上的和絃配置(Voicing) — 基本的Voicing方法

這套戲法的終極表現方式,不是照表操課或是回頭查詢,而是一身功夫需要在演奏或合奏的當下展現出來,這就是爵士鋼琴手的本分哦!這真的是切身經驗分享,不然為何當年我們這麼激動?因為發現問題的關鍵解答,是在我們從來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的一門學問上呀!

「...這些樂手的聲音、姿態,甚至是臉上的笑容與肢體的搖晃,卻時刻繚繞在我們心中...出國留學後,有一天在學校的和聲課上,一名叫Leon Lhoest的老師教著教著,就開始示範一種新的技法,我們當場竟然大叫起來,啊!這不就是Dave Grusin那種的聲音?老師似笑非笑,在當時的我看來有點得意的神情,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哈!而他說,其實我是在教Bill Evans的Root-less Voicing與Drop-2 Voicing啊!...」

這樣的Groove,帶我們走入爵士樂的世界,一路上看盡多少美麗風光

聽聽看張凱雅老師全部重新編曲的古典音樂爵士化吧!這張「記憶漫遊」很適合,也有樂譜出版哦!看到樂譜的格式你就會明白為何要學好Voicing? 





以下我們也匯集了幾位從古典樂轉成爵士樂學習與創作演奏的樂手,或是結合兩種教學法的音樂教師們的現身說法及意見交流,供大家參考:

KC:我非常能感受@_@。彈古典要手(眼)動得比腦快。jazz要腦手齊動,還要觀察自己在團體中的哪個位置。彈jazz剛開始最大的疑問是,what can I play.........@_@what what what.....?????.....喔!I can't play ......腦袋頓頓。

謝啟彬:提出這個看法與教學經驗,不是要反古典,反而是要幫助習慣古典的人,所以請古典老師或同學別誤會說:阿妳是說我們彈古典不用腦哦??(XD),這都是針對主題的最真實切身經驗談。

我們真的“經手”過太多,“突然不會彈鋼琴“的學生,或是”突然覺得手好像千斤重不知該移往哪去?“的實況呢!

JK:我覺得不管是古典也好,爵士也好,這都是出自同樣的本源,只是差異的是練習古典已久以來,常常忽略了分析以及曲子是如何作成的,往往重視的都是眼前譜上的技巧或是音樂性的呈現,但是與爵士更加的親近之後,對於古典的幫助就是知道了和絃的架構是相等的重要!!用這樣的觀念,當我在教古典學生時,得到的呈獻是練習完成以及了解音樂的成果比以前相對增加!!只是說到在技術程面,即興是爵士最基本重要的一環,這對長期練習古典的我們,老實說我覺得真的是一大震撼,但是這也是想要去追求完成的一個目標,所以得加強VOICING的練習,就像以前在練徹爾尼或是哈農一樣啊@@~ 音樂都要用腦,不管古典亦或爵士!!

TM:沒錯!!以前彈古典的時候 頭腦不習慣想 手指熟悉位置之後就開自動導航 現在練爵士要手腦並用 而且缺一不可 不動腦就不知道彈什麼啊 以前看別人彈都覺得是天生神力 不懂背後別人也是付出這麼多時間精神還有毅力練習!! 紮實的基本功太重要了!!

KC:嗯嗯。彈古典要古典腦,彈jazz要用爵士腦。而且都要不斷進行擴充update和掃毒,以勉當機。2種都不容易。日前剛好有位老師問我voicing的問題,但組成音很好懂,難的就如同啟彬老師以上説的。

但Jazz的迷人之處在它可以無限融合再創造出不一樣的東西!!否則為何有音樂家會把巴哈、德布西、薩提...等作品改編成jazz?

再者,古典鋼琴都是自己玩,自己和自己對話。和jazz的對話全然不同啊啊啊!

(自動導航説得真好^_^)

謝啟彬:所以爵士樂很"落後"啊!古典樂都裝自動導航了我們還在憑本能開車(誤 XD)

KC:自動導航好像也是會當機耶〜〜〜@_@靠山山倒,靠自己最好。

SH:以前練慣了古典都習慣照著譜上的東西走,卻也只注意到音符而忽略其他符號或是聲音,練習過程也都是覺得,先把音練熟了再去練所謂的"音樂性"....然後時間一久就全忘光了;轉練JAZZ後的開始真的是...到底要怎麼做才是對的,而摸了一陣子對和絃的概念跟聲音,比以往稍加清楚許多那些聲音,但若當初沒讀過本科系的東西,可能我花的時間會更久才理解....兩個領域還是有互相助長的作用在吧 <(_ _)>

JK:沒錯!!互相助長真的是事實!而且古典的深度也不是只有侷限在眼前的譜而已,以前的高中鋼琴老師常常叮嚀我要與音樂家對話,與音樂對話,而不是只像機器人一樣的機械行動,再轉換到爵士的深度,真的發現這是相輔相成的!!~呼.....這一輩子都學不完的啦 ^^

KC:之前爬文時看見Hiromi Uehara平時都會play Chopin Etude喔!

謝啟彬:這是正常的,真的,老實說一點都不稀奇,只是很多古典學生或老師,會覺得啊,那我會彈蕭邦練習曲就夠強了,玩爵士樂也不會是問題了吧?這才是我這PO的重點哦!

從前啟彬與凱雅在學習爵士樂時,即便已經從古典音樂系畢業了,到了爵士音樂系還是得修古典樂器技巧課呢!現在也還是都在練習啊!

古典樂的學習對爵士樂手重要嗎?

KC:凱雅老師説得真好:<爵士即興這種即席創作的瞬間能力,是需要花長時間儲備古典與爵士電力,兩者並重且充足之後,才能優遊自在啊!>不只是jazz喔!我碰過很多古典老師彈流行也是卡卡的,因不習慣想編曲、想和弦啊!我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啊!

NT:在教室常常接到一些學古典學到已經"不行"了的小孩想要當古典逃兵,
被教室安排來上我的課,原因是媽媽覺得她都"不練琴",
認為學一點不一樣的、簡單一點的,
只要她想彈的就好,目的是能繼續延續下去好讓這幾年的錢沒有白花。
也有小時候古典程度彈到很高了,現在想要玩一下,
但又不想練得太累太有壓力,所以選擇流行的、爵士的,因為"比較簡單"!
還有些從來沒學過鋼琴的大人想要圓夢,
"聽說"古典鋼琴好像很難要學很久、我現在學太慢了,所以選擇爵士鋼琴。

"比較簡單"是吧!
每次我只要聽到這四個字心裡就暗自偷笑:席搞哩得摘啊啦~

我會先"提醒"一下,上我的課絕對不會比較簡單,嘿嘿!
因為我自己就已經先被搞得七葷八素過了喏!

果然第一堂課講和弦組成就哇哇叫,
接著彈曲子,個個唉唉叫~譜上不是明明只有簡單幾顆音符嗎?
為什麼老師你彈的不一樣,這是無字天書嗎?
明明一樣是C、Am、Dm、G7為什麼在不同的地方又變成不一樣的伴奏了....

哈哈哈!你說就像變魔術一樣呀!
說穿了技巧是這樣就會"哦~原來是這樣呀!"
但魔術師(我)就算"知道了"在家也是要狂練習好久好久的啊,
那些聲音、那些該聽出來而原先耳朵卻長繭的東西。
那些指法、那些原本得意自己很熟卻怎麼也按不到正確位置的挫敗。
那些技巧、那些看似簡單不起眼的小練習都是可以拼湊成一項豐功偉業的。
那些氛圍、哦~別再看CD側標寫的膚淺不著邊際的分類了。

那麼上述這些學生有沒有繳完一個月的學費就say bye-bye了呢?
答案是~沒有!
反而都學得比當初學古典更久、更認真,更熱愛,
因為他們可以對音樂有"自主權"。

以前彈琴就是老師教你彈什麼就彈什麼,譜上寫什麼就彈什麼,
因為忠於原著所以一個音一個拍子都改不得,
(教室有一次發表會要求所有作品都要經過改編,
有一位"學院派"老師大罵貝多芬悲愴哪能動,這怎麼能改!沒辦法)
但也因為老師通常沒有解釋太多,
所以就是把它練完了,也練到可以登台,
但是曲子在講什麼完全不知,無法分析出所以然,
更別說結構了....

但是上爵士課從一開始就從架構開始分析起,
曲風背景、律動、和絃進行怎麼走、
有什麼曲子是同類型的、又會應用在生活上的哪裡、電影、廣告,
大量的CD、大師名家都是聆聽學習的對象,
最後每個人都是一頭栽進來無法自拔。

本來拿著女兒的豆芽譜想彈張紹涵的歌的貴婦,
被一點一點用standards滲透,
本來每次都皺得超糾結的眉頭越來越鬆開,
學了三年,能用鋼琴彈著燦爛的Rumba、Tango幫成長班同學的表演更錦上添花,
還能侃侃而談Bill Evans、Miles Davis。

小六的學生能夠依著老師陪她判斷出的和聲將《給愛莉絲》改編成Latin風。
(很想跟那位老師說"誰說不能在貝多芬頭上動土"的呀)

有學生說同學笑他的譜看起來很沒有料(lead sheets)
我說:那麼你就彈給他看看你有沒有料囉~倒些好料給他嚐嚐吧!

彈古典時老師教完一首練了好幾週,
練完,那些東西就停在那首曲子上了。
彈爵士時老師教完一項技巧,
接著就懂得應用到其他曲子上,
而且可以變化自如,還可以玩節奏大考驗~
最後古典逃兵為了想要玩古典改編爵士這招,
跑回去把原本恨得要命的曲子練來了,
這麼好玩,怎麼會捨得不來上課呢?!~

複雜、簡單、好難、容易、主流、不入流...爭論這些有很重要嗎?
重點是在能享受彈奏的當下,
唉呀呀!音樂本來就都是一家呀!
你混過來我搭過去,融合出更棒的傳世經典,
請別再分低級或高貴,彈得出來的才是真功夫。




延伸閱讀:

認識爵士鋼琴上的和絃配置(Voicing) — 基本的Voicing方法

Voicing就像是正確保養肌膚的方式,不只是化妝品-不只在爵士樂中,「drop2」(抓兔)和絃配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