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哈日,我只哈“好” - 從網路資源與實際接觸淺談日本的爵士樂程度

文/謝啟彬


不管您對日本認識多少,或是對這國家的印象深植於過去在歷史上有多少糾葛,不可否認地,日本是亞洲在爵士樂發展上最為發達的國家,整體對爵士樂的認知也相對較亞洲其他國家進步許多。然而限於語言與文化的隔閡,過去大夥對日本爵士樂的了解,應還是將焦點集中在諸多日本重量級爵士樂大師,以及赴美發展、受到西方樂界肯定的日本樂手上。

啟彬與凱雅在過去幾年曾多次前往日本巡迴演出,並藉由各種難得的機會,實地拜訪了許多單位,得到許多寶貴的交流經驗。因此也希望藉著之前在臉書上陸續的分享,跟大家一起來聽聽看看日本的爵士樂學習者—也就是年輕學生—之程度與水準,希望更多人能了解,爵士樂不是暮氣沈沈或懷舊的老東西,或是艱澀困難的種種樂理技巧而已,她也可以跟年輕人文化結合,而反過來看,日本學生對爵士樂的態度,也可以是本地學生進而學習參考的目標!

先來來聽點日本高中女生的Jazz Big Band吧!每一個人都知道Jazz是什麼,就算還不是真的Pro級,但是她們知道該往什麼方向前進



Youtube上之前可以看到兩所知名大學—應慶大學與早稻田大學的爵士樂團,你可能會說:啊人家日本人從小就學爵士,他們環境比我們好...我只想說,這兩所大學沒有音樂系,那些大學生就跟我們的台清交一樣,也都很會唸書,也就是說,那些樂團都只是個社團...不管從什麼時候學起,都要知道什麼才是認真的聲音,什麼才叫演奏好的Jazz。別的不說,在台灣你要跟個高中生或大學生講《Cherokee》,他可能還是完全無感吧?



接下來,請觀賞我們2010年三月開始,去交流的東京洗足音樂學園大學爵士音樂系與流行音樂系!平均年齡也是二十歲,不管再怎麼樣雞蛋裡挑骨頭,人家Groove起來還是對的味道



這段是老師帶著爵士系的同學一起演出New Orleans Style Jazz



2010年三月的交流照片與說明可以看這裡的連結


我們很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不是說你去念這些爵士音樂系,畢業後就平步青雲、天天演出滿檔的,洗足的系主任Katori桑(香取良彥)跟我們說:他們同樣面臨學生學了一身技藝,但是就業市場萎縮的問題。然而,重點是,你不會聽到他們的進步有什麼打折、也不會聽到他們的演奏有什麼打混的。甚至像剛剛的應慶、早稻田,我想從他們的程度,就可以知道他們應該不會常常說我要期中考我要交報告我要打工然後沒有好好「堅持在一起練團」吧?

面對台灣來的兩位爵士音樂家,他們照樣認真而尊敬地與我們交流、合奏,舉動言語中也充滿了對台灣的好奇,然後演奏出來的東西,就是那種「我就是在好好學爵士樂」的味道!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敬業,對你所喜愛的音樂保持著一種「想要更好」的動力,知道「標準」是什麼?這都不需要找任何理由藉口來躲避的。



回歸最基本的層面來說,個人觀察日本的年輕人跟我們的年輕人比較不一樣的是:

1. 對於基本功的要求,譬如技巧的琢磨、常識的累積與概念的培養等,沒有啥業餘與職業之分

2. 就算是個社團,也會認真地把音樂的本分做到好,而不是課餘時玩玩就好

3. 不會啥都想玩—流行、爵士、搖滾...但是又琢磨得不夠仔細

4. 不是只用樂器本位來學音樂,除了自身的樂器外,也要學習其他樂器與合奏的概念,以及更多老師的講法

譬如,你小號的音色呢?高音呢?薩克斯風的指法紮實度呢?Horn Section的整齊度呢?鋼琴的Comping跟Voicing正確嗎?知道如何即興而不是照譜吹或事先先寫下來嗎?詞曲創作是用"矇"的、用"感覺"的?還是?......

如果真的要探討「環境」這件事,或許因為這些"非古典樂器"在台灣都是靠坊間的音教系統或是學校社團的管道習得的,「學樂器」跟「學音樂」兩者經常會有點混淆,譬如學薩克斯風的其實可能並沒有真的在學爵士(但是學生可能以為是在學,而老師也以為是在教...),或是古典樂器出身的老師或學生對爵士樂有誤解等等,老實說,觀念上的偏差可能比原本不知道還要可怕...

我們有位學生看完上面這些影片就說:這種社團好棒!感覺在裡面,就會督促自己,要跟大家一起進步!我們一直希望將TISJA(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營)經營成這樣的感覺—不是為了功利,也不是老師的打罵逼大家進步,而是同儕之間的相互砥礪與自我要求,這才是關鍵喔!^^

有了這些基本認知與環境的塑造,我們才能來討論「爵士樂跟流行樂如何結合得很好?」這個話題囉!不然大家都只是看影片看得很過癮,一直按別人讚啊!呵呵!

聽點音樂吧!感受一下什麼叫做「質感」與「程度」囉!正如之前提過的,這不需要爵士樂專家提點,任何正常人都能聽得出差異的!

譬如,椎名林檎/東京事變,這在台灣的年輕音樂玩家族群中,可是大大地有名呢!



如果您真的想往音樂工作者的路走,那麼我會誠懇建議:聽音樂看影片,要注意背後的支撐,不要光看前面!

再舉個例子,很多人都知道的偶像團體「嵐」(Arashi),在一場大型演唱會巡迴當中,也將他們的名曲《Wish》改編成Jazz Big Band版本,每個後面演奏的樂手,技術可都是很紮實啊!這場DVD有正版的出版品,請大家自己去找來看看,保證精彩十足呀!(收錄於「ARASHI Anniversary Tour 5X10」中)


超級天團「放浪兄弟」(Exile)也夠具商業代表性了吧?仔細聽聽影片中的Horn Section,大概就知道我在說啥啦!(連結至唱片公司官方頻道)

《Choo Choo Train》 / 《I WIsh For You》

唱過哆啦A夢「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險」主題曲的「大和美姬丸」(mihimaru GT),也有不少將爵士元素放進嘻哈樂風的作品,旋律寫作、和聲進行與編曲架構都很有創意:



這首有融合Swing Jazz的名曲《In the Mood》在裡頭,在台灣倒是比較常聽到在討論電影「搖擺女孩」(Swing Girls):



接下來也要特別介紹一個團體「橘子貝果」(Orange Pekoe),各位會注意到他們都會留很多空間給爵士即興,Chords跟Voicing也都是很Jazz的面向:



最後介紹個每次我推薦給別人,大家都馬上愛上的樂曲與音樂家:這是歌手佐藤竹善的現場演出,收錄在「Big Time ~ Okra Tour 2005-2006 ~ Chikuzen Sato」CD+DVD專輯中,台灣可以買得到,後段留了一大段給鋼琴手塩谷哲(Satoru Shionoya)來即興,他們之前有合組過一個團體叫「Salt & Sugar」,而塩谷哲現在也是日本許多流行藝人爭相合作的對象,紮實的功力是有目共睹的:



最後,還是給點「中肯」的建議吧!呵呵!

1. 除了討論最夯的舞蹈或偶像的塑造,當然也可以討論音樂的水準囉!也希望更多人能像許多人哈日一樣,拿出熱情與堅持來

2. 流行樂中想置入爵士樂元素,已經可以擺脫那種「只是想營造個Fu」、「懷舊復古」、「比較高級成熟」、「擷取一小段」的觀念

3. 我是從事爵士樂工作的,也喜歡觀察各種文化現象,所以關於那種美國人對日本人的偏見的確長年來見識了不少,以同是亞洲人的台灣人立場而言,其實擺脫部份"美式觀點",似乎是比較正確而健康的態度

4. 本地的流行音樂技術與概念傳承,傳統上還是蠻"搖滾"的,日本當然也很多搖滾元素的流行音樂,然而或許是該好好正視日本人也充分吸收了爵士樂與黑人音樂精華的時候了,而這表現最明顯的,是在管樂上(Brass & Sax)

5. 每年的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營(TISJA)與之後每個月"進廠維修"的Reuinion Jam,都會邀請極為優秀的爵士樂管樂師資來台,爵士原力也常態性舉辦很多教育性活動,多年來在節奏組(Rhythm Section)樂手的培訓上算是小有成績!

大家加油!!


後記:此文刊出後,收到了一位我教過的學生—Joyce的迴響,她現在正在日本求學,經徵得同意後節選段落分享:

「雖說我真的是因為哈日而跑到日本來的,可是越是去各個學校參觀,去聽高中大學專門學校學生的發表會,越是看見:跟我年齡差不多甚至比我小的學生,用著我從來沒想過的態度在面對"只是社團、娛樂"的音樂.....開始覺得我現在的心情不再只是哈日,而是真的找到我所沒有,而真的想要學習養成的"態度"」



這篇算是「大家都瘋「搖擺女孩」(Swing Girls),但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像日本高校女生那樣的銅管與合奏水準?」的前篇吧! ^^



延伸閱讀:

華文世界能找到對日本爵士樂與流行音樂,最多最細微的第一手接觸與專文寫作都在這裡

初探南韓的黑人音樂與爵士音樂水準,以及他們如何影響韓國流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