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瘋「搖擺女孩」(Swing Girls),但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像日本高校女生那樣的銅管與合奏水準?

文/謝啟彬


「Swing Girls」大概是台灣管樂學生最熟悉的一部片,要講到爵士樂風或Big Band風,一定會提到這部電影。然而,大家似乎還是當電影觀眾一樣地看,學片中的搞笑情節,至於Jazz,不過就是古典以外的一種非正統樂風而已...



你要學裡頭的劇情?要學日本電影拍攝的畫面好看?要Kuso模倣裡頭的橋段?學校樂團想玩這樣的東西因為"比較親民"?都行!!但是請各位先看看真實世界中的Swing Girls一下:



對,這不是爵士樂!很好,你很棒!但是我們先用這個團來檢視什麼叫做「基本功」跟「程度」,以及「訓練」吧!這是70年代崛起非常知名的R&B/FUNK名團Earth, Wind & Fire的曲子,他們的銅管聲部(Horn Section)非常地強大,每個團員不論在樂器掌控能力或是爵士演奏能力上,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我們曾於1998年看過EWF的現場,那種震撼至今還留在心裡。(連結看文章報導)

聽一下原來的版本,我想就算你是古典出身也好,搖滾出身也罷,這樣的演出水準,應該沒有人會說不好吧?你想酸他們也沒用,因為人家就是經典世界級名團啊!呵呵!



聽完原版,有沒有開始佩服前面的那團日本高中女生呢?小號高音上得去、切分節奏快又準、音樂律動掌握到...我是在寫音樂比賽評語嗎?呵呵!再來聽另一所高校演同一首曲子吧!



這才是所謂的「熱血」!而不是搞笑、嘴炮與喇賽,平平都是高中生,我們現在應該可以很清楚看出來,就是台灣的高中生被給予的音樂教育,真的較為缺乏黑人原生的音樂這塊領域的經典常識認知;簡單來說,你可能問他誰是EWF他不曉得,但是他會知道亞瑟小子、碧昂絲之類的,但是,如果沒有EWF,大概就沒有後兩人的出道了呀!

台灣高中生所受的音樂教育,在學校裡幾乎是古典音樂,在學校外幾乎是Band Music(搖滾金屬龐克等等),兩者都很好,都很值得認識,但是黑人原生音樂(Black-oriented Music)的認知欠缺,也相對使得年輕朋友對節奏與律動(Rhythm & Grooves)的培養...嗯,不大好。

我們再來聽聽剛剛的那團「Big Friendly Jazz Orchestra」吧!在台灣,要玩Jazz Big Band,首先面臨到的就是 a. 樂手的程度不到 b. 樂手不會即興,所以演出找槍手,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祕密;或者是學校、社區的樂團,會在"嚴肅"曲目之外排一些"輕鬆同樂"的爵士樂曲...云云。然而,各位即將要聽到的是,這是"嚴肅"(Serious,又翻譯成嚴謹)的爵士音樂啊!程度夠、會即興、曲目夠份量,這三點就夠了!



這個樂團的Facebook社團 / 他們的官網

這所學校是關西地區的「兵庫県立高砂高等学校」,不是啥職業樂團啊!而且這跟我們台灣的高中一樣,學生三年一到就得畢業啦!

我們來看看那個Fu最像「Swing Girls」的場景吧!^^



問:這樣的畫面與聲音,什麼時候才能在台灣的街頭看到聽到?

答:如果不論師生都還是跳不開「樂器本位主義」,以及「Jazz只是古典之外輕鬆玩玩的風格」,就永遠沒辦法~

論Solo的內涵,當然比起大師來說,還有蠻大距離;但是論Feel、整齊度,就知道人家是把Jazz當成一回事在練;光這點,我們就輸了好幾步!

這跟偏好無關,跟好壞有關。

我們是古典科班出身的,有很多的學長學姐學弟學妹現在都在各級學校裡從事教職,我相信大家在獻身教育的同時,絕對不會想要教學生們虛假的東西或應付過去就算了吧?就跟各位不會作弊去比全國音樂大賽一樣。爵士樂,也是一樣,不管是要做大編制或是小編制,都還是有很多該注意的"眉角"在的,絕對不是輕鬆玩玩而已啦!

(啊,「輕鬆玩」樂團的成員與粉絲請先不要激動,這不是在講你們啦!XD)

如果高中就能先玩到這樣,進了大學是不是就能玩得再更好?答案是肯定的,在前一篇「我不哈日,我只哈“好”—從網路資源與實際接觸淺談日本的爵士樂程度」中,我們已經介紹了幾所名校的社團Big Band了,現在讓我們來聽聽專業的音樂院吧!這就是以拍攝「交響情人夢」聞名的東京洗足音樂學園大學,我們先來欣賞他們的爵士系老師帶領Big Band的演出:



學生強,老師也強......對了!我們前幾年去有遇到這位鼓手



他們的年齡都大約在19歲到23歲之間而已,我們去年三月也有遇到2:40時的吉他手:



總結:

台灣學習管樂是樂器與風格一起學的,學生本身的技術與能力可能就仍在起步階段,而管樂老師或指揮如果是古典底的,大概就不會去碰這塊;如果是非古典底的,可能也會因為自己的素養與學生的能力問題,沒辦法「要求」。

很多傑出的Big Band (Jazz Orchestra) Leader都不一定是管樂出身的音樂家,本來是鋼琴家轉成作曲家的反倒更多,懶得列表了,自己網路隨便查一查就知道...而樂團的樂手得要具備足夠的素養與程度,並誠心接受讓指揮「修」音樂的部份。

而似乎只有在本地會出現很多本位主義觀念的學生,認為"只有自己樂器的老師可以糾正我",如果老師給予學生這樣的觀念,那可以說是相當反智的。

學生樂團,一定要培養、要鼓勵,這是教育的普世價值,但是進步與素質也是必須的,如果想要生存,不敢"得罪"學生,那其實就很難有拉抬水準的空間了!

管樂的同學們先別急著反駁,不管你是國中高中或大學生,先去看看影片,自己想想能否做到這樣的音高、整齊度、節奏律動感再說(如果你從來沒聽過EWF,那至少你現在知道了呀!^^)。

也不要再跟我扯啥大環境好不好的問題—跟大環境戰鬥是一種熱血,卻也需要堅持!但是如果到了好幾年都過了,連學生輩份(我很討厭用這種倫理用語但是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字...)的都出來混了,還在扯一樣的理由,那就叫做

悲哀

~一點見解

p.s. 我又不知不覺想起那些來自布拉格的小朋友們了!...



這篇算是「我不哈日,我只哈“好”—從網路資源與實際接觸淺談日本的爵士樂程度」的續篇吧! ^^



延伸閱讀:

我不哈日,我只哈“好”—從網路資源與實際接觸淺談日本的爵士樂程度

華文世界能找到對日本爵士樂與流行音樂,最多最細微的第一手接觸與專文寫作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