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Naturally 7
因為今天剛好PO了兩個很厲害的A cappella樂團(一團美國一團古巴),今天我們就拿「無伴奏人聲重唱」(正式名稱)來當引子吧!^^
如果阿卡貝拉與B-Box在台灣,還是被認為只是"口技"、"模仿"的綜藝節目橋段,那表示當然大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是嗎?
但是與其嘲笑觀眾不懂、媒體白目、環境太差、XXOO......,你(妳)的選擇會是什麼呢?有沒有什麼更積極的方法去改變?有沒有耐心去等候那個成熟的時刻到來?
如果是我,我會:
1. 努力讓自己的音樂演出讓更多人接受,但不是降低水準純粹取悅觀眾搞笑
2. 繼續琢磨自己的音樂能力,但不會覺得觀眾聽不懂是他們的錯而抱怨
3. 有任何機會可以推廣或是解釋,我會盡全力去做,並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或譬喻去尋求認同
4. 用一切可行的方式去辦活動,介紹真正好的音樂,拉近這樣的音樂跟觀眾之間的距離,縱然初期可能氣餒無助,但是效果將慢慢顯現
5. 先不要想會得到什麼,要先問付出了什麼(不過很多樂手常會以為付出就是只有第2項而已,這點很關鍵)
6. 學習、觀察其他的領域如何推廣、甚至行銷他們所鍾愛的創作如戲劇、舞蹈、攝影、電影...等等,良好的行銷不是罪惡,騙錢才是罪惡
7. 努力促成許多社群或同好俱樂部的長期運作經營,讓有相同興趣的人聚在一起相互解決困難,甚至能互相砥礪進步
Vocal Sampling
人生不像讀書考試,為了自己喜愛的事物讓更多人瞭解也是一樣的道理,或許我個人在求學歲月中沒唸過什麼前幾志願學校,不算很會"讀書"的學生,所以很少在考試這件事上輕鬆過關斬將。我只知道要做好一件事情,需要很多種方法、努力與鍥而不捨去達成。就拿爵士樂來說吧!根本沒有那種只要我努力練琴就會受到肯定(或是得到名次?)的道理啊!那只是之前講過的本分而已,但不是成功的全部。
「只要用功就會有好成績」是學生時代的觀念,或者說可能只是對考試這檔事有用;追求名次的高低或是誰最厲害,都是一種成長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如果你們是有心地想往這條路走,很多「舊觀念」的包袱都應該丟棄了!譬如音樂家與觀眾之間的關係、音樂演出場所的改變、新時代媒介的轉換...等等
總之,還是那句老話,如果別人不懂你喜歡的東西,就想辦法讓他們懂吧!
東西好,讓人家知道,那叫做行銷
東西不好,只顧著行銷,那很容易心虛
自認東西好,卻不循正途行銷,那叫做孤芳自賞
自認東西不好,也不去行銷,那...你還待在這行業幹嘛呢?
除了音樂家、辦活動的人以外,我還是一個很幸運能將自己的喜好與職業結合的「老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沒什麼偉大,也不一定人人都喜歡老師,只希望還能聽進去我的話的同學能記得一些,就夠了!^^
附註:有關Vocal Sampling-1 / 有關Vocal Sampling-2
後記補充:Plurk上網友對此文的一些感想與回應,我也補充回應後並轉貼在這裡囉!
(基本上就是要看你定義的「行銷」是什麼?這個字聽起來有點"商業",可能是後面那個字有個金字旁吧?也可能大家傳統上覺得音樂人講行銷好像是不太應該的事情,不過這就好像感覺學音樂的都比較有氣質一樣的觀念,是需要更新一下的喔!^^)
---
感謝閱讀!^^ 文中所謂的行銷,其實並不是指咄咄逼人或表演宣傳話術,也不是常見的所謂"光華商場sales"的說法。其實是指:「如何讓你的作品、你的努力,讓更多人看見?」的一些積極作為因為在我們的專業領域中,許多聽眾是存有長期以來的偏見的,甚至是不了解的,此時如果自怨自嘆人家不懂我,不如積極將好的一面推出去
因為過去這塊領域似乎是不能被碰觸的禁忌,以致於許多負面的例子或觀念流傳著,甚至像我上面那段話,一個直銷公司的上線也講得出來,所以大家好像就都覺得宣傳自己、推廣自己是不對的,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啊!你去參賽、去參展、去宣傳活動、甚至去找贊助,這在電影與視傳領域早已是行之多年的做法,然而在"聽傳"藝術創作領域,卻要不是走向庸俗,要不是就是"堅守傳統"但卻無力解決市場的萎縮與流失
而且文中有強調一個觀念,就是作品一定要先"好",也就是要自我要求到達既定的程度,後面再來談這個
說來也好笑,我們以前也常遇到一些同領域的人士會酸我們,說我們都只擅長行銷云云,言下之意似乎就是暗指東西其實不怎麼樣。結果我們去看了看他們的event,才發現其實對方行銷自己、拉抬自己得才兇呢!那如果這樣還是效果不彰,各位就可以用我文中的四個排列組合去推論,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狀況了呢?^^
延伸閱讀:
社會不是學校,學校只是個必經過程,你應該讓喜歡你音樂的人愈來愈多,不管他們是什麼背景都好
能感動別人的Power難以尋覓,自己感覺良好的Power卻很容易取得-做音樂時「說服力」的重要性
你懂得行銷你邀請的爵士音樂家嗎?
Naturally 7
因為今天剛好PO了兩個很厲害的A cappella樂團(一團美國一團古巴),今天我們就拿「無伴奏人聲重唱」(正式名稱)來當引子吧!^^
如果阿卡貝拉與B-Box在台灣,還是被認為只是"口技"、"模仿"的綜藝節目橋段,那表示當然大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是嗎?
但是與其嘲笑觀眾不懂、媒體白目、環境太差、XXOO......,你(妳)的選擇會是什麼呢?有沒有什麼更積極的方法去改變?有沒有耐心去等候那個成熟的時刻到來?
如果是我,我會:
1. 努力讓自己的音樂演出讓更多人接受,但不是降低水準純粹取悅觀眾搞笑
2. 繼續琢磨自己的音樂能力,但不會覺得觀眾聽不懂是他們的錯而抱怨
3. 有任何機會可以推廣或是解釋,我會盡全力去做,並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或譬喻去尋求認同
4. 用一切可行的方式去辦活動,介紹真正好的音樂,拉近這樣的音樂跟觀眾之間的距離,縱然初期可能氣餒無助,但是效果將慢慢顯現
5. 先不要想會得到什麼,要先問付出了什麼(不過很多樂手常會以為付出就是只有第2項而已,這點很關鍵)
6. 學習、觀察其他的領域如何推廣、甚至行銷他們所鍾愛的創作如戲劇、舞蹈、攝影、電影...等等,良好的行銷不是罪惡,騙錢才是罪惡
7. 努力促成許多社群或同好俱樂部的長期運作經營,讓有相同興趣的人聚在一起相互解決困難,甚至能互相砥礪進步
Vocal Sampling
人生不像讀書考試,為了自己喜愛的事物讓更多人瞭解也是一樣的道理,或許我個人在求學歲月中沒唸過什麼前幾志願學校,不算很會"讀書"的學生,所以很少在考試這件事上輕鬆過關斬將。我只知道要做好一件事情,需要很多種方法、努力與鍥而不捨去達成。就拿爵士樂來說吧!根本沒有那種只要我努力練琴就會受到肯定(或是得到名次?)的道理啊!那只是之前講過的本分而已,但不是成功的全部。
「只要用功就會有好成績」是學生時代的觀念,或者說可能只是對考試這檔事有用;追求名次的高低或是誰最厲害,都是一種成長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如果你們是有心地想往這條路走,很多「舊觀念」的包袱都應該丟棄了!譬如音樂家與觀眾之間的關係、音樂演出場所的改變、新時代媒介的轉換...等等
總之,還是那句老話,如果別人不懂你喜歡的東西,就想辦法讓他們懂吧!
東西好,讓人家知道,那叫做行銷
東西不好,只顧著行銷,那很容易心虛
自認東西好,卻不循正途行銷,那叫做孤芳自賞
自認東西不好,也不去行銷,那...你還待在這行業幹嘛呢?
除了音樂家、辦活動的人以外,我還是一個很幸運能將自己的喜好與職業結合的「老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沒什麼偉大,也不一定人人都喜歡老師,只希望還能聽進去我的話的同學能記得一些,就夠了!^^
附註:有關Vocal Sampling-1 / 有關Vocal Sampling-2
後記補充:Plurk上網友對此文的一些感想與回應,我也補充回應後並轉貼在這裡囉!
(基本上就是要看你定義的「行銷」是什麼?這個字聽起來有點"商業",可能是後面那個字有個金字旁吧?也可能大家傳統上覺得音樂人講行銷好像是不太應該的事情,不過這就好像感覺學音樂的都比較有氣質一樣的觀念,是需要更新一下的喔!^^)
---
感謝閱讀!^^ 文中所謂的行銷,其實並不是指咄咄逼人或表演宣傳話術,也不是常見的所謂"光華商場sales"的說法。其實是指:「如何讓你的作品、你的努力,讓更多人看見?」的一些積極作為因為在我們的專業領域中,許多聽眾是存有長期以來的偏見的,甚至是不了解的,此時如果自怨自嘆人家不懂我,不如積極將好的一面推出去
因為過去這塊領域似乎是不能被碰觸的禁忌,以致於許多負面的例子或觀念流傳著,甚至像我上面那段話,一個直銷公司的上線也講得出來,所以大家好像就都覺得宣傳自己、推廣自己是不對的,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啊!你去參賽、去參展、去宣傳活動、甚至去找贊助,這在電影與視傳領域早已是行之多年的做法,然而在"聽傳"藝術創作領域,卻要不是走向庸俗,要不是就是"堅守傳統"但卻無力解決市場的萎縮與流失
而且文中有強調一個觀念,就是作品一定要先"好",也就是要自我要求到達既定的程度,後面再來談這個
說來也好笑,我們以前也常遇到一些同領域的人士會酸我們,說我們都只擅長行銷云云,言下之意似乎就是暗指東西其實不怎麼樣。結果我們去看了看他們的event,才發現其實對方行銷自己、拉抬自己得才兇呢!那如果這樣還是效果不彰,各位就可以用我文中的四個排列組合去推論,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狀況了呢?^^
延伸閱讀:
社會不是學校,學校只是個必經過程,你應該讓喜歡你音樂的人愈來愈多,不管他們是什麼背景都好
能感動別人的Power難以尋覓,自己感覺良好的Power卻很容易取得-做音樂時「說服力」的重要性
你懂得行銷你邀請的爵士音樂家嗎?